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改性短直链淀粉对不同构型风味物质包合表征及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8:52
【摘要】:香料香精的利用逐年增长,其中风味物质对决定香料香精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风味物质本身易挥发,溶解度低,水溶性偏少等因素严重影响香精的使用和储藏,且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风味物质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影响导致香气散失。目前常采用包埋的方法来延缓风味物质的释放,降低挥发性。其中淀粉与风味化合物之间的包合作用影响着食品体系风味物质的稳定性,是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不同构型风味物质与改性直链淀粉所形成包合物的理化性质,由于其风味类型常被用于改善卷烟香气质量上,因此,本课题重点对其包合物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将其在卷烟纸中进行应用,以验证其合理性。首先采用普鲁兰酶水解蜡质玉米淀粉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螺旋结构的短直链淀粉,通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双亲性辛烯基琥珀酸短直链淀粉(OSA-SGC),后称改性短直链淀粉。将其作为壁材用于线性(正己醛、正庚醛、正辛醛)、环状(γ-己内酯、γ-庚内酯、γ-辛内酯)、立体状(2,5-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三种不同构型风味物质的包埋,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包埋情况进行表征。之后探究离子强度和溶剂效应对不同构型风味物质微胶囊的稳定性影响等。主要结论如下:1.以下表征手段证明风味物质包合物的形成:从FTIR图谱发现,风味物质混合物中,红外吸收光谱表现出风味物质和壁材特征吸收峰存的叠加。风味物质包埋物中,三种线性风味物质的特征峰消失,表示三种线性风味物质都被包埋进改性短直链淀粉螺旋结构中去,说明微胶囊的形成。TGA中包埋物和混合物的重量损失对应的温度差异可以得出风味包埋物稳定性得到了提高,线性到立体状分子平均降解速率对应的温度为:298℃、307℃、315℃,可以得出稳定性关系:线性环状立体状。XRD结果显示风味物质、风味物质混合物和风味物质包埋物三者之间晶型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图谱中峰的数目、峰形差异和位置,这些结果表明风味物质包合物已形成新的物象。SEM显示形成的风味物质微胶囊是球状,不同构型的风味物质微胶囊粒径在90~180 nm,同一构型中,其包埋率表现出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大包埋率和载药量分别达到了77.83%,30.91%。2.GC分析包埋物在干性和湿性条件下微胶囊的稳定性,得出微胶囊置于水溶液的条件下,风味物质的散失明显高于在干性条件下的释放量,由此可以得出,水分对微胶囊的稳定性一定的影响。利用LUMsizer测试离子强度和溶剂效应对风味物质微胶囊稳定性影响,发现盐浓度对不同构型风味物质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且低浓度和高浓度的NaCl对不同构型风味物质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区别,整体透光率不变,没有明显颗粒迁移现象。在不同浓度的DMSO溶剂中时,发现较低浓度的DMSO微胶囊溶液更加稳定,高浓度的DMSO溶剂中,整体透光率明显下降,说明体系不稳定,有明显的颗粒迁移现象,是因为DMSO对氢键有一定的破坏能力,造成微胶囊解离,微胶囊体系分散。3.通过溶剂混溶法制备风味物质微胶囊,并采用表面施胶的方式添加到卷烟纸中。专业感官评析发现,通过包埋风味物质再将其运用到卷烟纸中,相比空白卷烟和未包埋的风味物质直接涂敷的方法,包埋的风味物质微胶囊提高了卷烟纸的抽吸舒适感,增加了香气强度和柔和度,减少了卷烟的刺激性和杂气。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64.3
【图文】:

示意图,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反应,直链淀粉


第 4 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淀粉的亲水的官能团如羟基基团,可以与水分子一起构成亲水性外壳,包覆在内核外面,形成核-壳构型的胶束。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的淀粉生成示意图如图 1.1 所示,羧基因为亲水导致其在均质的时候会一齐聚集在水中,而辛烯基则偏向油的一边,这样有序的排列即可形成致密的薄膜继而增加了体系的稳定性。再利用改性短直链淀粉胶束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特性包埋难溶于水的不同构型的风味物质。改性短直链淀粉包埋风味物质的方式可根据螺旋的大小(与每个螺旋转动的葡萄糖单体数目相对应)或 Vh-直链淀粉在晶体结构中的堆积程度来分类。例如线性风味化合物,如癸醛和己醛,每个螺旋可与 6 个葡萄糖单位形成直链淀粉复合物,并产生 Vh 直链淀粉或 V6I 晶型。根据配体的大小,风味化合物可能被包埋在直链淀粉螺旋(Vh 直链淀粉或 V6I)内,也可能被包埋在结晶直链淀粉螺旋(V6II,V6III)之外(图 1.2)。此外,由于螺旋表面比内部更亲水,疏水风味化合物倾向于留在螺旋内,而亲水风味化合物则倾向于被包埋在螺旋之间[33]。

