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可控中间相含量萘沥青的调制及其大直径炭纤维结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0:43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腐蚀的特性,又兼具优异的热电传导性能,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程材料。沥青基炭纤维的显微结构是其物理性能的决定因素,而显微结构又与沥青先驱体的结构与性能直接相关,通过对沥青原料的调制可以实现炭纤维结构及性能的调控。本论文以萘沥青为原料,通过调控热缩聚工艺制备了具有不同中间相液晶含量的可纺沥青,并经熔融纺丝、氧化稳定化和高温炭化制备了大直径沥青基炭纤维。系统研究了萘沥青的热缩聚工艺条件,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对合成沥青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此外,研究了中间相液晶的含量对聚合沥青结构与性能(包括可纺性)的影响,并通过微观检测、拉伸试验及电阻率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大直径炭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沥青原料内部中间相液晶含量对炭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其主要结论如下:(1)热聚合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对中间相液晶的形成及转化有重要影响。在400~440~oC范围,反应温度升高,中间相液晶含量随之增大,当热缩聚温度达到440~oC时反应过于剧烈产生焦化现象;在430~oC下,随着聚合时间延长,中间相液晶从小球状逐渐向体中间相转化;提高反应体系压力,萘沥青聚合速率增加,同时抑制了芳烃大分子的裂解,与常压热聚合相比,可得到取向更为良好的广域结构中间相。萘沥青在反应温度为430~oC、反应压力为4 MPa条件下聚合8h可以制备出各向异性含量接近100 vol.%,软化点适中(282~oC)的广域流线型中间相沥青。采用合适的制备方法(直接热缩聚和空气氧化)并调控反应温度、聚合时间等工艺参数可以得到不同中间相含量(5 vol.%、30 vol.%、50 vol.%、75 vol.%、98 vol.%、100 vol.%)的萘沥青,通过进一步预处理,可以得到软化点在230~290~oC之间的可纺沥青。(2)中间相液晶含量对合成沥青的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聚合程度增加,合成沥青软化点升高,相应分子量和QI组分含量较高。中间相含量提高,液晶相从弥散的小球状逐渐向大域体织构转变,直至形成中间相含量接近100vol.%的广域流线型结构。适当脱轻组分预处理后,不同中间相含量合成沥青中的同性组分与异性组分可以形成较稳定的共存体系,在热态静置处理(~6 h)或熔融纺丝期间不发生明显相分离。中间相含量较低(~5 vol.%)时,分散在同性组分中的小球状液晶在纺丝时产生应力集中,相对于同性沥青其纺丝性能明显降低;中间相含量约为30 vol.%时,液晶相球体尺寸增大并产生少量融并体,各向同性组分为主相,其力学性能较低,无法实现连续收丝;当中间相含量超过50 vol.%时,各向异性组分作为连续相,合成沥青的纺丝效果较好,且各向异性含量越高,沥青的可纺性能越好。经筛网过滤处理后,合成沥青的可纺性进一步提高,纺丝连续性和稳定性明显增加。(3)中间相液晶含量对所制大直径(Φ~20μm)炭纤维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低中间相含量(~5 vol.%)合成沥青制备的纤维直径不均匀,拉伸强度明显低于各向同性可纺沥青所制炭纤维的强度。对于中间相含量大于50vol.%的可纺沥青,随中间相液晶含量增加,其对应炭纤维截面织构由无规结构向辐射结构转变,纤维内部分子排列逐渐规整,有序度增加,拉伸强度逐步提高,轴向电阻率明显降低,但是炭纤维更容易产生轴向劈裂,而且劈裂程度随沥青内中间相液晶含量增加而明显加剧。~98 vol.%中间相含量合成沥青所制炭纤维的拉伸强度为840 MPa,轴向电阻率为2.6×10~(-5)Ω.m。降低原料萘沥青灰分至170ppm所制高中间相含量(~100 vol.%)合成沥青的可纺性显著提高,所制大直径炭纤维的拉伸强度可以提高至980 MPa。
【学位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522.65;TQ342.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中间相沥青
        1.2.1 中间相沥青简介
        1.2.2 中间相沥青的前驱体原料
        1.2.3 中间相沥青的合成方法
        1.2.4 中间相沥青的形成机理
        1.2.5 中间相沥青的应用
    1.3 可纺中间相沥青的调制及其改性
        1.3.1 可纺中间相沥青的调制
        1.3.2 可纺中间相沥青的改性
    1.4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
        1.4.1 主要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
        1.4.2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1.4.3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应用
    1.5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及分析测试
    2.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2.1.1 原料及试剂
        2.1.2 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工艺流程
        2.2.2 可纺沥青的调制
        2.2.3 沥青纤维的制备及后处理
    2.3 表征方法
        2.3.1 沥青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2.3.2 纤维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第3章 萘基合成沥青热缩聚工艺研究
    3.1 前言
    3.2 热聚合温度对合成沥青结构、组成和性能的影响
        3.2.1 热聚合温度的选择
        3.2.2 热聚合温度对合成沥青光学织构的影响
        3.2.3 热聚合温度对合成沥青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3.3 保温时间对合成沥青结构、组成和性能的影响
        3.3.1 保温时间对中间相沥青光学织构的影响
        3.3.2 保温时间对合成沥青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3.4 反应压力对合成沥青结构、组成和性能的影响
        3.4.1 反应压力对合成沥青光学织构的影响
        3.4.2 反应压力对合成沥青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3.5 热聚合前后萘沥青分子结构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中间相含量萘沥青及其炭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4.1 前言
    4.2 不同中间相含量萘沥青的制备
        4.2.1 可控中间相含量萘沥青的制备工艺
        4.2.2 中间相含量对沥青光学织构的影响
        4.2.3 中间相含量对沥青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中间相含量合成沥青的分子结构
        4.3.1 合成沥青的FT-IR分析
        4.3.2 合成沥青的1H-NMR分析
        4.3.3 合成沥青的MS分析
    4.4 不同中间相含量合成沥青的热态稳定性和可纺性
    4.5 中间相含量对炭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5.1 中间相含量对炭纤维结构的影响
        4.5.2 中间相含量对炭纤维性能的影响
    4.6 高中间相含量萘沥青及其炭纤维的优化
        4.6.1 净化萘沥青制备高中间相含量萘沥青
        4.6.2 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结论
    5.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5.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W.Stadelhofer;F.A.Alsmein;R.J.Diefendorf;刘朗;;由高缩合度芳烃制备中间相[J];新型碳材料;1987年01期

