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煤的部分裂解气化反应技术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7:20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速增加,煤炭生产与利用的快速增长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开发煤炭资源高效清洁的转化技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高品质煤炭资源的不断消耗,储量巨大的低品质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被重视起来。煤基分级转化多联产技术是将煤作为原料利用的代表,集合了电力、化工和建材等多个系统,将煤炭资源利用的多个工艺作为整体考虑,将整体效率最优化,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但是,多联产系统目前还缺乏全面和深层次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应用发展。煤炭分级利用多联产系统的一次产品包括裂解产生的半焦、低热值煤气及合成气等,提高系统的总体效益,深入了解煤炭的裂解机理、拓展裂解产品的综合利用以及探索合适的裂解原料煤等成为煤基分级转化技术的关键问题。文本选取神华准混2#煤、新疆准东煤、内蒙宝日希勒煤和云南昭通煤等不同煤阶的煤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裂解炉对不同煤阶的煤种进行裂解机理研究,分析了不同颗粒尺寸、不同裂解温度对挥发分析出速度、析出总量以及轻质组分和大分子焦油组分的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挥发分的析出速率和析出总量随裂解温度的升高大幅增加,当裂解温度从500℃升高至1000℃时,神华煤裂解气析出总量从93ml/g增加至395ml/g;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中,颗粒尺寸对挥发分的析出总量和挥发分的析出速率影响效果不明显。800℃以上的高温裂解,煤阶相对较高的煤种由于芳香结构的缩聚和脱氢反应,裂解气中CH4和H2的产量急剧增加。裂解气轻质组分热值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当裂解温度从500℃升高至1000℃时,神华煤裂解气轻质组分热值从15.33MJ/Nm3升高至16.33MJ/Nm3,昭通褐煤热值从7.16MJ/Nm3升高至16.71MJ/Nm3。当裂解气氛中存在CO2和水蒸气时,CO2与水蒸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与碳发生部分气化反应,进一步增加裂解气的产量。本文通过热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常压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反应气氛对煤焦的部分气化反应的影响,从碳转化率、反应速率和反应活化能评价煤焦的部分气化反应的难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气化温度越高,碳转化率越高,反应越容易进行,在常压条件下,CO2-60%/H2O-40%的反应气氛中,宝日希勒褐煤煤焦1000℃温度下的碳转化率可达到80.63%。半焦是煤基多联产系统的主要产品之一,可以直接作为燃料用于燃烧、或者经过活化制备成活性炭、吸附剂等用途,也可以将其制备成水焦浆用于煤气化和煤化工等行业。本文以褐煤在不同温度下氮气气氛中裂解得到的半焦为原料,制备高品质水焦浆,水焦浆成浆浓度由原煤的40%提高至60%以上,且具有良好的流变特性和稳定性。根据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样品的官能团结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样品中亲水性含氧官能团急剧减少,是导致褐煤成浆特性得到显著改善的原因。褐煤因为其活性很好,是一种很好的裂解气化原料,但是褐煤水分含量很高,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增加成本,因此本文采用非蒸发水热提质法对低品质煤进行提质处理,研究提质煤的裂解及燃烧特性,从初始失重温度、最大失重速率、失重结束温度以及着火点温度、燃尽点温度等特征参数评价提质过程对低品质煤裂解燃烧宏观特性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对提质后煤样的煤质特性、微观孔隙结构以及碱金属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从机理上探讨水热改性法对低品质煤宏观特性影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性提质后的低品质煤的裂解及燃烧特性曲线均向高温区推迟,提高了低品质煤的稳定性;同时,最大失重速率均有所提高,昭通煤的裂解和燃烧最大失重率分别提高32.46%和66.67%,有利于低品质煤的裂解和燃烧。水热改性后低品质煤的裂解及燃烧活化能均提高,昭通煤和准东煤的裂解反应活化能分别提高16.43KJ/mol和5.03KJ/mol,裂解及燃烧特性向高阶煤靠近。针对我国煤炭储量巨大、煤质多变、结构复杂的特点,而煤质特性是影响煤炭的裂解特性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煤种作为裂解原料往往需要对研究煤种进行大量的基础实验。本文采用煤裂解CPD预测模型,对煤粉裂解过程中挥发分释放特性以及煤粉裂解产物的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并与实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CPD模型对于煤裂解的轻质组分释放特性的预测和裂解产物的分布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对C02和CO等一次气体产量预测值与实验值偏差均在2%以内,而对于CH4和H2等会在煤焦油的二次裂解以及裂解气体与焦炭的二次作用产生的气体预测的准确性偏低。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Q541
【部分图文】:

