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基甘氨酸对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苏氨酸的影响
【图文】:
图1.1 L-苏氨酸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在大肠杆菌中,苏氨酸及异亮氨酸等多个氨基酸中的碳原子都是来自于天冬氨酸,其共有途径的第一步是由三种不同的天冬氨酸激酶催化,分别是天冬氨酸激酶 I、天冬氨酸激酶 II 和天冬氨酸激酶 III。异亮氨酸和苏氨酸阻遏天冬氨酸激酶Ⅰ的合成,甲硫氨酸阻遏天冬氨酸激酶 II 的合成,赖氨酸能抑制天冬氨酸激酶 III 的活性,并且阻遏天冬氨酸的合成[28]。丁氨醛酸合成高丝氨酸的过程是由两种不同的高丝氨酸脱氢酶催化,即高丝氨酸脱氢酶 I 和高丝氨酸脱氢酶II。高丝氨酸脱氢酶 I 的活性受到苏氨酸的抑制。高丝氨酸脱氢酶 II 的生物合成受甲硫氨酸阻遏[29]。高丝氨酸脱氢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在同一底物丁醛氨酸处的流向由亲和力决定。高丝氨酸脱氢酶与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底物亲和力和转换率的比例是 25:1,所以碳源主要流向苏氨酸甲硫氨酸合成途径。当 L-苏氨酸在生产细胞中大量的积累时,,苏氨酸抑制高丝氨酸脱氢酶,使丁氨醛酸合成赖氨酸占主
实验技术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9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家凯;吴晓娇;王晶;徐庆阳;谢希贤;陈宁;;磷酸盐对大肠杆菌发酵异亮氨酸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年01期
2 周旭波;;L-苏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08期
3 祁云霞;刘永斌;荣威恒;;转录组研究新技术:RNA-Seq及其应用[J];遗传;2011年11期
4 冯烁;;L-苏氨酸的生产工艺[J];广东饲料;2010年05期
5 朱良;张石蕊;;苏氨酸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其在猪低蛋白日粮中的应用[J];猪业科学;2009年06期
6 张雪;闫继爱;于雷;张国强;张芸;陈宁;温廷益;;含苏氨酸操纵子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对大肠杆菌L-苏氨酸积累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7 陈立华;;苏氨酸对畜禽的营养研究进展[J];畜禽业;2008年02期
8 黄金;徐庆阳;陈宁;;L-苏氨酸的生产方法及研究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张宇金;高世勇;何立巍;;甜菜碱的生物活性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贾冬舒;;苏氨酸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J];饲料广角;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建平;右旋龙脑促进姜黄素类化合物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沙;光滑球拟酵母耐受高渗透压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跃稳;L-苏氨酸基因工程菌的改造及发酵过程的优化[D];吉林大学;2017年
2 周茜;L-苏氨酸生产菌的构建及发酵优化[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3 梁媛;糖酵解途径和转运系统的改造对大肠杆菌发酵L-苏氨酸的影响[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4 解晓鹏;L-苏氨酸高产菌的选育[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07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0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