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热式内构件移动床低阶碎煤热解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Q530.2
【部分图文】:
1.1课题硏究背景与意义??中国富煤少油,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的国家。我国煤炭产??量自从1989年超过10亿吨之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W。图1.1为2013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各自所占比例,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到了?75.6%,在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了?66%,无论是在能源生产还是消费方??面,煤炭都占了主要地位W。如图1.2所示,我国煤炭的产量和消费量呈逐年増加??的趋势1U1。??Oil??…―_?8.9%?Natural?gas?一《^?點%??导立夢?礁??潮"、琴边款??(a)能源生产结构?化)能源消费结构??图1.1?2013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P1??Fig.?1.1?The?composition?of?energy?production?and?consumption?in?China?in?2013^?^??^?38?■??忘?36?^?production?一??夏?^??-?-?consumption??養?34????i:::??<^6-8^??s?24????画,伊:??§?0?t?■?■?■?A?—?…■?■??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Year??
难W符合工业和民用要求,对后续进一步加工利用造成影响tiwsi。??(2)国富炉??国富炉是北京国电富通公司研发的褐煤提质炉,国富炉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8??所示。该工艺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矿区的褐煤通过破碎和筛分之后,达到要求的??粒径(6-120mm),经皮带上煤系统送至煤斗内,煤斗内设有布气和集气装置,利??用冷却段出来的热烟气将煤斗内的煤预热到一定的温度。原煤经过预热后经插板n??从煤斗进入提质炉干燥段,在该段设有4个燃烧器提供加热热量,燃烧所需要的煤??气来自干溜段煤热解产生的煤气,在干燥段煤中95%W上的水分被脱除,煤的温度??升高到150?’C左右,干燥段出口烟气通过烟气风机抽出后送入冷却段对半焦进行冷??却,干燥后的煤继续下落进入干馈段。在干個段煤被继续加热升温到560?’C左右,??热源由2个燃烧器提供
式热解反应器,靠近加热墙处的煤首先热解形成半焦,床层变得疏松,孔隙率増加,??煤热解之后气相产物更多的从靠近加热墙处的半焦与加热器么间的缝隙通过,称为??外行气,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气相产物是向上穿过煤层,称为里行气。从图1.?口可??看出,外行气的量要远高于里行气的量。由于加热墙处温度高,初焦油经过高温区??域时会发生剧烈的二次热解反应,焦油产率降低,焦油中的重质组分含量增加,品??质变差WS1。??Heating?wall?inner?gas?outer?gas??願1^'"、?ft?个'、个昆菌??Ml??iiil?iiil??图1.12传统外热式反应器技术原理示意图I"1??打g.?1.12?Schematic?diagram?of?the?traditional?indirect?heating?pyrolyzefl"!??1.4本课题创新思路巧主要研究内容??1.4.1创新思路??基于1.3.4的分析,可利用外热式移动床热解技术的焦油含尘量低这一优势,??通过对热解反应的调控,改进其焦油产率低和品质较差的劣势,开发出一种新的外??热式移动床热解新技术。对于改进外热式移动床热解器的劣势,一方面需要强化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江则;刘少杰;申淑锋;;半焦催化裂解原位煤热解焦油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7年02期
2 刘巧霞;张月明;刘丹;刘晓花;郝婷;米建新;;煤热解焦油收率影响因素[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8年08期
3 闫其珂;岑建孟;方梦祥;赵乐;李晓洁;夏芝香;王勤辉;骆仲泱;;气氛及甲烷催化活化对流化床煤热解的影响[J];煤炭转化;2017年02期
4 黄晓娟;梁丽彤;张乾;王晓钟;黄伟;;矿物质对枣庄煤热解焦油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5 廖洪强,李文,孙成功,李保庆;煤热解富产焦油的工艺评述[J];煤炭转化;1996年04期
6 辛宏;;煤热解研究的分析方法[J];应用能源技术;2011年04期
7 王俊宏;常丽萍;谢克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煤热解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6年S2期
8 马江;冯德林;王家祥;;褐煤热解分质清洁利用研究进展[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7年04期
9 张雪莹;王永刚;秦中宇;郑盼盼;周玉健;;活化半焦对胜利褐煤热解挥发分氮的催化重整[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6期
10 李达;;煤热解技术进展及工业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纯;外热式内构件移动床低阶碎煤热解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刘佳禾;煤热解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制油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曾雄伟;灰熔融特性对煤热解二次失重及煤焦燃尽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洪迪昆;准东煤热解及富氧燃烧的反应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朱亚楠;在线光电离质谱应用于煤热解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6 许世佩;红外快速加热与反应分级调控煤热解制油气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7 贺璐;煤热解与铁矿石还原耦合工艺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8 常丽萍;煤热解、气化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生成与释放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世光;煤热解和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硫的变迁[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郭啸晋;煤热解过程中挥发物反应的共价键断裂—生成模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其珂;气氛及催化剂对流化床煤热解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7年
2 雷顺;破碎煤体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及在围岩分类中的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8年
3 孙延林;低阶碎煤流化床两段气化技术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4 洪雷生;颗粒排布对内构件煤热解的影响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5 张娜;Ca促进剂存在下云南褐煤催化热解实验特性分析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6 王俊山;金属离子对模型化合物及煤热解过程中含硫气体逸出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9年
7 王龙;金属氧化物对煤热解过程中硫迁移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8年
8 赵晓雯;乙烷二氧化碳重整与榆林煤热解耦合制油过程[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底翠翠;煤热解残余物复燃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10 霍文凯;煤热解与乙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5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4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