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印尼油砂与玉米秸秆共热解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6:16
【摘要】:热解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转换利用技术,为了实现热解原料的高效清洁利用,本文使用热重分析和固定床热解实验进行了印尼油砂与玉米秸秆的共热解特性研究,以探讨两者在共热解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本文首先通过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印尼油砂与玉米秸秆分别单独热解和共热解的热重特性,考察了升温速率和原料混合比例等条件对共热解特性的影响。热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不同的原料混合比例下,共热解主要热解区间的最高失重速率处温度与理论值相比有所降低,失重速率有所增加,说明共热解的协同作用对其热解特性有一定的提升。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对印尼油砂与玉米秸秆的共热解过程进行了系列研究,对比了四种热解工艺(干馏、氮气吹扫热解、减压热解和封闭减压热解)下液相产物收率的差异,并对较优的热解工艺进行了操作条件的优化,以实现共热解液相产物收率以及协同作用的最大化。结果表明,不同热解工艺的液相产物收率差异是由原料热解气的气相停留时间不同造成的,采用减压热解和氮气吹扫热解两种热解工艺时原料有机成分的转化率更高。最后采用氮气吹扫热解工艺,对印尼油砂与玉米秸秆固定床分别单独热解及共热解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对热解产物的收率及物化性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印尼油砂与玉米秸秆共热解过程中存在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协同作用对共热解产物分布与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热解相比,共热解液相产物的收率有明显增加,液相产物中水分含量减少、大分子化合物含量减少、酚类/醇类化合物含量增多、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减少。酚类和醇类化合物均可作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生产的原料,而醛类化合物的存在会降低热解油的稳定性,因此印尼油砂与玉米秸秆共热解油品化学成分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其作为燃料及化学品原料的价值。
【图文】:

结构图,油砂,加拿大,结构图


图 1-1 加拿大 Athabasca 油砂结构图Figure 1-1 Structure of Athabasca oil sands分水在砂粒的接触点之间形成水环,仅有小电层斥力,,形成砂粒与沥青之间稳定存在的

油砂


中国油砂主要分布区Figure1-2OilsandsresourcedistributioninChina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626.8;TK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阳阳;李洪亮;鲁志远;刘利平;白净;陈俊英;;稻壳快速热解制取生物质油的试验研究[J];化工进展;2016年07期

2 李斌;尹晓君;张洋勇;邓杰义;唐晓东;;油砂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4年04期

3 曹鹏;邹伟宏;戴传瑞;常少英;胡方;莫健珍;;油砂研究概述[J];新疆石油地质;2012年06期

4 李振宇;乔明;任文坡;;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利用现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2年03期

5 吴兴明;;油砂干馏热解实验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郭秀英;王擎;姜倩倩;柏静儒;贾春霞;;印尼油砂热解特性研究及动力学模型比较[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何林;孙文郡;李鑫钢;;溶剂萃取在油砂分离中的应用及发展[J];化工进展;2011年S2期

8 王健;谢华锋;王骏;;加拿大油砂资源开采技术及前景展望[J];特种油气藏;2011年05期

9 李术元;王剑秋;钱家麟;;世界油砂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J];中外能源;2011年05期

10 黄剑雄;;油砂资源现状及其开采分离方法浅谈[J];广州化工;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春霞;油砂热解特性及其产物生成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孟猛;图牧吉油砂中有机质的提取[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开帅;印尼油砂加氢热解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均;烟煤与玉米秸秆共热解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孟百宏;用热重—红外联合技术研究玉米秸秆热解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5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05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