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柴油在MCM-41和KIT-6负载Ni,Ce离子吸附剂上的深度吸附脱硫

发布时间:2020-11-11 13:37
   选择孔道结构不同的两种介孔材料MCM-41和KIT-6作为吸附剂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将Ni2+分别交换到铝化的MCM-41和KIT-6上,通过提高离子交换温度以及增加离子交换次数等方法,制备负载一元金属组分Ni2+的吸附剂。另外,采用离子交换法将Ni2+和Ce3+共同交换到铝化的MCM-41上,制备二元金属组分吸附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所制备吸附剂对模拟柴油(硫含量为300ppmw)和商业柴油(硫含量为149 ppmw)的吸附脱硫性能,并对吸附剂进行了再生。采用XRD、N2吸附、ICP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吸附剂表征结果表明,交换金属离子后的吸附剂均保持了载体的介孔结构。吸附剂的脱硫性能,随着金属离子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模拟柴油脱硫实验结果:以MCM-41为载体,60℃下四次离子交换制备的Ni/AM60-4吸附剂,可得到16 ml的模拟清洁柴油(硫含量1.0 ppmw),突破点时吸附硫容量为0.105 mmol/g,比常温下一次离子交换制备的Ni/AM20-1吸附剂的硫容量,提高了78.0%。提高离子交换温度和增加离子交换次数均使Ni基MCM-41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提高。以KIT-6为载体,通过提高离子交换温度和增加离子交换次数改性Ni基KIT-6吸附剂,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并未得到提高。在60℃下制备的二元金属组分吸附剂Ce-Ni/AM60和Ce/Ni-AM60,突破点时吸附的硫容量为0.052 mmol/g和0.080 mmol/g,相对于吸附剂Ni/AM60-1吸附的硫容量(0.085 mmol/g),吸附性能并未提高,Ce离子的吸附脱硫能力相对于Ni离子的吸附脱硫能力较低。综上,60℃进行四次离子交换制备的Ni/AM60-4吸附剂,在模拟柴油吸附脱硫实验中,具有最优的吸附性能。商业柴油脱硫实验结果:Ni/AM60-4吸附剂对商业柴油脱硫,突破点时可得3.5 ml的清洁柴油,吸附的硫容量为0.011 mmol/g。在300℃空气中焙烧5 h再生的Ni/AM60-4吸附剂,其硫容量没有下降,即吸附剂可完全再生。
【学位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E624.55;TQ4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燃料油脱硫
    1.2 柴油脱硫
        1.2.1 柴油脱硫的方法
        1.2.2 柴油吸附脱硫机理
    1.3 柴油吸附脱硫的吸附剂
    1.4 介孔材料吸附剂
        1.4.1 介孔材料的性质
        1.4.2 介孔材料的改性
        1.4.3 改性介孔材料吸附剂的吸附脱硫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2章 吸附剂的制备与评价
    2.1 实验仪器、试剂与气体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气体
    2.2 吸附剂的制备
    2.3 吸附剂的表征
    2.4 模拟柴油与商业柴油的组成与分析
    2.5 吸附脱硫实验
        2.5.1 脱硫装置
        2.5.2 吸附剂硫容量计算
    2.6 吸附剂的再生实验
第3章 MCM-41 负载Ni,Ce离子吸附剂的吸附脱硫
    3.1 交换温度对Ni基MCM-41 吸附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3.2 离子交换次数对Ni基MCM-41 吸附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3.3 二元组分Ni, Ce基MCM-41 吸附剂的吸附脱硫
    3.4 Ni基MCM-41 吸附剂的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KIT-6 负载Ni吸附剂的吸附脱硫
    4.1 交换温度对Ni基KIT-6 吸附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4.2 离子交换次数对Ni基KIT-6 吸附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4.3 Ni基KIT-6 吸附剂的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业柴油的吸附脱硫及吸附剂的再生
    5.1 商业柴油的吸附脱硫及吸附剂的再生
    5.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丽娟;高晶晶;王振永;李春虎;;柴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年06期

2 张景成;柳云骐;安高军;柴永明;付庆涛;刘晨光;;吸附脱硫技术生产清洁油品[J];化学进展;2008年11期

3 沈伯弘;;汽油吸附脱硫技术开发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8年05期

4 李倩;宋春敏;王云芳;;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09年02期

5 陈晓陆;宋丽娟;;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文摘;2009年02期

6 杨春霞;居沈贵;陈微;陈晓鸣;;燃油吸附脱硫过程设计的基础数据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09年06期

7 李会鹏;赵华;;柴油氧化吸附脱硫工艺的研究[J];化工科技;2011年03期

8 杨西萍;;汽油吸附脱硫研究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9期

9 范景新;于海斌;臧甲忠;邢淑建;刘冠锋;王银斌;;汽油吸附脱硫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11年09期

10 周威;徐婉珍;黄卫红;李慧;吴向阳;;吸附脱硫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维钊;炭基材料的汽油吸附脱硫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Fazle Subhan;金属负载介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对燃料油吸附脱硫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红星;模型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氧化和吸附脱硫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田福平;汽油馏分的吸附脱硫及红外光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唐克;杂原子分子筛的二次合成及其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D];兰州大学;2006年

6 孟璇;催化裂化汽油S-Zorb反应吸附脱硫工艺吸附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胡华荣;猝冷骨架Ni样品的制备、表征、催化及吸附脱硫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黄欢;吸附脱硫以及反应吸附脱硫吸附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洁羚;金属改性有序杂化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燃油吸附脱硫性能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石伟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s的制备及其吸附脱硫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付志凯;竞争吸附条件下HKUST-1脱硫性能及吸附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常又新;铜、钇双金属改性NaY分子筛对吸附脱硫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仙保震;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氧化—吸附脱除与催化剂制备过程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文硕;大、介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对汽柴油吸附脱硫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马会敏;Beta分子筛和Beta/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脱硫性能[D];河南大学;2015年

8 范林;柴油在MCM-41和KIT-6负载Ni,Ce离子吸附剂上的深度吸附脱硫[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9 顾林源;微尺度孔道内吸附脱硫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高晶晶;活性炭基吸附剂柴油吸附脱硫性能评价及物化性质表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9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79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6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