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产鼠李糖脂发酵条件优化与产物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07:54
鼠李糖脂是一种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显著降低界面表面张力,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可促进疏水底物(烃类、油脂类)降解,且其毒性较低,具有高生物降解性及环境友好的特性,在海洋原油污染的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开展铜绿假单胞菌发酵产鼠李糖脂的研究,通过摇瓶实验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7.5L发酵罐的放大发酵试验,确定了较优的发酵条件,建立小罐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对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立了以玉米油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3:2)为磷源的基础培养基,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鼠李糖脂产量的三个显著因素:氮源浓度、磷源浓度和接种量,利用最陡爬坡实验确定响应面分析的中心点,最后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显著影响因子进行建模分析,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g/L):玉米油50.0;NaNO37.15;Na2HPO44.99;K2HPO43.32;MgSO4·7H2O0.4;CaC120.01;微量元素溶液4mL/L(微量元素溶液组成:FeSO4·7H2O 18g/L、ZnSO4·7H2O 3.0g/L、MnSO4·2H2O 3.0 g/L),调节 pH 为 7.0,接种量为2.71%。在此条件下,鼠李糖脂产量为49.386 g/L,是优化前的4.74倍。在前期摇瓶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 7.5L发酵罐的发酵试验,在发酵温度为30 ℃、搅拌转速为400r/min、通气量为3L/min的条件下,鼠李糖脂可达最高产量38.129g/L,达到最高产量所需的发酵时间为96h附近,比摇瓶发酵缩短了12个小时。通过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和溶氧变化得出,铜绿假单胞菌在氧气充足和弱碱性条件下产脂率较高。以Logistic、Luedeking-Piret等方程为基础,建立铜绿假单胞菌Zsl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三个方程的拟合效果良好,可以很好模拟发酵过程,对未来进一步优化小罐发酵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提纯获得褐色膏状的鼠李糖脂粗提物,该鼠李糖脂粗品的CMC值为0.116 g/L,在CMC时的表面张力为29.12 mN/m,优于化学表面活性剂SDS。在极端盐度、温度和酸碱条件下,鼠李糖脂的表面张力值都要低于SDS。盐度和温度对鼠李糖脂粗品的表面张力影响不大,在极端酸性条件下(pH=2),表面张力略有上升,但总体上而言该鼠李糖脂粗品在极端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920.6;TQ423
【部分图文】:
前最为常见的鼠李糖脂结构;1971年鉴定得到鼠李糖脂^(Rha-Qo-CKOPA单糖??双脂结构;1985年鉴定得到鼠李糖脂R3(Rha-Rha-C1()),双糖单脂结构和鼠李糖脂??R4(Rha-Cu))[33],单糖单脂结构。这四种基本的鼠李糖脂结构如图1-1所示[34]。其??中鼠李糖脂R1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较高的亲水亲油平衡值[293[35]。??4??
研究鼠李糖脂的最佳模式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51],其具体的合成过程由??Burger等人在1963年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得出[52?]。随后由??Sober6n-Chdvez[53]、Rahim[54]等人进行更新和完善,具体的合成途径见图1-2。?? ̄ ̄^??偏/?Falt\?acid?'??novo?v\?ntlifid%??!?AIg<?\??I?FC?5.4.2?2??_??▼?、?/?Quoruni?xe?\iri2?tiwt^oh-x?\?r?:??\?C-HSL???\c、i'V.P??RiulA??FahF?FahB??1?r?\?丨?丨??ifr{.#▲!.>:病紙狀.?\、:?4!S!?carrier?f?rwivin??'?\?^,Ss^?vT?thawlI??,M?\??7^ ̄^?Nd〇,w'kVT??慰小??i-,vvw.*<kw小此u”?'?广二:二:一厂—二二二:一二?'?■vj?Kab(;tKlil(;?>??:\?,?y?|..k#椋浚幔悖?欤崳姲耍牐剩??丨??JJ3?丨:徽■一祕卜?T??.t!7T)r-.“,?,、.<flw-孔.*?".'“?:\?KhU???n^I?|??n>?一t??…?????rlumno^l-??Ai^iaaasi^??:v:?▼?Tcharn?\??al);uiii^J(HA\i?:??