2 本田英昌;立早;;碳质中间相加氢处理性状的变化[J];新型碳材料;1987年02期

3 王新久,赵静安,程鸿飞,陶琨,王良御,裴学锋;碗型化合物中间相的X射线衍射研究[J];物理学报;1988年10期

4 H.Sastne ,E.chrnet ,魏锋;促使褐煤生成中间相[J];新型碳材料;1988年03期

5 王茂章;;可溶性中间相[J];炭素技术;1988年01期

6 杨传铮,钟福民;二元扩散偶界面的元素扩散和金属间相的形成[J];物理学报;1989年08期

7 岩桥彻;立早;;用聚合促进剂进行煤焦油的聚合及中间相化[J];新型碳材料;1989年04期

8 嘉数隆敬;立早;;多孔质中间相炭微珠[J];新型碳材料;1989年04期

9 下村诚司;立早;;将整体中间相作基体的C/C复合材料的试制[J];新型碳材料;1989年04期

10 王镇平;沈曾民;;第十九届双年度碳会议部分报告摘要[J];新型碳材料;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同起;碳质中间相结构的形成及其相关材料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田誉娇;中间相小球体源质分离及碳质中间相制备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王妹先;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陈雷;沥青中间相炭材料的形成及其微结构与缺陷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5 戈敏;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6 李万千;纤维改性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解小玲;对煤基沥青中间相形成因素及针状焦结构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鲍英;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可控制备及若干应用探索[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亦双;中间相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程相林;废聚苯乙烯在中间相沥青形成中的改性效应[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政;可控中间相含量萘沥青的调制及其大直径炭纤维结构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2 扶晓波;中间相聚丙烯在高压退火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及制品的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李春艳;中间相碳微球的制备与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周洁;生物质衍生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喻欣;SBS改件沥青用中间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6 梁志勇;炭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红;中间相碳合金的结构表征及高温摩擦学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8 李太平;炭质中间相生长和成焦过程中的形貌与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单良;煤基中间相半焦制备及其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10 黄爱华;促进煤沥青碳质中间相有序化生长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3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53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