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微乳形成无需醇的油的结构规律探讨及无醇橄榄油微乳作为化妆品载体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20:15
【摘要】:目的:一般微乳形成均需要高浓度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和助表面活性剂(Cosurfactant,CoS)即中低链醇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界面膜稳定性。但是S和CoS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细胞毒性和皮肤刺激性限制了微乳在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开发应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CoS并不是微乳形成的必要条件。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微乳形成无需CoS的油的结构规律,从而制备无醇、低表面活性剂的微乳载体,并将其用于化妆品的开发。方法:选择几种不同结构的油,分别在有/无CoS作用下用水滴定法制备伪三元相图。根据微乳区域的大小考察CoS及其种类对不同结构油微乳形成的影响,寻找微乳形成无需CoS作用的油的结构规律。根据所形成微乳的粒径、PDI、浊度、黏度和表面张力等理化性质,初步探讨微乳形成无需CoS参与的机制。选择无需CoS的橄榄油微乳为载体,加入维生素E琥珀酸酯、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海藻酸钠、熊果苷、尿囊素后制备补水睡眠面膜。根据伪三元相图以及外观性状进行面膜处方筛选。通过外观、pH、粒径、黏度的测定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对面膜的微乳特性进行表征。以市售睡眠面膜为阳性对照考察自制微乳面膜的保湿效果。建立熊果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市售睡眠面膜中加入与自制面膜相同量的熊果苷作为阳性对照,以熊果苷的经皮渗透能力为评价指标考察自制微乳面膜对活性物的经皮促渗效果。选择无需CoS的橄榄油、α-亚麻酸、亚油酸微乳为载体,加入薄荷醇、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甘油、当归提取物制备微乳凝胶样唇膏。根据三元相图进行微乳处方筛选,再通过外观性状确定水含量使之一步直接形成凝胶样微乳,得到唇膏基质。通过电导率确定微乳的类型。通过pH、粒径、黏度对自制唇膏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通过外观以及各理化性质的变化对自制唇膏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以市售Uk喱唇膏为阳性对照对自制微乳凝胶唇膏的安全性、保湿性和油分吸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发现,CoS对不同种类油微乳区域的影响取决于油的结构。若油的结构中不含羟基如十四酸异丙酯、十六酸异丙酯、油酸乙酯,则微乳的形成需要CoS辅助S提高油/水界面稳定性,促进微乳形成。当油的结构中含有羟基官能团时如橄榄油、亚油酸、α-亚麻酸、辛癸酸甘油酯,则微乳的形成无需CoS的参与,CoS的加入甚至抑制其微乳的形成,并且不同的CoS对微乳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以橄榄油微乳为载体所得面膜的处方为:橄榄油2.383%、维生素E琥珀酸酯0.397%、S为4.17%、混合透明质酸为0.3%、海藻酸钠为0.1%、尿囊素为0.1%、胶原蛋白为0.5%、熊果苷1%、甘油5%等。所得面膜的黏度为25.94±0.11 Pa·s;粒径为58.83±0.79 nm;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其液滴圆整,粒径在纳米级范围,符合微乳特征。面膜的pH为5.6±0.1,适合人体皮肤pH环境。面膜中的混合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海藻酸钠起保湿作用,自制面膜的补水效果相比市售睡眠面膜可提高5.5%。面膜中熊果苷的HPLC分析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100A 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v/v)的混合溶液;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30℃。熊果苷质量浓度在0.05~1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稳定性、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RSD为1.94%(2%),均符合方法学要求。选用生理盐水为接受液,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熊果苷从面膜中经离体豚鼠皮肤的稳态渗透速率J_s为0.305 mg·cm~(-2)·h~(-1),是从市售睡眠面膜中渗透速率的4.29倍。本品安全、稳定,符合国家轻工行业标准QB/T2872-2007的感官和理化指标。一步法制备的唇膏的主要成分为:油酯14.71%、维生素E琥珀酸酯为2.45%、S为25.73%、薄荷醇0.2%、当归提取物1%、甘油5%、胶原蛋白0.5%、透明质酸0.3%等。其外观为粉红色透明凝胶状;pH为5.70±0.036;粒径为28.31±0.45 nm;黏度为27.4±0.632 Pa·s,该黏度下样品具有较好的涂展性和挑起性;经物理稳定性及耐热、耐寒试验均证明自制唇膏稳定性良好。自制唇膏的保湿效果、油分吸收效果均优于市售唇膏,t检验分析表明二者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寻找到了微乳形成无需CoS参与的油的结构规律,并将无醇微乳应用于化妆品的开发,显示出良好的促进皮肤渗透功效。该发现可解决微乳中由于醇的大量使用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为微乳这一优良载体在药物和化妆品开发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6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梅;余灯广;;微乳体系中胰岛素的动力学稳定性研究[J];化学世界;2008年04期

