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矩阵特征线方法加速技术及三维中子输运计算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1:25
   当前国际上的主要核能强国都在开展第三代堆芯物理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的目标都是要替代当前的输运加扩散的堆芯物理计算模式:或在Pin尺度上作“类”输运计算,或是直接作全堆芯非均匀输运计算。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实施全堆芯三维输运计算变得可能。但是随着堆芯设计和布置越来越复杂,中子输运计算效率和精度都还有广阔的领域值得研究。本文在充分研究二维矩阵特征线方法加速技术的基础上,借鉴2D/1D耦合计算模式,研制了高效的全堆芯三维输运计算程序,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将传统特征线方法中的步特征线格式、菱形差分格式和线性源近似应用到矩阵特征线方法中,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步特征线格式的矩阵特征线方法在满足计算精度的条件下具有最高的计算效率。制约特征线方法计算范围的因素只有其几何处理模块,因此本文基于CSG理论开发了具备任意形状几何处理能力的几何前处理程序,并采用OpenMP并行机制实现了射线追踪过程的并行化。为了给用户提供判断几何处理与输运计算是否正确的依据,本文基于扫描线填充的像素可视化技术,研制了几何前处理和输运计算结果的可视化程序。二维HTTR问题和C5G7基准题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矩阵MOC程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达到了国际上其他同类型程序的水平。然后,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本文还从多个方面来改善程序的计算效率。(1)针对稀疏线性系统求解器中GMRES(m)算法求解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多种预条件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分别是基于经典迭代方法的预条件技术、增广子空间技术和ILU分解预条件技术,明确了Jacobi预条件技术的物理意义。(2)矩阵特征线方法处理大规模堆芯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来源于长特征线,因此本文提出了长特征线分解处理技术,该技术不会引入任何近似和假设,在理论上是与传统矩阵特征线方法完全等价的,但是却能显著降低程序对内存的需求并减少计算耗时,同时使得求解时间和内存消耗与问题规模呈理想的线性关系,矩阵特征线方法得以拥有良好计算扩展能力。(3)得益于GPU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CUDA编程技术实现了矩阵特征线方法中稀疏线性系统的大规模并行化求解。针对矩阵特征线方法中系数矩阵的特殊性,在合并访存和共享内存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并行优化方案。二维HTTR问题和C5G7基准题的计算结果表明,最优的并行方案能达到5倍以上的加速比。最后,在高效的二维矩阵特征线方法求解器的基础上,借鉴2D/1D耦合框架开发了三维非均匀中子输运计算程序,实现了全堆芯三维非均匀输运计算。在该框架下,轴向求解器采用离散纵标方法(Sn),径向和轴向泄漏项均采取各向同性近似。在三维CMFD加速技术的配合下,本文开发的三维中子输运程序具备较高的计算效率。最后采用三维C5G7问题和扩展后的三维C5G7问题对程序进行了数值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程序已基本具备实现全堆三维非均匀输运计算的能力。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L329
【部分图文】:

分层结构,堆芯,源区域,特征线


图 2.2 典型堆芯几何的 CSG 分层结构Fig. 2.2 Hierarchical CSG structure for typical core采用如图 2.2 所示的自下而上的分层结构建立整个计算区域几何模型,同时规每层平源区域的起始编号,特征线追踪时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逐层锁定当前平源区

框图,框图,特征线,并行程序设计


前行的方式进行,在已知特征线段起个层次中搜索最近的前方交点,在该为下一个特征线段的起点,然后再逐结合各层次的平源编号初值获得特征号)。按照以上步骤逐点取得每个特外。要覆盖整个计算区域,对于大规模问踪会变得极为耗时。但注意到各条特,因此可以采用并行程序设计思想对P 并行编程模型对其实现并行化,图线追踪的耗时和内存消耗,只需要对位角位于[π,2π]内的特征线采用相,将所有特征线信息保存为二进制文

流程图,数据可视化,输运,基准题


a. 数据可视化流程图 b. 输运计算流程图图 2.5 数据可视化和输运计算流程图Fig. 2.5 Flow charts of visualization and transport calculation.4 基准题验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东风,纳忠杰,刘成安;介质运动对中子输运的影响及计算研究(一)———核热运动效应对中子输运的影响[J];计算物理;1996年03期

2 傅连祥,杜明笙;解二维中子输运问题的三角网格配置法[J];计算物理;1992年01期

3 黄祖洽;;中子输运对介质流体力学运动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3期

4 柴晓明;姚栋;王侃;;基于特征线方法的三维中子输运程序(Ⅱ)——数值验证[J];核动力工程;2010年02期

5 汤春桃;张少泓;;一维特征线法中子输运程序开发及验证[J];核科学与工程;2009年03期

6 唐霄;李庆;柴晓明;涂晓兰;王侃;;KYCORE程序中子输运计算的改进[J];核动力工程;2017年S2期

7 高产;李茂生;;用综合核方法求解中子输运临界问题的误差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8 刘启伟;吴宏春;周永强;曹良志;;三维离散纵标中子输运稳态及瞬态动力学计算[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9 黄祖洽;;高速运动介质中中子输运的新处理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10 刘紫静;谢金森;何丽华;李雪辉;;全堆芯中子输运计算方法研究现状[J];科技资讯;2015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勇;矩阵特征线方法加速技术及三维中子输运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2 陈锐;蒙特卡罗中子输运宽能区在线核截面生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亚辉;中子输运过程的格子Boltzmann建模及其复杂网格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张顺;基于HEPS_N三维高效中子输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汤青松;基于离散纵标方法R-Z几何下的中子输运程序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王超;多群中子输运蒙特卡罗伴随计算[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5 刘辉;变分法在中子输运中的应用[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6 赵京昌;自适应间断有限元方法在中子输运问题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7 李雪辉;三维堆芯输运的模块化二维/一维耦合特征线法研究[D];南华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3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873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