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化妆品用共挤出五层复合软管的制备及阻隔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7:30
   塑料包装因其具有卫生性好、使用方便、易于携带且成本低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包装领域,特别是通过五层共挤制备的复合塑料软管,集多种材料优点于一身,表现出更优的阻隔性能。其中,五层复合塑料软管的阻隔层通常选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EVOH具有极高的氧气阻隔性能,但其阻水性能不理想,尤其在高湿度环境下,EVOH易吸湿从而导致氧气阻隔性能明显降低,无法满足高端化妆品对高阻水、阻氧性能的要求,因而亟需提高五层复合塑料软的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能。本论文利用COC的高水蒸气阻隔性,成功地制备了COC改性LLDPE的复合软管。实验结果发现,COC含量高的软管具有更高的模量、强度和Tg,同时,具有更高的热熔焓变,导致其加工温度也更高。但是,LLDPE含量高的样品具有更高的断裂伸长率。当复合软管外层COC含量大于20%时,其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氧气阻隔性能就可以满足要求。已制备的6个五层复合软管(C1-C6)的样品进行管身分层剥离强度的表征,结果为各层都无法剥离,达到预期指标。但六个样品的抗环境开裂均不能满足需求,这是由于内层全部采用LDPE材料的缘故。通过LLDPE改性LDPE,成功地制备了LLDPE改性的复合软管,改善了复合软管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实验结果发现,内层树脂中LLDPE含量高的软管具有更高结晶度和热熔焓变,导致其加工温度也更高。但是,随着LLDPE含量逐渐升高,样品的机械性能有所下降。当复合软管内层LLDPE含量大于20%时,其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氧气阻隔性能,及耐环境应力性能均可以满足要求。已制备的6个五层复合软管的样品(D1-D6)进行管身分层剥离强度的表征,结果为各层都无法剥离,达到预期指标:氧气透过率小于2.0 cc/(m~2·24h),水蒸气透过率小于0.6 g/(m~2·24h)。在6个组合中,D3可以满足阻隔性能,加工性能,环境抗开裂性能,成本等要求,同时具有最优的机械性能,可以作为优选的最佳组合。
【学位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658;TQ320.724
【部分图文】:

原理图,化学结构,原理,树脂


化妆品用共挤出五层复合软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 EVOH 树脂与其他树脂熔融共挤出时,中间层与外层力较弱,均需要能够提供较强粘结能力的 ADMER 作为粘层结构中,LDPE、LLDPE、茂金属 LLDPE、COC 等树脂提EVOH 中间层的发挥出超高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阻隔最佳。脂简介本三井化学公司生产的一种改性聚烯烃树脂,主要由马由于 ADMER 的聚烯烃链上增加了粘合性官能团,因此可极性阻水树脂、玻璃、陶瓷、金属、纤维等粘合并拥有强度多层材质复合制品。ADMER 的化学结构及粘合原理:

化学结构


图 1-2 COC 的化学结构脂性能乙烯单体和双环庚烯单体的混合比例,可以赋予 COC 树脂特点:高光泽、高透明性、低雾度;优异的阻水性能和保围较宽(65-180℃);高强高刚;加工性能优异;与聚烯稳定的化学性能;优良的生物适应性和化学惰性[18]。有很高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在相同环境下,其对水蒸气阻高分子阻隔材料中最好的一种。选择 COC 树脂作为复合长时间保持内容物原有特性,抑制香味及气体小分子的泄脂的性能形成互补。COC 与其它树脂材料的阻隔性对比如

阻隔性,阻隔性能,树脂


图 1-2 COC 的化学结构4.1 COC 树脂性能通过调节乙烯单体和双环庚烯单体的混合比例,可以赋予 COC 树脂不同的性能具有如下特点:高光泽、高透明性、低雾度;优异的阻水性能和保香性;玻璃度(Tg)范围较宽(65-180℃);高强高刚;加工性能优异;与聚烯烃间具有良性;极其稳定的化学性能;优良的生物适应性和化学惰性[18]。COC 树脂具有很高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在相同环境下,其对水蒸气阻隔性能比 4-5 倍,是高分子阻隔材料中最好的一种。选择 COC 树脂作为复合软管的水蒸,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内容物原有特性,抑制香味及气体小分子的泄漏,从而与层 EVOH 树脂的性能形成互补。COC 与其它树脂材料的阻隔性对比如图 1-3 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锐;;浅谈化妆品软管包装[J];上海包装;2015年06期

2 胡敏;向贤伟;谭井华;刘亦武;;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的发展现状[J];广州化工;2015年09期

3 黄晓慧;;化妆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4年18期

4 俞国星;杨莉蓉;孙永庆;;化妆品复合软管发展新趋势[J];印刷技术;2014年10期

5 方e

本文编号:2833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33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a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