2 欧歌;向大雄;;8-甲氧基补骨脂素微乳及其微乳凝胶的在体透皮研究[J];中南药学;2017年12期

3 代文豪;梁钻好;李璐;华洋林;李莉楠;杜冰;杨子银;邓彩间;;美藤果油微乳体系的构建[J];粮油食品科技;2017年01期

4 李泉,李彦,李维红,翁诗甫,吴瑾光,徐光宪;水/NaDEHP/正庚烷微乳体系中水结构的FT-IR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5 梁冰;刘宁;;高压均质对维生素E微乳体系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6 马刚,翁诗甫,吴瑾光;KDEHP-HDEHP微乳体系中水结构的FTIR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2期

7 吴文娟;王菊平;杨少湖;;十二烷基硫酸钠微乳体系的相行为及电导行为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15期

8 李泉,李维红,翁诗甫,吴瑾光,徐光宪;水/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水结构的FT-IR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7年05期

9 陈嘉敏;冯晓华;潘晓玲;黄丽娜;高崇凯;李宁;;微乳体系相图及其在液相色谱分离多组分药物应用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5年04期

10 吴超群;李小芳;郑宇;周邦华;阳志锐;;微乳凝胶在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化工;201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欣欣;赵飒;熊春燕;马瑞平;乔永智;张志昆;张向京;;微乳体系中制备环己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颜华;高绍康;郑欧;赵剑曦;;水/C_(12)-EO_x-C_(12)-2Br/正庚烷/正己醇微乳体系界面组成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马丽燕;甄臻;赵孔双;;离子液体构筑的微乳体系的极化及离子传导行为的介电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3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组织化体系[C];2013年

4 王雪;陈志云;沈伟国;;水/AOT/异辛烷微乳体系的体积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6年

5 朱明山;陈鹏磊;刘鸣华;;Ag/AgX/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在微乳体系中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太阳光照下催化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余灯广;闫伟霞;朱思君;李雪莲;C Branford-white;朱利民;;载药微乳体系的流变学特征及3DP可打印性能[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强;王业飞;;微乳体系在高凝油开采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7年

8 谢玉忠;周子彦;孙莉群;;微乳体系中酵母催化合成S-(+)-1-苯砜-2-丙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陈鹏磊;刘鸣华;;卟啉、石墨烯在微乳体系或界面上的组装:从结构调控到超分子手性及光催化性能的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肝靶向去甲斑蝥素微乳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胡海燕;脑靶向喷昔洛韦微乳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蔡红兰;分散液滴的尺寸对含水和非水微乳体系临界行为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4 翟志光;以良附丸为模型药物的中药复方微乳载药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杜红;中药微乳载药体系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张辉;食品级月桂酸单甘油酯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抑菌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蒋蕾;基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挥发性有机物微乳增溶吸收体系[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程宏英;毛细管电泳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和检测[D];苏州大学;2012年

9 杨根生;催化抗体制备及其用于选择性水解和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吕辉鸿;离子液体微乳体系的物理化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盼盼;维生素E琥珀酸酯提高橄榄油微乳区域的成因探讨及应用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谭笑;微乳形成无需醇的油的结构规律探讨及无醇橄榄油微乳作为化妆品载体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3 鲁梦齐;椰子油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细菌纤维素凝胶中递送油溶物的渗透动力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4 沈小玲;阿奇霉素微乳滴眼液的初步药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5 冯文骁;尼达尼布自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D];江苏大学;2018年

6 吕耿彬;双藤微乳凝胶剂的研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宋静;磷脂微乳电动色谱系统的构建及其在预测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8 袁旭;川陈皮素鼻用微乳离子敏感型凝胶剂的研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9 高燕;他克莫司眼用微乳-原位凝胶的研究[D];成都学院;2017年

10 马新辉;花青素微乳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D];海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9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29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c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