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生物炭负载多元纳米金属材料对焦油的催化裂解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6:36
【摘要】:生物质作为当今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往往会对传输管道、环境和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然而生物质焦油成分复杂且难以去除,所以焦油是生物质利用的一个难题。本文提出以生物质热解废弃物生物炭作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级别的Ni-Fe材料,考察其对焦油模拟物甲苯的催化裂解性能,并以实际的焦油为对比,研究其对二者的催化裂解机理。原始生物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存在细颈瓶状孔和开放型的孔;生物炭比表面积303.47 m~2/g,平均孔径4.21 nm,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负载金属后,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变小,吸附量下降。XRD和XPS分析结果表明,负载金属均匀分散在生物炭载体表面,并以Fe_2O_3,NiO,NiFe_2O_4的形式存在。随着温度的升高、负载量的增加、水蒸汽/生物质炭比的提高和气体停留时间的增长,甲苯的催化裂解性能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材料的活性在8h后开始下降。基于以上实验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温度为800℃、Ni和Fe的负载量分别为6%、水蒸汽/生物质炭比为1、气体停留时间为0.5s。此时,甲苯的去除率为96.61%,H_2、CH_4、CO、CO_2的相对含量为36.45%、0.029%、0.16%、0.05%。在最优条件下研究材料对甲苯的催化裂解过程:甲苯在材料催化裂解作用下生成小分子气体产物(H_2、CO、CO_2、CH_4)等,同时在生物炭表面产生积碳。催化裂解后材料的孔径变小,孔道被灰分和积碳堵塞,吸附量进一步下降,并且金属活性组分被还原为部分Ni和Fe的单质。甲苯的催化裂解反应和生物炭的水蒸汽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证明其分别符合一阶整体动力学模型和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在最优条件下研究材料对实际焦油的催化裂解效果和催化裂解过程。在焦油中定性出有机物86种经char,Fe-6/char,Ni-6/char,Ni-6-Fe-6/char催化裂解后有机物种类分别降为84,83,75,62种。char、Fe-6/char,Ni-6/char和Ni-6-Fe-6/char催化裂解后单芳香烃含量增多,杂环、轻多环芳香烃和重多环芳烃含量减少。焦油分子经过材料催化裂解后,焦油中的大分子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会转化为小分子的单环芳烃。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83.1;TQ524
【图文】:

技术路线图,催化裂解,甲苯,焦油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生物炭负载多元纳米金属材料对甲苯的裂解性能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制备出四种材料,char,Ni/char,Fe/char,Ni-Fe/char 并进行结构表征(SEM、BET、XRD、XPS)。采用焦油模拟物甲苯在不同的材料下裂解,对甲苯去除率和气体产物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温度,负载量,停留时间,蒸汽加入量,催化时间对甲苯的裂解效果,确定最佳的材料及反应条件。(2)最佳条件下甲苯的催化裂解机理研究:利用 SEM、BET、XRD 和 XPS表征手段对反应前后四种材料进行具体分析,考察甲苯催化裂解后气体成分,揭示催化裂解机理,并研究甲苯的催化重整裂解动力学。并以实际的焦油作对比,分析反应前后化合物种类及其含量的变化,揭示焦油催化裂解机理。1.6.3 技术路线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如下图 1-1 所示:

实验装置图,生物炭,广口瓶


量计;3-阀门;4-蒸发器;5-注射泵;6-管式炉;7-材料;8乙醇的广口瓶;11-装有干燥剂的广口瓶;12-湿式气体流量控制器图 2-1 实验装置图与检测方法定之后的生物炭气化率的确定:生物炭材料在经催化裂水分反应会造成生物炭重量的减少。反应结束后,待反物炭材料取出,称取生物炭材料前后的重量,即可得之后甲苯去除率的确定:在反应器后连接冷凝器和广,可将有机物溶于其中并称量广口瓶的重量,称出收质量,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相减即可,此重量差可估算

SEM图,催化剂,生物炭,生物质


(C)Fe-6/char (D)Ni-6-Fe-6/char图 3-1 催化剂的 SEM 图本研究对 char,Fe-6/char,Ni-6/char,Ni-6/Fe-6/char 等展开了相应的探讨并据此绘制出相应的图。结果如图 3-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质原料生物炭具有孔隙结构、表面不均匀、孔隙大小和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负载 Ni、F和 Ni-Fe 金属后,金属分散在生物炭表面和生物炭的孔道上。通过相应的能谱分析可知,在负载金属之前,生物质生物炭中的主要元素是 C,此外还有 K 和Ca。这是因为生物质生物炭中含有大量的 C,此外还会有少量 SiO2的存在,这也反映在 XRD 中。Char 改性后,从能谱图中可以看到分别在 Fe-6/char,Ni-6/char,Ni-6/Fe-6/char 负载了 Fe、Ni 和 Ni/Fe 金属。3.2.3 材料的 BET 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外动态[J];石油化工;1987年03期

