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结合银纳米簇和金纳米粒子的蛋白质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7 07:41
【摘要】: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如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保障各类物质在体内的正常输送、保证各种免疫活动的正常进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些疾病的发生与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也密切相关。因此开发灵敏、简单、快速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对蛋白质性质、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药物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是利用DNA链上标记的小分子与蛋白质特异性结合,能够有效阻止外切酶对DNA链的降解的作用。在末端保护中DNA序列无编码限制,DNA末端易于标记,而且不影响DNA序列和标记分子的活性,易与DNA扩增手段结合,这些优势为蛋白质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近年来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的保护原理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的保护原理分别结合两种金属纳米材料-银纳米簇和金纳米粒子,构建了两种检测蛋白质的新方法,主要内容如下:一、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结合银纳米簇(AgNCs)荧光检测蛋白质。首先设计了一条3'端标记小分子生物素(biotin)的单链DNA探针,当没有靶蛋白-链霉亲和素(STV)时,biotin标记的DNA探针被Exo I从3'端降解。加入具有强荧光的AgNCs,AgNCs本身的荧光不会受到影响;当STV存在时,STV与biotin特异性结合,保护DNA探针不被Exo I降解。DNA探针与加入的AgNCs 3'端裸露出的序列杂交,能够猝灭AgNCs的荧光。荧光信号降低的程度与靶蛋白质STV的量具有一定的定量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2~40 pmol范围内,荧光信号与STV的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82 pmol STV。该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特异性良好,但方法灵敏度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二、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结合金纳米粒子(AuNPs)可视化检测蛋白质。我们设计了一条3'端标记biotin的单链DNA探针,当目标蛋白STV不存在时,加入Exo I后DNA探针被降解,AuNPs没有单链DNA探针保护,在一定的盐离子浓度下发生聚集,溶液呈蓝色;当靶蛋白STV存在时,STV与DNA探针上的biotin特异性结合,从而保护DNA探针不会被Exo I降解。带负电的DNA单链探针通过静电结合吸附在AuNPs的表面,阻止了盐离子引起的AuNPs的聚集。分散的AuNPs溶液呈红色。通过AuNPs溶液聚沉前后溶液颜色以及吸光度的变化对目标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吸光度比值A_(550 nm)/A_(700 nm)与STV的量在2~20 pmo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STV的检出限为1.40 pmol。该方法不需要贵重的仪器设备,利用裸眼观察即可得到检测结果,更加便捷。
【图文】:

原理图,放射免疫分析法,原理图,抗原


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识别而建立的一种检测法[10-11]。根据反应中是否标有示踪物,免疫分析法标记免疫分析。非标记免疫分析法是通过将待测抗原发生特异性吸附反应,可直接产生光信号或者电放射性核素、荧光素、铁蛋白、酶、化学发光剂等上制成示踪物质,与相应的抗原或者抗体反应。通仪等仪器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标记分析方法,所以标记免疫分析方法在蛋白质的应用免疫分析法。体相互作用的放射免疫分析法法 (Radioimmunoassay,RIA) 是 Yalow 和 Berson[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如图与未标记的抗原与一定量的特异性抗体产生特异性

原理图,原理图,抗体,抗原


故这两者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所以可以测定出待测抗原分析法的灵敏度高、简便、通用,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学和医、药物等[13-15]。然而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如实验重复性差反应、假阳性反应,放射性物质对污染环境,对人身体有害法的应用[16]。原抗体相互作用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吸附反应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其原理如图 1-2 所示:首先将酶作为标记物通过共价键,,加入待测样品后,待测样品和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吸附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固相抗原 (抗体) -待测抗体 (抗原明治”结构。这种结构遇到酶的反应底物后会被酶催化产生颜光反应等。之后,研究人员基于 ELISA 结合荧光、化学发立了各种蛋白质分析方法[18-20]。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9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病毒能按需形成黄金纳米粒子[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8年11期

2 ;日本开发出制造合金纳米粒子新方法[J];中国粉体工业;2017年04期

3 刘竞文;关桦楠;韩博林;;金纳米粒子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初步研讨[J];农产品加工;2018年11期

