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基于不同损耗机制的微波吸收剂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8:51
【摘要】:本文根据不同电磁波损耗机制设计制备了介电/磁损耗型FeCo/ZnO/La_(0.7)Ba_(0.3)MnO_3复合物、C/Co核壳亚微米复合物和介电损耗型LaOCl/C纳米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进行分析,获得了如下结果:(1)FeCo/ZnO/La_(0.7)Ba_(0.3)MnO_3体系:通过液相还原合成法和醋酸锌热分解两步法制备FeCo/ZnO复合物;以FeCo/ZnO复合物作为前驱体,与水热法制备的La_(0.7)Ba_(0.3)MnO_3按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构建FeCo/ZnO/La_(0.7)Ba_(0.3)MnO_3复合物。当层厚为2 mm时,该复合物在11.6 GHz处的RL值为-34 dB,单层有效吸波频带(RL-10 dB)达到4.8 GHz;FeCo/ZnO复合物在11.5 GHz处最小的反射损耗值为-19.8 dB,单层有效吸波频带(RL-10 dB)为3.4 GHz。La_(0.7)Ba_(0.3)MnO_3的引入拓宽了吸收频带和增强了微波吸收。FeCo/ZnO复合物主要由于氧空位缺陷导致的界面极化、偶极子极化和较高的电导率具有较高的介电损耗能力,使其具有优异的阻抗匹配。引入钙钛矿结构的La_(0.7)Ba_(0.3)MnO_3,由于其具有铁磁性和基于晶格畸变引起的偶极子极化,使吸波性能得到进一步地改善。(2)C/Co核壳亚微米复合物:通过液相合成和热处理工艺成功制备了C/Co核壳亚微米复合物。热处理工艺不仅使其结晶性提高,而且使其形貌由C/Co-雪花状壳层的核壳结构转变成闭合的核壳结构。C/Co核壳亚微米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在11GH处最小反射损耗为-23 dB,厚度为2.5 mm,单层厚度的吸波频带(RL-10 dB)达到3 GHz。随着吸波样品厚度的增大吸收峰向低频移动,并出现多重吸收峰。优异的吸波性能源于较好的阻抗匹配、介电损耗和1/4波长干涉相消原理。(3)LaOCl/C纳米复合物:以NaCl为抑制剂,通过热处理制备出LaOCl纳米颗粒;通过热处理成功制备出LaOCl镶嵌在C基体中层状LaOCl/C纳米复合物。与LaOCl纳米颗粒的介电损耗因子相比,层状LaOCl/C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碳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多重介电共振峰,在全频范围内表现出优良的吸收性能,这是由于适当的阻抗匹配和微波衰减能力的提高。最佳反射损耗(RL)在18 GHz时为-32 dB,并且有效吸波带宽(RL-20 dB)可达到14.8 dB从3.2-18 GHz,对应厚度为1.5-6 mm。
【图文】:

元素分析,图像,饱和磁化强度,聚集体


20图 3.4 (a-b)FeCo、(c-d)FZ1、(e-f)FZ3 的 FESEM 图像及(g-k)FZ3元素分析Fig. 3.4 FESEM images of the as-prepared samples: (a-b) FeCo, (c-d) FZ1, (e-f) FZ3;The element mapping of FZ3: (g-k)o/ZnO 复合物磁性分析3.5 所示,从 FeCo 聚集体室温磁滞回线所表现出的特点,可以明确它是典料,通过 VSM 在室温下测得 FeCo 聚集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是 100 emu/g,FeCo 块体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主要由晶体缺陷和表面各向异性引起。此磁性 ZnO 的引入,FeCo/ZnO 复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是减小的,其矫顽力FeCo 聚集体,其原因可能是形状各异性降低和在热处理过程中 FeCo 结晶性

SEM图像,碳球,SEM图像,样品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察到核壳结构,并且通过高分辨图像可以进一步表征,,Co 为壳层结构,面间5 nm 与面心立方相 Co 晶面(111)的特征面间距相对应,可以确定 Co 颗粒的纳米级尺寸,具有较高的表面能。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少男;张鹏;张亚琳;孙娜;侯燕玲;;聚氨酯/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原位制备及温度-电阻行为[J];高分子学报;2015年12期

