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油胶体稳定性表征方法探索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E6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质的结构和性质
1.2.2 沥青质的临界纳米聚集体浓度(CNAC)
1.2.3 石油胶体稳定性
2采油过程的胶体稳定性'> 1.2.4 CO2采油过程的胶体稳定性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装置及原料
2.1.1 实验装置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原料
2.2 实验方法
2.2.1 重质油胶体稳定性表征方法的建立
2.2.2 重油临氮反应实验操作
2.2.3 重油临氮热反应生焦率的测定
2.3 温度检测设计方案
2.3.1 水温度检测
2.3.2 油砂沥青体系温度检测
2.3.3 玛瑞常渣临氮反应 3.5h后的油样体系温度检测
2.4 小结
第三章 油样体系性质分析与稳定性初步检测
3.1 实验所用油样性质分析
3.1.1 油样四组分测定
3.1.2 油样组分的元素分析、分子量、平均结构参数
3.1.3 油样各组分极性的计算
3.1.4 油样各组分摩尔电导率的计算
3.1.5 油样胶体稳定性分析
3.1.6 不稳定油样沥青质颗粒分布的理论分析
3.1.7 胶团结构分子间引力位能的计算
3.2 油品体系上下层性质观测
3.2.1 油砂沥青体系显微镜成像分析
3.2.2 密度、粘度、超声法表征油品体系的稳定性
3.3 小结
第四章 上下层性质差异法的适宜条件分析与相应阈值提出
4.1 油品体系电容和电导率的影响因素
4.1.1 电极测试频率对油品体系电容和电导率的影响
4.1.2 上下层电极间距对油品体系电容和电导率的影响
4.1.3 温度对油品体系电导率的影响
4.1.4 稀释比对油品体系电导率的影响
4.2 上下层电容和电导率差异分析
4.2.1 上下层电容和电导率差异在各实验条件下的变化
4.2.2 取出样品后上下层油品性质差异测定
4.3 小结
第五章 重质油临氮热反应过程在线表征探索
5.1 临氮热反应过程的在线电学表征
5.1.1 玛瑞常渣热反应过程的上下层电导率变化
5.1.2 玛瑞常渣热反应过程的上下层电导率差异变化
5.1.3 油砂沥青热反应过程的上下层电导率变化
5.1.4 油砂沥青热反应过程的上下层电导率差异变化
5.2 临氮热反应后油样的上下层性质差异变化
5.2.1 玛瑞常渣热反应后油样的上下层电导率在各条件下的变化
5.2.2 油砂沥青热反应后油样的上下层电导率在各条件下的变化
5.2.3 油砂沥青釜反应生焦诱导期的测定
5.2.4 油砂沥青临氮热反应后油样显微镜成像分析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亮;陈燕;高金森;陈玉;;重质油分子化学结构分析及性质预测[J];分子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2 刘美;赵锁奇;杨影影;;重质油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质谱分析方法进展[J];现代化工;2013年06期
3 刘美;赵德智;龙文宇;宋官龙;;重质油分离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3年07期
4 钱伯章;裂解重质油制造烯烃的新技术[J];化学世界;1983年04期
5 汤惠民;;利用木屑制造重质油[J];今日科技;1989年03期
6 孙兴文;重质油加工实验室将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7 李勇志,俞惟乐;重质油族组成的分析方法[J];石油化工;1997年07期
8 毕延根;薄层色谱-火焰离子检测技术在重质油族组成分析中的应用(英文)[J];燃料化学学报;2000年05期
9 于焕春;305-A乳化重质油与燃烧应用[J];冶金能源;2001年04期
10 毕延根,卢燕;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分析重质油的族组成[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思博;GPU加速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及其在重质油介观模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刘庆坤;重质油在超临界水中的热裂化行为及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3 温军杰;重质油污染高含盐细粒土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云峰;重质油胶体稳定性表征方法探索[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2 朱道奇;超临界水介质中重质油热裂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孟召美;高粘度重质油分子蒸馏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陈益;重质油在超临界水中脱烷基机理及其分子组成结构导向模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5 王凯;超临界水中基于重芳烃自组装的重质油脱金属[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6 王勇;生物质醇解重质油加氢工艺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付庆涛;重质油分子结构的若干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杨天方;重质油分子结构及芳香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范东伟;重质油稳定性研究及改善[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孙瑞;重质油高值化利用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5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4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