图2-1发酵时间对Zsl菌株产鼠李糖脂的影响??Fig.2-1?Effect?of?fermentation?time?on?rhamnolipid?production?of?Zsl??由图2-1可以看出,在0?108?h期间,鼠李糖脂产量随发酵时间增长,尤其??是从36?108?h期间,大量产脂,由不到产量0.4?g/L,增长到10?g/L,在108?h??后,鼠李糖脂产量趋于稳定,随着碳源、氮源等的消耗,铜绿假单胞菌开始分解??利用鼠李糖脂,因此产量略有下降。??在发酵前期,铜绿假单胞菌处于生长阶段,且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充足,??主要用于菌体增值,这个阶段几乎不产脂。在发酵中期,菌体生长处于对数期,??这个时期不仅菌体生长迅速,产物合成也十分迅速,因此大量产脂。在发酵后期,??由于碳源等营养物质的消耗,产脂速率有所下降,直至停滞,甚至由于被分解利??用而负增长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7870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920.6;TQ423
【部分图文】:
前最为常见的鼠李糖脂结构;1971年鉴定得到鼠李糖脂^(Rha-Qo-CKOPA单糖??双脂结构;1985年鉴定得到鼠李糖脂R3(Rha-Rha-C1()),双糖单脂结构和鼠李糖脂??R4(Rha-Cu))[33],单糖单脂结构。这四种基本的鼠李糖脂结构如图1-1所示[34]。其??中鼠李糖脂R1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较高的亲水亲油平衡值[293[35]。??4??
研究鼠李糖脂的最佳模式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51],其具体的合成过程由??Burger等人在1963年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得出[52?]。随后由??Sober6n-Chdvez[53]、Rahim[54]等人进行更新和完善,具体的合成途径见图1-2。?? ̄ ̄^??偏/?Falt\?acid?'??novo?v\?ntlifid%??!?AIg<?\??I?FC?5.4.2?2??_??▼?、?/?Quoruni?xe?\iri2?tiwt^oh-x?\?r?:??\?C-HSL???\c、i'V.P??RiulA??FahF?FahB??1?r?\?丨?丨??ifr{.#▲!.>:病紙狀.?\、:?4!S!?carrier?f?rwivin??'?\?^,Ss^?vT?thawlI??,M?\??7^ ̄^?Nd〇,w'kVT??慰小??i-,vvw.*<kw小此u”?'?广二:二:一厂—二二二:一二?'?■vj?Kab(;tKlil(;?>??:\?,?y?|..k#椋浚幔悖?欤崳姲耍牐剩??丨??JJ3?丨:徽■一祕卜?T??.t!7T)r-.“,?,、.<flw-孔.*?".'“?:\?KhU???n^I?|??n>?一t??…?????rlumno^l-??Ai^iaaasi^??:v:?▼?Tcharn?\??al);uiii^J(HA\i?:??
图2-1发酵时间对Zsl菌株产鼠李糖脂的影响??Fig.2-1?Effect?of?fermentation?time?on?rhamnolipid?production?of?Zsl??由图2-1可以看出,在0?108?h期间,鼠李糖脂产量随发酵时间增长,尤其??是从36?108?h期间,大量产脂,由不到产量0.4?g/L,增长到10?g/L,在108?h??后,鼠李糖脂产量趋于稳定,随着碳源、氮源等的消耗,铜绿假单胞菌开始分解??利用鼠李糖脂,因此产量略有下降。??在发酵前期,铜绿假单胞菌处于生长阶段,且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充足,??主要用于菌体增值,这个阶段几乎不产脂。在发酵中期,菌体生长处于对数期,??这个时期不仅菌体生长迅速,产物合成也十分迅速,因此大量产脂。在发酵后期,??由于碳源等营养物质的消耗,产脂速率有所下降,直至停滞,甚至由于被分解利??用而负增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瑾;郝建安;张晓青;王静;张雨山;;微生物合成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年04期
2 赵鑫;韩妍;梁文;李博;郭坚;沈立新;;铜绿假单胞菌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2年04期
3 姚鑫;刘颖慧;赵美玉;李红欣;刘志鹏;;海水石油污染现状与净化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5期
4 任晓蕾;张海英;李玉珍;;环脂肽类抗生素达托霉素[J];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12期
5 马满英;施周;刘有势;吴星杰;;假单胞菌AB93066产鼠李糖脂发酵条件的优化[J];精细化工;2008年03期
6 马满英;施周;刘有势;吴星杰;;预处理酸沉淀冷冻干燥法提取鼠李糖脂新工艺[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王宝辉;张学佳;纪巍;匡丽;韩会君;;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性分析[J];化工进展;2007年09期
8 李敬龙,刘晔,潘爱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李干佐,徐军;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4年02期
10 傅海燕,曾光明,袁兴中,黄国和,时进钢,钟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发展前景[J];生物学杂志;200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涛;一株高产鼠李糖脂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及环境微生物之间的相互拮抗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7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378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