世界能源,国际航空,生物质燃料,油页岩


图1.1?1971-2012年世界最终能源消费总量W??注:’世界能源消费包括国际航空与国际海洋能源消费:"泥炭与油页岩计算在煤消费中;‘"生物质燃料??和废弃物最终消费量只对一些国家的消费进行了评估;其他燃料包括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热能??等。??

能源需求,总量预测,新政策,能源


浙化人学巧±学巧论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焉,世界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图1.1显示了?1971年至2012??年的四十年中世界最终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情况,1973年世界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为??4672Mtoe,到2012年世界能源消费量增长至8979Mtoe;其中1973年和2012年化石燃料??消费量分别占最终能源消费总量的方%和66%,虽然化石燃料消费量在能源供给中的比例??在下降,但是化石燃料仍然是能源供给的主要来源。1973年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家最终??能源消费占60.3%,非世界经合组织地区的欧洲及欧亚大陆国家消费13.5%,中国消费只??占7.9%;随着发展中国象的经济发展与能源的需求,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至2012年中国最终能源消费占19.1%,除中国W外的亚洲地区L乂及中东地区分别占12.7%??和5.0%

燃料燃烧,释放量,煤炭利用


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煤炭燃燒产生的C〇2是煤炭利用过程中温窒气体的主要来源,??1973年全世界由不同类型燃料燃烧产生的C〇2量为15633Mt,至2012年该数据增加至??31734Mt,其中燃煤释放的比例分别为35.0%和43.9%?(图1.4)。根据《全球碳预算》显??示,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大排放源包括中国(27%)、美国(14%)、欧盟(10%)??和印度(6%)。为此,巧国政府己经制定了严格的单位GDP碳减排目标,根据《"十二五"??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军;林妙;匡建平;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制焦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J];煤炭转化;2006年03期

2 邓一英;;煤焦在加压条件下的气化反应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8期

3 谷小虎;曹敏;王兰甫;田亚鹏;;煤灰对气化反应性的影响[J];煤化工;2009年02期

4 许令奇;;利用气化特性的研究来评价影响气化反应的因素[J];中氮肥;2009年05期

5 吕洁;宗志敏;谢瑞伦;姚子硕;魏晴;郄丽曼;芦海云;魏贤勇;;淮南煤焦结构及其高温气化反应性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张剑;;刍议煤焦的理化性质及高温气化反应性特征[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0期

7 陈国艳;;煤焦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锅炉技术;2012年01期

8 杨红深;谷小虎;;压力对煤气化反应的影响[J];洁净煤技术;2012年02期

9 齐学军;郭欣;郑楚光;;矿物质对小龙潭褐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10 黄于益;何璐;解强;;煤(焦)气化反应活性评价研究进展[J];煤炭转化;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慎启;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诗勇;不同煤焦的理化性质及高温气化反应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

3 鞠付栋;煤的气化反应行为及气化为基础的先进能源动力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燕;煤的部分裂解气化反应技术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齐学军;矿物质及Fe化合物对低阶煤气化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白永辉;CO_2作为气化剂对煤焦-H_2O气化反应的影响机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7 庞先勇;等离子体炬辅助煤气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8 许凯;K-/Ca-/Fe-化合物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黎阳;煤和铁矿石两段式气化制备高品位燃气和铁矿石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小虎;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加奇;高温下渣/灰熔融与矿物质行为对煤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路;滴管炉内煤和石油焦的快速热解及气化反应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陈望舒;制焦条件对煤焦的结构及其本征气化反应性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刘庆旺;助熔剂对煤灰渣流动性及煤气化反应性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6 胡世磊;高灰熔点煤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晋权;熔融盐催化煤气化反应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8 平雅敏;气化灰渣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梁丰盈;高钠煤热转化反应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彭锦;CO_2气氛下高灰分劣质煤气化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7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47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3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