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罗汉松化学成分分离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12:01
   桃拓酚(toratol)是一种典型的桃拓烷型二萜,最早是通过超临界CO_2技术从罗汉松属植物桃拓罗汉松的芯材中萃取而出的,并且显示出高效的生物活性、人体安全性和产品配方兼容性,在欧美均被列入药妆品范畴。本文以罗汉松枝叶(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Don)作为原材料,对其甲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和氯仿极性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并对其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旨在发掘罗汉松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寻找与toratol结构、活性类似的化合物作为替代资源,同时也为罗汉松在美白和抗衰老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1.采用了罗汉松总二萜的检测方法。以totarol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汉松提取物的总二萜含量,得到线性方程为:A=0.0074C+0.0023,R~2=0.9998(浓度C/(mg/mL),吸光度/A)。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优化罗汉松总二萜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甲醇浓度80.00%、液料比26.00:1(mL:g);提取温度63.00℃、提取时间20 min,提取3次,总二萜得率为1.13%(RSD=0.89%)。以V_C作为阳性对照,考察罗汉松总二萜对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罗汉松总二萜对三种自由基都有不同程度的清除效果,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其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在罗汉松总二萜质量浓度为0.59 mg/mL时,其对DPPH·、O_2~-·和·O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1.71%、66.27%、38.60%。2利用浸提法,先以甲醇为溶剂提取罗汉松中的有效成分,将提取液浓缩成浸膏,加水制成悬浮液,再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四个不同极性部位,然后采用硅胶柱色谱、C-18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PTLC)、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RPLC)及重结晶等现代分离技术,从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HMQC、HMBC)、质谱等现代光谱分析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确认得到的化合物为:totarol(1),4β-carbosy-19-nortotarol(2),1-deoxy-2α-hydroxy-nagilactone A(3),podocarpus flavone A(4),bilobetin(5),β-sitosterol(6),tridecanoic acid(7)。其中化合物1、3、4、5、7为首次从罗汉松中分离得到。3以L-dopa为底物考察罗汉松总二萜及获得的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罗汉松总二萜和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抑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totarolbilobetin总二萜4β-carboxy-19-nortotarolβ-sitosterol。对抑制活性表现最好totarol进行动力学研究,利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其对多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的机制类型。结果表明:totarol属于可逆的混合型抑制剂,米氏常数K_m为0.33 mg/mL,抑制常数K_I为0.44 mg/mL,K_(IS)为0.85mg/mL。
【学位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658
【部分图文】:

罗汉松,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典型性


图 2.3 不同因素对罗汉松总二萜得率的影响Fig. 2.3 Response surface plots illustrating the mutual effects of factors on the yield of diterpenoids再对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典型性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2.68℃、甲醇浓度 80.46%、液料比 26.34(mL/g),预测值为 1.14%。为方便操作,将最优方案定为提取温度 63.00℃、甲醇浓度 80.00%、液料比 26.00:1(mL/g)。按最

分离流程,结构解析,化合物


图3.1分离流程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利琼;;白藜芦醇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2 姜锐;邱俊;穆燕;董方圆;蔡锦林;李琳;胡松青;张喜梅;;白附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08期

3 刘恋;黎莉;方继德;吕萌;;枸杞子水提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4 张海霞;梁乃龙;;黄褐斑与酪氨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5 张晴;罗俊;黄能慧;;妇科再造丸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4期

6 熊雄;单连海;;天然植物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7 李伟明,李伟锋,曾凡林,王瑞,万新祥;不同浓度乙醇酸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5年01期

8 王建国,周忠,刘海峰,王建新;甘草有效成分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3年04期

9 闫军;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中草药;2002年04期

10 闫军,李昌生,陈声利,张君仁,赵天恩;21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药材;200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家宝;色象中药调节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周密思;小柴胡汤延缓皮肤衰老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张永兵;竹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邓瑞春;驱虫班鸠菊防治白癜风分子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胡治明;氢醌及其结构类似物抑制皮肤黑素生成和抗氧化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陈虹霞;漆树黄酮提取物的化学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堂丰;罗汉松化学成分分离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D];吉首大学;2019年

2 李娜;玉米源单体肽TPM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年

3 敖航;硫醇稳定金纳米簇的可控制备、发光性质及传感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4 杜国英;孜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黑色素生成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5 丁翔云;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的中药的筛选[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杨静;连翘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效物质基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李飒;基于金纳米颗粒的酪氨酸酶活性分析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姜玉兰;桑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丛蓉;利用siRNA技术抑制人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亚新;核桃多酚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化妆品的试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48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48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