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柔性化熔融纺丝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03:25
【摘要】:据统计,2017年全球化纤总产量达到6694万吨,中国化纤产量4714万吨,增长5%,占全球化纤产量的71%,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在化纤产量增加的同时,化纤产品的开发更加迅速,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柔性化熔融纺丝是指在同一纺丝设备上,采用或更换不同的功能模块或装置,生产出多品种纤维的技术。它包含设备柔性化,工艺柔性化和产品柔性化。纺丝工艺是限制柔性化纺丝生产的主要因素,当纺丝设备扩大产品规格的生产范围时,要考虑该品种与现有设备的生产工艺的匹配问题,保证新开发的纤维品种能实现生产的稳定性。本文从纺丝组件设计和纤维性能分析入手,结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基于多组分柔性化复合纺丝试验平台,开发了同板异形纤维和原液着色多色丝,进一步丰富了试验平台的生产品种,为柔性化纺丝的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在同板异形纤维的生产中,纤维的挤出成形较为复杂,本文从聚合物流变学理论研究入手,运用纺丝熔体挤出成形的基本方程,基于异形喷丝板的常规设计方法,设计了圆形-三叶形同板异形喷丝板,使用POLYFLOW软件对同板异形纤维的纺丝熔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熔体在不同孔形微孔中剪切速率、压力以及速度的差异。观察实验室制备的同板异形纤维的截面可得:增大纺丝流量,圆形纤维的均匀性提高,但三叶形纤维的异形度明显降低;提高纺丝速度可以明显提高三叶形纤维的异形度。论文从单丝纤度,纤维结晶度等因素对同板异形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对纤维拉伸的理论模型进行研究,运用拉伸的本构关系,然后,使用POLYFLOW软件对同板异形纤维的丝条温度和结晶度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丝条温度沿纺程的变化规律。对同板异形纤维进行冷拉测试,发现随着纤维纤度的增大,纤维的屈服点上移,对应的屈服强力和断裂强力也随之增大。对同板异形纤维样品进行结晶度测试,发现纺丝流量相同时,纤维的单丝纤度对结晶度影响不大;纤维的截面形状对结晶度的影响也不大,这与结晶度的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对于同一形状的纤维,随着纤维结晶度的降低,纤维的屈服点下移,纤维的屈服强力和断裂强力也降低。对原液着色多色丝进行研究,基于多色丝的配色原理,从丝束中不同颜色单丝的位置分布考虑,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流道形式,选择了同心圆分配形式的流道。通过POLYFLOW软件的数值模拟优化,设计并加工了多色丝的纺丝组件,基于多组分柔性化复合纺丝试验平台,制备了原液着色多色丝,证明了多色丝生产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原液着色多色丝无需进行染整加工,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极具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纺制的原液着色多色丝经3000 m/min的牵伸速度可形成POY丝,其总色差能满足工业化生产中的要求,对原液着色多色丝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340.64
【图文】:

模型图,模型,总应变,成阻


图 2-1 Maxwell 模型d d =1 d d + 为总应变,E 为弹簧的弹)模型和一个牛顿粘壶并联而成阻力之和,总应变等与两σEη

三元件模型,本构关系


图 2-3 三元件模型a)的本构关系式: 1 1+ 2 d d + 1 2 1+ 2 = 1+ 2 d d + b)的本构关系式: ( 1+ 2) 2 d d + 1 = 2 d d + 1、 2分别为两个虎克弹簧的弹性模量。四元件模型

模型图,模型,急弹性,弹性塑性


图 2-4 四元件模型维的变形除了急弹性和缓弹性塑性变形,这种变形是不可恢克弹簧 1的变形、开尔文模和,该模型的本构关系式:d2 d 2+ 1 2 (1 + 2 1+ 2 3) d d +型壶元件组合起来的力学模型, 2d2 d 2+ = 0 + 1d d + 2d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蕾,杨明远,毛萍君;用于熔融纺丝加工的聚丙烯腈树脂的性能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史联军;;水合增塑聚丙烯腈熔融纺丝法[J];国外纺织技术(化纤、染整、环境保护分册);1987年05期

3 毛应鹏;聚乙烯醇的熔融纺丝[J];合成纤维;1989年02期

4 刘琼琼;柳峰;徐冬梅;丛后罗;;简易熔融纺丝实验装置[J];化学教育;2009年05期

5 季玉兰;熔融纺丝技术的发展趋势[J];石油化工动态;1994年02期

6 ;无纺丝头的熔融纺丝法[J];合成纤维通讯;1972年04期

7 ;熔融纺丝的成形过程[J];合成纤维通讯;1976年03期

8 朴东旭,郭经华;熔融纺丝法制取聚丙烯腈纤维[J];合成纤维;1983年04期

9 ;Barmag公司熔融纺丝技术及最新发展[J];纺织导报;1996年04期

10 何翼云,施祖培;聚丙烯腈熔融纺丝技术进展[J];合成纤维工业;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传佳;朱国强;;熔融纺丝设备检修方案的价值分析应用[A];2004涤纶产业链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志阳;杨睿;张天骄;包建文;;聚醚砜纤维熔融纺丝温度的研究[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4年

3 张龙;刘隽;郭强;涂木林;涂国圣;;工业低涤龙单丝的熔融纺丝与拉伸工艺研究[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王向冰;胡学超;邵惠丽;;熔融纺丝用聚乳酸原料的选择[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潘志坚;陈彦模;朱美芳;蒋

本文编号:2748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48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