示意图,风味物质,络合,直链淀粉


每个螺旋可与 6 个葡萄糖单位形成直链淀粉复合物,并V6I 晶型。根据配体的大小,风味化合物可能被包埋在直链淀粉螺I)内,也可能被包埋在结晶直链淀粉螺旋(V6II,V6III)之外(图 1.2比内部更亲水,疏水风味化合物倾向于留在螺旋内,而亲水风味在螺旋之间[33]。图 1.1 辛烯基琥珀酸酐和改性短直链淀粉酯化反应示意图.1 Diagram of esterification of 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and modified short a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霞;王卫;王新惠;白婷;;发酵香肠风味物质的来源和形成[J];食品科技;2015年05期

2 ;中国科学家发现番茄“美味的秘密”[J];中国食品;2017年04期

3 张福艳;;人间酱滋味[J];牡丹;2017年13期

4 王俊钢;刘成江;李宇辉;郭安民;韩冬印;;发酵肉制品中风味物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5 代吉文毛;俞福;;青海犏牛、牦牛屠宰性能及风味物质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6期

6 于茂帅;刘伟民;高瑞昌;;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2年06期

7 吴燕涛;赵谋明;孙为正;曹宝森;;内源性发酵剂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发酵广式腊肠的风味物质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7期

8 朱萍;梁大伟;潘永贵;;鲜切果蔬风味物质形成及改善研究进展[J];山东食品发酵;2011年03期

9 吴华昌;张伟娜;邓静;由耀辉;靳晓黎;;腌菜风味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0年11期

10 李延华;王伟军;张兰威;陈丽安;;发酵乳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云子;赵谋明;;高盐稀态酱油制作过程中工艺关键点对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陈聪;董英;;乳酸菌发酵金针菇主要成分的变化及其风味物质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顾以韧;梁艳;杨雪梅;陶璇;钟志君;陈晓晖;龚建军;吕学斌;;猪肉风味物质沉积规律研究[A];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李超文;;油条风味物质组成分析及添加麦麸对其影响的研究[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年

5 孙菲;王颉;殷磊;;即食干制对虾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6 何培新;刘林飞;朱轩轩;吴睿睿;;香菇和牛肝菌风味物质抽提工艺的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杨秀敏;王颉;刘亚琼;牟建楼;;包埋剂对扇贝粉香气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董万超;;鹿产品精细加工新技术简介[A];二○○三年全国鹿业发展信息交流会材料汇编[C];2003年

9 宋春华;王颉;孙晓富;王娅;;红枣白兰地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10 董海胜;林金明;李海芳;曹平;宋焕禄;;长期航天飞行航天食品风味物质及水溶性维生素变化研究[A];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摘要集-分会场7:环境与食品安全分析[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佩;我国科学家绘制出番茄风味改良路线图[N];农民日报;2017年

2 齐艳丽;风味物质实现计算机品评[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研究所 陈锦国;美拉德反应与食品风味物质(之一)[N];中国食品报;2009年

4 尹昌树 刘波 张义正 陈大理 岳明生 (四川省申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天府名优酒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利用微生物生产多粮浓香型白酒粮香、糟香、窖香风味物质的研究[N];华夏酒报;2012年

5 研究所 陈锦国;美拉德反应与食品风味物质(之三)[N];中国食品报;2009年

6 丁玉;将“市场需求”变“生产需求”[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7 王维亮;浓缩柴鸡汤制品让“家厨”烹出“大师”风味[N];中国食品报;2009年

8 宗文;酒林 何为新型白酒?[N];信息时报;2000年

9 李阳 罗昌荣;鸡脂氧化 温度 时间与风味形成的微妙关系[N];中国食品报;2008年

10 雷寒 陈波;舌尖上的奖项[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同杰;传统酸面团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风味物质代谢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李延华;牛乳加热及乳粉加工中热相关工艺对氧化风味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琴;双孢蘑菇汤特征风味物质的鉴定及熬制过程风味物质释放规律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高沛;酸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产酯增香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5 陆应林;南京板鸭加工过程中蛋白降解及风味物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魏晋梅;小牛肉风味物质、脂肪酸分析及镇静剂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文俊;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风味特性及其功能基因分型和表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8 吴春燕;大白菜风味品质构成因素及部分因素的遗传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马燕芬;果味奶生产技术及果味物质在牛体内代谢机制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玉霞;阿氏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β-葡萄糖苷酶及葡萄糖苷类风味物质水解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淑丹;脐橙全果酒的混合发酵及风味物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2 苑昱东;冷鲜滩羊肉贮藏中脂肪代谢动态演化及通路转换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3 赵琪;鱼露发酵过程中活性及风味物质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4 曾小兰;改性短直链淀粉对不同构型风味物质包合表征及稳定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

5 赵梦瑶;五种油煎炸油条风味物质组成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8年

6 李晓;低盐腌渍黄瓜质构与风味变化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7 王逍;糖熏鸡腿关键风味物质及其形成机理初探[D];渤海大学;2019年

8 包志碧;沙葱及其提取物对羊肉品质和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9 申慧珊;马铃薯方便粉丝调味料研制及其风味物质检测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10 郭彦伟;酒花整体风味物质的形成及变化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40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40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d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