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1:00
   目的:建立辛伐他汀体外分析方法;优选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及其片剂的最优处方、制备方法,并对二者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辛伐他汀体外分析方法进行建立,采用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以纳米粒外观等级评分、包封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选壳聚糖纳米粒最佳处方;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壳聚糖纳米粒最佳制备工艺;通过显微镜法(10×100倍)及差示扫描热量法进行物相鉴别,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粒径分布,对壳聚糖纳米粒进行表征并对壳聚糖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在片剂质量标准中,依据对片剂的硬度、重量差异、含量测定及释放度等进行考察,优选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片剂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931,建立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片剂的质量评价标准。结果:采用改良的乳化扩散-离子交换法制备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辛伐他汀的体外分析的建立,该方法稳定可行;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处方为以壳聚糖为载体,泊洛沙姆188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化剂,大豆磷脂为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为阴离子聚合物;工艺参数为辛伐他汀量与大豆磷脂量比例为1:5.58,辛伐他汀量与壳聚糖量比例为1:5.38、泊洛沙姆188与大豆磷脂比例为2:1、转速为800r/min、搅拌时间为30.14分钟、三聚磷酸钠浓度为2mg/ml;显微镜法(10×100倍)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粒为圆形载药液滴,粒径为262.4nm,多分散系数为0.39,差示扫描热量法结果显示药物镶嵌或包覆于壳聚糖,进一步将纳米粒制备成片剂,最佳工艺为冷冻干燥时间30小时,片剂压力为7~10kgf,体外释放度为92.61%,与辛伐他汀片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释药模型拟合证明其为一级释药模型;验证试验表明工艺稳定可行;建立了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片剂质量评价标准。结论: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质量标准完善。
【学位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460.6
【部分图文】:

辛伐他汀,对照品


ba 对照品溶液 b 供试品溶液图 1-1 辛伐他汀对照品及供试品扫描结果由图 1-1 可知,结合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辛伐他汀”项下检测为 238nm,而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最大吸收峰均在 237nm 波长处,因此, 238nm 最终确定为辛伐他汀综合结果。1.2 方法学验证考察结果(1)回收率表 1-1 回收率试验结果试样号供试品含量(μg)对照品量(μg)测得量(μ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1 5.09 3.39 8.40 97.642 5.09 3.39 8.42 98.233 5.09 3.39 8.39 97.344 3.39 3.39 6.73 98.52

曲线,辛伐他汀,线性关系,曲线


图 1-3 辛伐他汀线性关系曲线 1-4 和图 1-3 可知,辛伐他汀对照品溶液回归方程为 Y=62.121X-3数 r=0.9999,表明辛伐他汀对照品浓度在 1μg/ml~25μg/ml 范围内,可用于后续试验。

三聚磷酸钠,包封率,试验结果


图 2-1 载药比试验结果果表明,载药比为 5:1 时包封率 87.16%最高,因此,最终确定载药 三聚磷酸钠浓度的考察表 2-3 TPP 浓度影响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惠萍;马瑜;边云飞;高奋;何军华;肖传实;;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年10期

2 马茜;范娟;;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5年02期

3 谢黎崖;柯金珍;陈月;吴永良;;壳聚糖纳米粒制备研究进展及在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2013年04期

4 姚倩;侯世祥;卢懿;郭晓强;陈正华;苟小军;;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06期

5 周少华;洪艳;房国坚;蒋玉燕;毕忆群;杨连华;陈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及表征与其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8期

6 郝英魁,杨学东;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17期

7 张阳德,李斌生,刘勤,潘一峰,翟登高,罗育玲;载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19期

8 龚连生;郭春芳;胥洪鹃;陈玉祥;潘一峰;张宇;;载阿霉素新型壳聚糖纳米粒的性质及体外抗肿瘤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年16期

9 吴立明;习温瑜;管正红;;壳聚糖纳米粒制备的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8年11期

10 王娜娜;秦成芬;王海刚;翟光喜;;葛根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J];食品与药品;200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倩;双配体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肝癌细胞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静;油酰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飞;茶多酚—壳聚糖纳米粒明胶复合膜的制备及抗氧化应用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4 高奋;载ACEshRNA-PEG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以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治疗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吴季霖;pcDNA3.1(-)/MAGE-3-HSP70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刘青锋;抗原结合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的鼻腔免疫[D];复旦大学;2013年

7 吴海斌;载siCTGF壳聚糖纳米粒在兔耳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8 施丽丽;甘草酸修饰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提高抗肿瘤药物对肝细胞癌的靶向性和疗效[D];复旦大学;2013年

9 艾晓辉;多西环素在斑点叉尾鮰中安全使用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罗金;载Crispl DNA避孕疫苗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免疫效果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韬;壳聚糖纳米粒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皮肤伤口修复的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

2 贾学娇;辛伐他汀壳聚糖纳米粒片制备工艺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孙健;壳聚糖纳米粒的复合法制备及其在温敏凝胶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琼;壳聚糖纳米粒固定化乳酸链球菌素的制备及其抗菌效果[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5 李晶;盐酸洛拉曲克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的检测[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赵辰阳;多肽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给药载体的构建及体外靶向分布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7 刘世伟;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斌生;载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邬桂玉;溴芬酸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10 梁健;低分子量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86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86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8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