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碳基杂化材料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的阻燃抑烟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31 22:07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不易燃烧、耐腐蚀、绝缘、隔离效果良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由于PVC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增塑剂会使其极易燃烧,产生大量烟雾、毒性及腐蚀性气体,这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PVC必须进行阻燃抑烟处理。近年来,碳基材料由于具有导电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品特性、表面与界面特性等优点,引起了阻燃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不同的碳材料为基体制备了活化碳球负载NiCo_2(CO_3)_(1.5)(OH)_3(ACS@BNCC)和磷酸铵镍/还原氧化石墨烯(ANP/RGO)两种杂化材料。之后,将ACS@BNCC和ANP/RGO作为阻燃剂应用于PVC中,研究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和力学性能,并对两种碳基杂化材料的阻燃机理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ACS@BNCC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在PVC中的阻燃应用利用水热和沉淀反应成功制备了ACS@BNCC杂化材料,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可知,ACS@BNCC为核-壳型多晶结构,热稳定性良好。其中,作为核心的ACS为球形形貌,粒径均一,直径约为2μm,表面含有羧基,羟基和磷脂基团等官能团;作为壳的BNCC纳米线均匀分散在ACS表面上,厚度约为50-100nm。将ACS@BNCC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BMIM]PF_6)按照不同质量比添加到PVC中,并通过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CCT)测试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结果表明,15%ACS@BNCC与2%离子液体(ILs)的结合使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最佳。2%ILs-ACS@BNCC/PVC复合材料的LOI值可达到29.1%,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烟释放速率峰值(PSPR)和总烟释放(TSP)分别降低至纯PVC的63.2%、37.8%和54.8%。通过对阻燃前后PVC复合材料的热重-微分热重(TG-DTG)和残炭分析,提出了2%ILs-ACS@BNCC的阻燃机理。2%ILs-ACS@BNCC主要在凝聚相中发挥阻燃抑烟作用,集物理阻隔、催化碳化和冷却基材等阻燃作用于一身。此外,PVC复合材料断面的SEM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加入提高了ACS@BNCC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因此,与ACS@BNCC/PVC相比,2%ILs-ACS@BNCC/PVC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可与纯PVC相媲美。第二部分:ANP/RGO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在PVC中的阻燃应用利用一步溶剂热反应成功制备了ANP/RGO杂化材料,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NP/RGO热稳定性良好;RGO表面的含氧基团大部分被脱除,片状ANP与褶皱状RGO形成“夹层”结构。将不同质量份数的ANP/RGO杂化材料应用于PVC中并通过LOI和CCT测试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15%ANP/RGO/PVC复合材料的LOI为27.0%,PHRR、PSPR和TSP为99.1 kW/m~2、0.15 m~2/s和21.2 m~2,分别降低至纯PVC的30.1%、40.5%和50.2%,说明15%ANP/RGO是PVC的一种有效的阻燃消烟剂。通过PVC复合材料的TG-DTG测试及残炭的SEM和拉曼分析,提出了15%ANP/RGO的阻燃机理。15%ANP/RGO兼具物理阻隔、催化炭化、吸热和稀释效应等,并以凝聚相阻燃机理为主。此外,通过拉伸和冲击测试研究了阻燃剂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数据表明,与纯PVC相比,15%ANP/RGO/PVC的力学性能并未降低。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325.3
【部分图文】:

选区电子衍射,信号强度,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组成按照设计合成。从 ACS@BNCC 的选区电子衍射(图 2-1 f)中可以看出S@BNCC 是多晶结构。此外,应用 Mapping 图来确认 ACS@BNCC 的元素分布。从 2-1 g-j 可以看出,BNCC 均匀分散在 ACS 的表面上,并且由于碳质样品台的存在,C素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 Co,Ni 和 O 元素的信号强度。

