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深部A组煤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及沉积环境特征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5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
1.2.2 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
1.2.3 微量元素古沉积环境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样品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品采集
2.3 样品前处理
2.4 样品测试
2.4.1 煤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2.4.2 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2.4.3 微量元素赋存形态分析
第三章 淮南深部A组煤的理化性质
3.1 煤的工业分析和硫分分析
3.2 煤的矿物特征
3.3 煤中常量元素氧化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
4.1 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
4.2 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特征
5.1 微量元素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
5.2 微量元素含量与其他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淮南深部A组煤沉积环境特征
6.1 氧化还原条件
6.2 古盐度特征
6.3 古气候特征
6.4 古气候对古盐度的影响
6.5 古气候和古盐度对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颖;陈志铭;;微量元素在沉积岩研究中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7年08期
2 郝诒纯;曾学鲁;郭宪璞;;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白垩系及其沉积环境探讨[J];地质学报;1987年03期
3 王金定;;应用测井资料对永夏煤田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的初步分析[J];河南地质;1987年04期
4 符文侠;何宝林;孙试斌;贾敄钧;;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辽东半岛东部滨海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探讨[J];地理科学;1987年01期
5 霍清;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物砂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J];沉积学报;1988年01期
6 张光前,刘承祚;沉积环境的定量化研究——以我国南方晚震旦世含磷建造为例[J];沉积学报;1988年04期
7 何乃华,朱宣清;白洋淀沉积环境和干涸原因的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8年02期
8 李大心;测井资料的序列分析技术——沉积环境识别的一种有用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1988年02期
9 姚治国;阿巴拉契亚盆地泥盆纪页岩中碳与硫的相互关系可作为判别沉积环境的标志(摘要)[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12期
10 戴枫年;我国北方沙漠地区沙丘石英砂的表面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春华;胡瑞忠;颜佳新;;华南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刘瑞;陈萍;陈健;;重庆东林矿煤的沉积环境的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3 张勇;王志远;;葛洲坝坝区软弱夹层沉积环境模拟[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冯先路;;四川盆地巴中地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微量元素特征在沉积环境恢复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5 吴富强;徐乔;;大巴山槽区巴山期沉积环境沉积相的地球化学定量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彭海波;宋天锐;;徐州煤田及邻区上石炭统太原组沉积环境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订本)[C];1984年
7 王长尧;蒋明媚;刘仲秋;;利用粒度分析资料判断沉积环境的新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3)[C];1990年
8 马学平;;湖南中部泥盆纪弗拉-法门阶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徐春华;许长福;白振强;徐虎;杨新平;伊力哈木;;应用粒度分析资料建立洪积扇沉积环境判别模式[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周健;单玄龙;;抚松盆地寒武纪碳酸盐岩N、C、S同位素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宜勤;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云质岩类特征与成因及储层控制因素[D];西北大学;2012年
2 郭岭;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沉积特征及其页岩气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杨恩林;新疆库鲁克塔格—北山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沉积环境与成矿元素富集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张小龙;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特征、沉积环境和含气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江小均;东秦岭泥盆系沉积特征和构造背景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6 李英娇;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刘晓;黑泥湾海域沉降颗粒物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8 王进寿;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二叠纪含煤岩系烃源岩评价及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9 王长征;豫西白垩纪盆地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祖辅平;中国东南部晚古生代以来典型盆地沉积构造环境演化特征[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玄文;淮南深部A组煤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及沉积环境特征[D];安徽大学;2019年
2 何r
本文编号:2830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3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