2 ;国内简讯[J];石油化工;1989年02期

3 ;国内化工简讯[J];河南化工;1989年01期

4 ;LG催化裂解新工艺[J];金山油化纤;2002年02期

5 李涛,李纪炳;首套400kt/a催化裂解联合装置投产[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5年09期

6 ;催化裂解C_5制TAME通过鉴定[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年05期

7 许庆利;赵军;李洪宇;王复;颜涌捷;;生物油催化裂解精制机理[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刘福洲,陈俊杰;催化裂解轻油抽出芳烃生产导热油的研究[J];辽宁化工;2002年10期

9 邵明望,葛二松;以全馏分催化裂解轻油为原料制备表面活性剂[J];陕西化工;1999年01期

10 郑铁年;催化裂解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栗文龙;张亚飞;巩雁军;窦涛;;分子筛的择形与扩散作用对催化裂解产物分布和催化寿命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周娇;范素兵;赵天生;张建利;;介孔对催化裂解增产丙烯的影响[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5年

3 任丽萍;滕加伟;赵国良;金文清;谢在库;;烯烃催化裂解增产丙烯技术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佳懋;王和义;王文华;杨勇;;甲烷催化裂解中镍基催化剂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姜桂元;刘佳;肖霞;韩静;张耀远;赵震;徐春明;王雅君;段爱军;;轻烃催化裂解ZSM-5基催化剂多级调控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6 吴韬;袁桂梅;陈胜利;苏凯艺;;多级孔外表面富硅ZSM-5的制备及其在丁烯催化裂解中应用[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5年

7 姚敏;张X;雍晓静;;HZSM-5分子筛上孔结构对LPG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许国梁;朱向学;牛雄雷;刘盛林;谢素娟;徐龙伢;;高硅MCM-22催化剂上1-丁烯催化裂解制丙烯[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兆飞;郭成玉;刘其武;庞新梅;邢昕;胡云峰;;中小孔分子筛在丁烯催化裂解中的应用[A];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D会场: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应用[C];2017年

10 尤玉静;林浩强;周固民;瞿美臻;;催化裂解法制备链珠状碳纳米管[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福生;世界首套大型催化裂解联合装置尽显风采[N];科技日报;2000年

2 陈福生;世界首套大型催化裂解装置连运715天[N];中国石化报;2004年

3 记者 赵秋丽邋特约记者 李志臣 通讯员 刘积舜;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取得重大成果[N];光明日报;2007年

4 解小如邋刘积舜;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获得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贾广华;增强型催化裂解技术在泰国成功应用[N];中国石化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李宏乾;催化裂解制乙/丙烯:50万吨/年示范项目投产[N];中国化工报;2011年

7 贾广华 孙新;中国石化催化裂解专利技术在全球最大DCC装置应用[N];中国石化报;2012年

8 武连寅;甲醇流化催化裂解制丙烯通过设计审查[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陈福生 郑耘;“五连理”同奏奉献曲[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仇国贤 通讯员 吕龙刚;催化裂解石脑油加氢技术工业化[N];中国化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旭;烷烃催化裂解机理导向的催化剂设计及性能[D];天津大学;2017年

2 王斐;碳四烃催化裂解分子筛内的吸附及扩散:实验测定与分子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3 刘红飞;Ni(SO_3CH_3)_2对稠油中硫化物催化裂解的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4 羡小超;碳氢燃料超临界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刘佳;ZSM-5基催化剂结构调控及其催化裂解C4烷烃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6 李建芬;生物质催化热解和气化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周茜;聚烯烃催化裂解产物控制与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杜峰;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9 王君;生物质微波裂解制备液体燃料的基础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10 胡晓燕;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反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英臣;生物炭负载多元纳米金属材料对焦油的催化裂解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侯娟敏;生物质能源利用过程中焦油催化裂解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3 阎炳会;C_4~=/C_5~=催化裂解C_2~=/C_3~=导向生成反应路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义恒;木屑催化转化制备苯甲酸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周志斌;一维蒸汽驱水热催化裂解动态机制与室内实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6 王冬冬;生物质气催化裂解制备碳素材料的基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谢新秋;稠油热波耦合层内催化裂解降粘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李杨;ZSM-11分子筛用于重油催化裂解过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9 王兴卫;催化裂解废润滑油制备轻柴油技术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10 雷同;大豆油催化裂解制备烃类燃料[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60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60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