2 罗利明;彭同江;孙红娟;李莉;;TiO_2/蛭石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产物结构变化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6期

3 肖艳丽;王化杰;张胜义;;CuO/SnO_2/TiO_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光催化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涂学忠;PolyOne和Nanocor携手制造纳米复合物[J];橡胶工业;2003年09期

5 蔡志江;;细菌纤维素纳米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3期

6 贺军;王艳;姜浩;唐静波;李珍发;张阳德;;基因纳米复合物对肝癌的靶向性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7 李伟;朱红;;有机硅-无机硅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杨妙梁;高分子纳米复合物发展动向——在汽车工业中应用[J];上海汽车;2003年03期

9 叶君;刘惠铭;熊犍;;含羧基纤维素衍生物/稀土金属离子纳米复合物的性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1期

10 曾旭;;聚苯乙烯纳米复合物涂布包装纸的表面结构和抗菌性能[J];国际造纸;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兰霞;朱敦皖;董霞;冷希岗;;双功能肽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许晶晶;魏志祥;;一维聚吡咯/金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吴丽艳;郭志华;滕利荣;高波;;羟基磷灰石/药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研究[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远;粱明会;王晓东;张俊岭;刘洪全;;磁性纳米复合物催化剂合成与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郑田;卢晓峰;边秀杰;张城城;王策;;CNT/PPy/K_xMnO_2三元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刘如川;;导电聚合物和半导体纳米复合物中的光致界面电荷分离[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7 王璐;布文奂;王丹丹;李杏;孙宏晨;;聚多巴胺/药物纳米复合物的构筑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A];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8 李辉;吴思多;吴锦荣;黄光速;;石墨烯/聚苯乙烯纳米复合物的导电性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仪德启;Charles A.Wilkie;杨荣杰;;多相纳米复合: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物与聚磷酸铵/蒙脱土纳米复合物的复合材料[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贺健康;包怡君;李杰;张旭;刘颖;;羧甲基壳聚糖/无定形磷酸钙纳米复合物抑制人牙釉质表面口腔细菌的粘附和生物膜形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于洋 石明山;纳米复合物可检测单碱基多态性[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吴长锋;纳米复合物可消除猪尿中的抗生素和砷[N];科技日报;2018年

3 记者 汪永安;“三明治”纳米复合物问世[N];安徽日报;2018年

4 辛文;核壳结构MoS_(2)/碳纳米管纳米复合物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获进展[N];中国航空报;2017年

5 记者 李双艺 通讯员 于洋;发现癌症早期诊疗新方法[N];吉林日报;2015年

6 记者 袁艺 通讯员 刘金光;苏大师生研发新型催化剂[N];苏州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福;铁酸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唐雨佳;多酸基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叶静;新型金属纳米材料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组织中靶向荧光成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赵正柏;功能化SiO_2粒子、PMAA粒子的制备及其多种应用[D];东南大学;2017年

5 李亭亭;多功能磁性介孔硅纳米复合物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刘天宇;反向负载金/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王彦平;基于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8 李思佳;甲酸/肼硼烷高效脱氢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任道远;沙蒿多糖的肝损伤保护、免疫调节及其载运姜黄素的稳态化递送[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0 张雅洁;基于星状阳离子聚合物载体的基因输送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秀坤;基于不同损耗机制的微波吸收剂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陈敏;GnRH受体靶向介孔硅纳米复合物构建及其对顺铂耐药卵巢癌抑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韩宇霞;TiO_2/天然粘土矿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4 章政;天然高分子的电沉积技术及其纳米复合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5 刘玉;高效上转换纳米复合物的深度光声/荧光/磁共振多模态活体成像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刘丽;基于多功能二硫化钼纳米载体的肿瘤诊断治疗一体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7 韩世涛;Cu_x-Ni/Ni(OH)_2/RGO纳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氢化作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黄春芝;协同化疗和光热治疗的氧化石墨烯主动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9 范洋;共递送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脂质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药效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10 陈迪凤;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1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11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