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不同炼焦工艺条件下的焦炭微观结构差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05:12
【摘要】:随着高炉大型化、富氧、粉煤喷吹等工艺发展,对冶金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受优质炼焦煤资源短缺影响,使得捣固炼焦技术迅速发展。但生产中发现同样质量指标的捣固焦多数仅用于中小高炉冶炼,同常规顶装焦比较认为前者影响了在高炉中的透气与透液性,故本文针对捣固焦通过微观结构分析,揭示捣固焦与顶装焦的差异性。研究分别选取三种捣固焦炭和顶装焦炭,采用压汞法、氮气吸附法对其中孔、大孔、微孔结构等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通过SEM分析其孔结构的形貌以及分布;利用XRD表征焦炭的微晶结构,采用HD显微镜观察焦炭的光学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焦炭质量指标存在差异,但捣固焦炭的显气孔率明显小于顶装焦炭,如捣固焦炭DF显气孔率为30.21%,而顶装焦炭MEG(6)的显气孔率高达35.16%。其中,在微观气孔结构中,捣固焦炭和顶装焦炭大孔差异性较小,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分别都在0.1cm3/g和0.01m2/g左右;中孔和微孔差异性较大,捣固焦炭MF中孔径为0.1~3μm的中微孔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分别为0.0208cm3/g和0.1110m2/g,而顶装焦炭TL的值分别为0.0376cm3/g和0.1974m2/g;捣固焦炭SN的微孔孔体积占总孔孔体积比例高达2.78,而顶装焦炭MEG(7)比例却为1.28。据此特性,论文重新对中微孔进行分类,即微孔(d0.1μm)、中微孔(0.1≤d3μm)和中大孔(3≤d10μm),并定义了微孔型状包括柱型、锥型、裂隙及半球体。捣固焦炭和顶装焦炭微晶结构的(002)峰与(100)峰强度均在1100左右,而捣固焦炭SN(002)峰与(100)峰半峰宽分别为3.57rad与4.59rad,顶装焦炭中MEG(7)却分别为2.49rad和3.12rad,捣固焦炭这两种峰的宽度小于顶装焦炭,所以其芳香层片尺寸和定向程度均比顶装焦炭差。焦炭光学组织与配合煤质量直接相关,捣固焦炭配合煤使用较多的高阶和低阶弱粘煤,数据表明捣固焦光学组织中各向异性程度较小,如SN的各向同性含量为54.4%,顶装焦炭TL的仅为2.5%,两者各向异性指数OTI值分别为66.3%与192.1%。
【图文】:

流程图,炭化室,流程图,煤饼


捣固工艺流程图

热失重,焦炭,反应性,块焦


焦炭连续热失重装置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5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龙;方觉;张波;辛红艳;;焦炭混合入炉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2 ;焦炭的强度[J];煤炭转化;1980年02期

3 张三键;冶金焦炭新标准的实施与讨论[J];燃料与化工;1997年02期

4 竺立祥;潘祥;陶士清;;对不同用途焦炭的性能要求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冶金;1997年01期

5 刘新兵,程晓光;焦炭吸碱作用的研究[J];燃料与化工;1998年03期

6 程启国;稳定焦炭强度的措施[J];南方钢铁;2000年02期

7 崔平,钱湛芬,杨俊和;焦炭强度指标间的关系研究[J];燃料与化工;2000年02期

8 李海云,宋尊国;焦炭强度检验在不同取样点的试验对比[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1年04期

9 张群;吴信慈;;宝钢降低焦炭灰分的研究与实践[J];炼铁技术通讯;2001年07期

10 В.И.Бабанин ,何玉秀;焦炭冷却新工艺[J];燃料与化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小兵;张建良;孔德文;高冰;左海滨;;高反应性焦炭在日本的研究与进展[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2年

2 赵华;吕桂双;郑美荣;;炼焦煤性质对焦炭热性能影响研究探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岳进;赵华;兰正宏;;影响焦炭热性质因素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欧阳敏;周永鑫;夏伟;刘志源;左为为;;焦炭热性能指标意义浅析[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韩兵;J.W.Patrick;D.E.Clarke;;高炉内焦炭的机械强度和气孔结构变化的规律[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贾瑞民;纪同森;;焦炭热态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与探讨[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风江;韩子能;张军;;宣钢生产优质冶金焦炭方法的研究[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志泉;;高炉生产优化对高质量焦炭的新要求[A];焦化技术培训教材[C];2007年

9 孙章;梁英华;;高反应性焦炭的生产和应用[A];2012冀苏鲁皖赣五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包向军;廖洪强;程哓光;赵鹏;张向伟;王金花;;焦炭镀碳的正交实验因素分析[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智勇;未来10年我国焦炭产销形势研析[N];中国冶金报;2008年

2 千言;多种措施稳定降低焦炭硫分[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3 廖建国;日本关于采用硬度测定方法评价焦炭强度的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4 毛宏观;涂有催化剂的高活性焦炭[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5 廖建国;日本关于焦炭组织结构的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6 高宏适;研究焦炭反应特性 降低高炉还原剂比[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7 记者 叶苗;80%焦炭将能用于期货交割[N];上海证券报;2011年

8 刘天华 王宏平 陈观红;焦炭堆高机在韶钢二煤场上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9 赵万里;哪些因素在影响焦炭质量?[N];中国冶金报;2010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李东;提高出口焦炭质量迫在眉睫[N];中国冶金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群;抑制溶损反应改善焦炭热性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增平;改善重钢焦炭热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何志军;炉渣成分对焦炭性能影响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3 辛红艳;焦炭的互补性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4 王忠乐;煤中矿物质的特性及其对焦炭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5 吴光有;捣固焦质量及其碳溶反应机理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6 王为为;不同反应气氛和矿物质催化作用下的焦炭溶损反应动力学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7 季焕林;新疆炼焦煤改质制备高强度冶金焦炭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刘伟;含铁矿物对煤热解行为及焦炭性能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屈克林;不同形态矿物质对焦炭微观结构及其反应性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10 程文兵;不同炼焦工艺条件下的焦炭微观结构差异性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1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61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