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磨耗表面形貌表征的橡胶高温磨耗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330.1
【部分图文】:
图 1-1 技术路线Fig.1-1 Roadmap图 1-1 为本文技术路线图。结合技术路线图,本文研究内容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 GB/T 1689-2014,基于改进的高温磨耗试验机进行不同测试条件(里程、角度、负荷和温度)下的高温磨耗实验。建立橡胶磨耗性能与测试条件之间的联系,为后续研究的进行提供实验基础。(2) 通过多种实验手段(3D 测量激光显微镜、SEM)对磨损表面的形貌和结构特征进行微观表征,获得磨损表面形貌图像、表面形貌轮廓参数(波长、波高等)及表面粗糙度特征参数等。建立试验测试条件与微观形貌之间的联系。(3) 运用分形理论、多元线性回归、参数统计等方法对磨损表面图像及粗糙度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与处理,深度揭示实验测试条件对磨损表面形貌结构特征的影响,建立磨耗性能与粗糙度特征参数之间的多元线性耦合关系。(4) 运用红外光谱对高温磨损表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高温磨损表面
得到更精确的试验结果,本文采用第二种加热方式。并通过漏沙装置来减少高温胶屑粘附,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加强磨耗表面的清扫以带走胶屑。通过胶轮中的内置电阻丝来加热,以模拟轮胎在滚动过程中因周期性应力而产生的滞后损失生热。用热电偶来实时监测温度,实现了高温条件下不同角度与压力的磨耗实验,更加真实地模拟轮胎在实际路面滚动的过程。待测胶条与凹槽中布满电阻丝的胶轮被中垫胶合在一起制成待测胶样。电阻丝通过导线经过滑环(防止导线随胶轮的转动而缠绕)与变压器相连接,实现对胶样的加热升温。胶样靠近转动表面的位置插有热电偶与温控仪表相连,胶轮的温度就实时显示在温控仪表上,如此就可以通过变压器调节电流来控制胶轮的温度。负荷为胶样胶面所受砂轮压力的大小,是通过磨耗机平衡尺上的刻度来调节的。角度指胶轮与砂轮之间的夹角,通过手动旋柄控制。当轮胎在路面上行驶滚动时,轮胎胎肩部位温度可达到 70~80℃,在该温度下橡胶材料软化,胶屑会由于粘性而粘结在胶轮上,所以设置如图 2-1 所示的沙漏装置,一方面是为了带走胶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模拟真实路况。
图 2-2 LEXT OLS4100 型 3D 测量显微镜光路图Fig.2-2 Optical Path Map of LEXT OLS4100 3D Measuring MicroscopeOLS4100 型3D 测量显微镜相比于其它表面测量工具具有诸LEXT OLS 4100 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无损测量。由于传感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之分。触针式主要通过细针经过表面的起受到针头形状和直径的限制,触针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真实形貌;而且,触针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对表面产生损伤测量显微如 LEXT OLS4100,不会受到触针的限制,也不会可以实现无前期准备的无损测量。OLS 4100 在 XY 平面达到了 0.12 μm 的亚微米级的分辨率。于光子和波长的光学显微镜,激光扫描显微镜(LSM)采用了导体激光,且配备有 OLYMPUS 特有的扫描型 2D 扫描仪,和 Galvano 振镜分别负责 X 方向和 Y 方向。如图 2-2 所示的仪的轴和物镜、瞳镜处在共轭位置这一理想光学布局,实现 扫描的同时,实现了高达 4096×4096 像素的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英;高诚辉;;小波变换在粗糙表面几何形貌表征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年01期
2 赵俊;任永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在腐蚀形貌表征中的应用[J];腐蚀与防护;2018年08期
3 马飞;杜三明;张永振;;摩擦表面形貌表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润滑与密封;2010年08期
4 刘小君,赵小勇;基于自回归模型的表面形貌表征及合成[J];工具技术;1998年09期
5 张亮;赖一顺;;喷射法细化CL-20的实验与形貌表征[J];广东化工;2018年03期
6 蔡坤川;李艳;景镇子;;水热合成方沸石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35期
7 曲晓华;;重离子辐照制备的聚丙烯核孔膜形貌表征和阻抗性质(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09年00期
8 周金芳,杨生荣;C_(60)与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形貌表征[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5期
9 常雅楠;;花状二硫化钼/银纳米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年03期
10 朱晓东;冯威;;Sm掺杂TiO_2涂层制备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立峰;纳米氧化镁制备新方法、新形态构造及形成过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福顺;基于磨耗表面形貌表征的橡胶高温磨耗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2 冯嫦杰;表面相互作用下表面形貌表征及微造型表面润滑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3 杨超;金属氧化物/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3年
4 秦蕾;基于氧化锌—导电高分子的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婧;纳米尺度下锗锑碲相变材料制备及光电性质[D];南京大学;2014年
6 万筱怡;基于motifs的表面形貌表征及其与摩擦相关性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中强;石墨烯基金属卟啉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表征及其光电化学性能[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文斌;聚偏氟乙烯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潇霜;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5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6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