谱图,FTIR谱,衍射峰,碱式碳酸盐


图 2-2 阻燃剂的 FTIR 谱图,BNCC,ACS@BNCC 以及 ACS@BNCC 残炭°处出现两个明显的衍射峰,分别对应于无定型碳制备的 BNCC 的 XRD 衍射峰与 Co(CO3致,这是因为 Ni(No.28)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半径差别不大,用 Ni 原子部分取代 Co 不会引 Co2+和 Ni2+通常形成碱式碳酸盐,因此,Co(C。ACS@BNCC 的 XRD 图谱保留了 ACS 的(002CC 的强衍射峰掩盖,其余所有峰与 BNCC 的XR成的 ACS@BNCC 纯度较高。

谱图,残炭,衍射峰


图 2-2 阻燃剂的 FTIR 谱图,BNCC,ACS@BNCC 以及 ACS@BNCC 残炭°处出现两个明显的衍射峰,分别对应于无定型碳制备的 BNCC 的 XRD 衍射峰与 Co(CO3致,这是因为 Ni(No.28)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子半径差别不大,用 Ni 原子部分取代 Co 不会引 Co2+和 Ni2+通常形成碱式碳酸盐,因此,Co(C。ACS@BNCC 的 XRD 图谱保留了 ACS 的(002CC 的强衍射峰掩盖,其余所有峰与 BNCC 的XR合成的 ACS@BNCC 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莹莹;韩亭亭;杨进;;含氮多齿配体构筑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及其光催化研究进展[J];分子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2 吴庆银;童霞;吴雪霏;;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刘金丽;周荫庄;;含钒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质[J];化学进展;2010年01期

4 刘镇;吴庆银;钟芳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8年07期

5 乔海平;周荫庄;屠淑洁;;锰钒氧无机-有机杂化材料[J];化学通报;2007年03期

6 凌伟;顾嫒娟;梁国正;;耐热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10期

7 裘小宁;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徐炽焕;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商品化[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1期

9 余锡宾,王华林,訾振军;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进展[J];材料导报;1997年02期

10 刘云圻;;杂化材料[J];大学化学;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秋实;王瑜;孟长功;;以层状硅酸盐为主体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5年

2 李允伍;赵强;何坤欢;曾永飞;卜显和;;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构筑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苏忠民;;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实验合成和理论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苏新艳;光善仪;徐洪耀;;有机/无机分子杂化材料的构筑与激光防护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5 杨扬;赵超越;陈桥;吴刚;;高流动性星形聚酰胺杂化材料[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张翠娟;王明盛;郭国聪;;一种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和结构[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杨胜洋;李晴;王彩凤;陈莉;陈苏;;利用催化链转移聚合法制备量子点—聚合物杂化材料[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8 闫冰;;镧系光功能杂化材料多层次组装最新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吴庆银;童霞;闫文付;;新型三元杂多酸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质子导电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王希渠;;特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分子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杂化材料“武装”功能纤维[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沈轶伦;创造1+1>2的效应[N];解放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向梅 记者 刘們;纤维为你挡住紫外线[N];上海科技报;2009年

4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娉;青大理工大入选国家“111计划”[N];青岛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海良;多酸基金属-有机杂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其催化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2 刘娅;聚丙烯酰胺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3 郭亚莉;基于碳点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4 王多;AIE功能化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李宏途;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含有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新型功能性杂化材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靳素荣;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杂化材料的水热合成、结构与性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吴莹;有机—钼磷酸功能分子杂化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徐建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有机与无机组分间的相互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王前明;基于新颖桥分子基团的稀土发光杂化材料体系的设计、构筑、组装[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徐国永;碳纳米管/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微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会;碳基杂化材料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的阻燃抑烟应用[D];河北大学;2019年

2 罗霞;酚醛树脂基碳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3 郭梦霞;壳聚糖/二氧化硅/羟基磷灰石3D杂化材料的体内免疫反应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4 龙泳;多酸基有机—无机复合水凝胶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5 任纪辉;基于环糊精插层层状材料的农药缓释剂的制备、结构及缓释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文博;石墨烯杂化材料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与性能[D];济南大学;2018年

7 李桦;聚合物-金属有机骨架(MOFs)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8 梁苏哲;多层次锑/碳微纳杂化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9 李敏;基于方酸及紫精构筑光电功能杂化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10 杨万园;MOFs-聚离子液体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CO_2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9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09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6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