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HTPB基粘结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22:57
【摘要】:高聚物粘结炸药(PBX)是目前军事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混合炸药品种之一。顾名思义,粘结体系在PBX炸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影响着PBX炸药的固化反应进程、爆炸性能、力学性能及贮存性能等。目前工程应用中对PBX炸药的固化终点判定均依靠经验,缺乏理论和计算的科学依据,无法准确的判定体系在固化反应过程中何时能够到达固化终点。本文首先通过对粘结体系的优选,得到最优粘结体系的组分及配比,然后同时采用等温与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来研究最优粘结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最后在最优粘结体系、最优固化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粘结体系固化后的力学性能及贮存性能,具体所做工作概况如下:(1)通过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确定了以粘度、硬度和固化时间为三要素的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并且得到了HTPB型粘结体系中的增塑剂、固化剂及催化剂的最优组成及配比为HTPB:DBP:TDI:T12=50:50:3.79:0.06。(2)以最优粘结体系为基础,同时采用等温与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粘结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对体系的DSC曲线及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模拟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根据Kissinger法、Ozawa法、Crane法得到了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固化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催化剂对固化反应的影响、固化时间与固化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应转化率差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等;拟合得到了体系固化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当固化温度x取60℃时,完全固化所需时间y约为3.91d,与工程应用中的固化时间4~6d基本相符,从而为工程应用中遇到的固化终点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3)将最优粘结体系在最佳固化时间、温度下进行固化,然后对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表征,同时对体系进行了高温贮存加速老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最优体系力学性能优良,且符合PBX炸药30年贮存期的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560.1
【图文】:

DSC曲线,升温速率,DSC曲线,系固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范围为 30~300℃;)进行等温 DSC 扫描,扫描温度分别设置为 170、190、210、230℃,扫in[59]。PB/DBP/TDI 粘结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等温 DSC 法研究 HTPB/DBP/TDI 粘结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 4.2 中的试验方法,可以得到 HTPB/DBP/TDI 粘结体系在不同动态升温C 曲线,如图 4.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动态升温速率的增加,固势且向高温方向逐渐偏移。这主要是由于粘结体系在升温过程中从无定转变,当升温速率很快时,粘结体系中的分子链来不及进行规则排列峰向高温方向偏移且固化的温度范围变宽[60]。

关系曲线,关系曲线,拟合,系固


rigin 软件可以直接得到图 4.2 中两条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再根据 Ki法得到粘结体系固化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 Ek为 54.61kJ/mol,指前因子,线性相关系数 r 为 0.9872。根据 Arrhenius 方程可以求出与绝对温度 率常数 k,即:- 6 5 6 8 . 4 4 /1 9 2 . 8 0Tk e( Kissinger 动力学方法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带入 Crane 方法进行计算,可以 n 为 0.87,线性相关系数 r 为 0.9830。由于反应级数 n 为非整数,说明固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粘结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6 5 6 8 . 4 4 / 0 . 8 71 9 2 . 8 0 1Tdedt (TPB/DBP/TDI 粘结体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特征峰值温度分别带入 rane 方程,然后进行拟合分析,可以分别得到lg ~1000和ln ~100

关系曲线,关系曲线,拟合,系固


rigin 软件可以直接得到图 4.2 中两条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再根据 Ki法得到粘结体系固化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 Ek为 54.61kJ/mol,指前因子,线性相关系数 r 为 0.9872。根据 Arrhenius 方程可以求出与绝对温度 率常数 k,即:- 6 5 6 8 . 4 4 /1 9 2 . 8 0Tk e( Kissinger 动力学方法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带入 Crane 方法进行计算,可以 n 为 0.87,线性相关系数 r 为 0.9830。由于反应级数 n 为非整数,说明固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粘结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6 5 6 8 . 4 4 / 0 . 8 71 9 2 . 8 0 1Tdedt (TPB/DBP/TDI 粘结体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特征峰值温度分别带入 rane 方程,然后进行拟合分析,可以分别得到lg ~1000和ln ~1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熙;张璐璐;;沥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7年06期

2 李锐;宋焕成;;5208环氧树脂基体剖析[J];复合材料学报;1987年01期

3 顾凡;蓝立文;;计算机辅助DSC研究四官能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J];复合材料学报;1987年04期

4 黄骏廉,邵正中,潘宝荣;带支链环氧肉桂酸酯树脂的光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8年03期

5 朴光哲,韩孝族,刘振海,张庆余;丁腈羟-丁二酸酐加成物与环氧树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J];合成橡胶工业;1989年06期

6 杨进军;刘文品;马建忠;;蜂窝用酚醛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5年14期

7 赵彩霞;钟山;邹国享;张鑫;宋艳;李锦春;;糠醛对酚醛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4年09期

8 卢卫中;韦春;高秋姗;;热致性液晶/酚醛树脂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J];热固性树脂;2010年05期

9 高家武,赵渠森;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J];工程塑料应用;1992年04期

10 赵明;杨明山;;含三嗪结构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广州化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翔;王钧;罗格梅;;阻燃韧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翔;王钧;罗格梅;;阻燃韧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崔超;赵伟栋;潘玲英;刘含洋;蒋文革;张毅;;耐300℃新型聚酰亚胺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4 毕艳;刘渊;杨佩雯;;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5册(核材料分卷、辐射防护分卷)[C];2017年

5 冯跃华;张健;;非等温DSC法对某一热固性饱和聚酯树脂粉末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及再烘烤探究[A];2017中国粉末涂料与涂装行业年会论文集[C];2017年

6 王翔;王钧;罗格梅;;阻燃韧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马新刚;聂海英;;PET/(TDI/N-100)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8 虞锦洪;陆绍荣;韦春;;环氧树脂/SiO_2-TiO_2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英文)[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谢鸿峰;程昒时;;碳纳米管和纳米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物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齐会民;王春兰;高金淼;黄发荣;杜磊;;RTM用含硅芳炔树脂的流变特性与固化反应动力学[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金涛;环氧树脂固化剂[D];浙江大学;2011年

2 曹骏;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徐永芬;含活性基团亚胺/多官能环氧的制备及其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乐诗;新型环氧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关系[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吴兴宇;HTPB基粘结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晓东;低粘度环硫树脂的合成及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赵新苓;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宏宇;光—热双重固化涂料的贮存稳定性和固化反应动力学[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熊艳丽;耐高温双马来酰亚胺型结构胶粘剂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黄坤;桐油基聚酰胺衍生物的合成、性能和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陈艳雄;环氧树脂柔性固化剂的合成及其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卢晓春;碳纤维/苯并VA嗪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0 姚伟;胺基功能化碳纤维增强BPFER/mXDA/TG-Siloxane复合材料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8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88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