4 韦克毅;王猛;杜宇;蔡波;江云宝;;基于手性金纳米粒子圆二色光谱法识别与检测银离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5 吴少珏;汪昌炎;罗忠;陈思妤;阮金竹;赵彦利;;副产物诱导的超级金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英文)[J];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15年11期

6 ;美研究显示:黄金纳米粒子或可用于抗癌治疗[J];祝您健康;2017年09期

7 杨辅龙;董守安;王晓娜;方卫;戴云生;;葡萄糖溶液中金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J];贵金属;2012年02期

8 胡芳;孟卫;张燕;张玲艳;王险峰;;金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钱章生;刘玫瑰;田大慧;郝丹;朱昌青;;基于发光金纳米粒子荧光增强法测定溶菌酶[J];分析化学;2011年05期

10 杨志先;;美找到无公害生产金纳米粒子的方法[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超;任吉存;;共振散射相关光谱表征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春梅;桑幼;李原芳;;荧光增强及金纳米粒子色度法测定凝血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柏祥涛;李欣伟;郑利强;;手性离子液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李丽美;方萍萍;杨志林;黄文达;吴德印;任斌;田中群;;球形金纳米粒子耦合体系的FDTD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沈星灿;蒋凌风;程蕾;梁宏;;金纳米粒子荧光增强及其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焦玉芬;王晶;陈朗星;何锡文;尹洪宗;;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的光散射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张文思;苏志强;;多肽嵌段序列实现金纳米粒子原位生长及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C];2017年

8 李敏;张成孝;漆红兰;;基于金纳米粒子负载信号物质的电化学发光多肽传感器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美婷;赵环宇;吕中元;;基于金纳米粒子的多功能载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10 郭轶;沈娜;李慧;张德辰;郝翠婷;徐力;;肽修饰金纳米粒子用于纳米酶研究[A];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晔;韩国阐明合金纳米粒子的催化剂反应机理[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8年

2 记者 田学科;美找到控制金纳米粒子大小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2年

3 闻风;以研制出新型呼吸检测器[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记者 张忠霞;金纳米粒子做成遥控“药丸”[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毛黎;美利用DNA链获得金纳米粒子晶体[N];科技日报;2008年

6 郑焕斌;金纳米粒子可大幅加速析氢过程[N];科技日报;2012年

7 记者 张家伟;黄金纳米粒子有助提高癌症化疗效果[N];科技日报;2015年

8 记者 张巍巍;黄金纳米粒子可在脑部肿瘤“安家”[N];科技日报;2012年

9 记者 毛黎;美制成金纳米粒子和蛋白质复合结构[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桂皮帮你淘“金粒”[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昌;金属与半导体复合材料的电学与光电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2 李伟;金纳米探针的构建与蛋白质光学检测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王翠;二氧化硅稳定的金纳米粒子尺寸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4 赵雪利;二维、三维功能性纳米组装体与生物分子及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5 陈靖禹;新型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郭轶;利用赖氨酸和赖氨酸肽修饰和组装金纳米粒子[D];吉林大学;2007年

7 白杰;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纯荣;软物质团簇制备金纳米粒子的可调控软模板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9 李晶;枝状金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结构构筑及肿瘤细胞光热治疗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周军;自组装二维金纳米粒子阵列的后处理:退火,操控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巧云;硅基金纳米活性基底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曾帅;花状金纳米粒子的快速合成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郜捷;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结合银纳米簇和金纳米粒子的蛋白质分析[D];河北大学;2018年

4 张烨;基于金、银纳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的荧光传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镇华;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8年

6 侯聪慧;基于银、金纳米材料的新型电化学传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7 倪骏鹏;硅片上自组装金纳米粒子二维阵列的制备及交联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8 王玉媛;金与锌、铜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李宗兵;杂交链式反应与金纳米粒子结合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D];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

10 王亚;有序介孔碳负载金纳米催化剂对芳硝基化合物选择加氢[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3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83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c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