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醛缩肼类荧光染料的固态荧光及晶型控制研究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617.3
【部分图文】:
荧光产生原理见图1.1[4]。图 1.1 荧光机理图基态分子通常为含有偶数电子的分子,在基态时,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这些自旋成对的电子在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上运动,方向相反,因而荧光试剂分子大多处于单线态基态,以 S0表示。当基态分子的一个成对电子吸收光辐射后,随即将发生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电子的自旋朝向不会变化,则激发态仍是单重态,称为激发单重态,以 S1,S2表示,其中 S1代表能量较低的激发单重态。此外,电子在跃迁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自旋方向的改变,那便存在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此时分子会因在磁场中受到影响而产生能级分裂,这时的
事[16, 17]报道了水杨酰苯胺中发生的较大生归结为质子转移异构化的作用。质子转keto(K,酮式)光异构化解释,机理可归代激发态)四级光循环过程[9, 11],该过程)[14]。一般来说,ESIPT 过程需要质子给体C=O,-N=)形成分子内氢键[9]。在电子基存在,其通过分子内氢键可以更好地稳定使得质子给体的酸度和质子受体的碱度增分子内氢键从质子给体到质子受体的快速醇(E*)到激发态的酮式(K*)互变异构反向质子传递又会转移到它们的初始 E 形不同的吸收和发射分子能够产生大 Stoke19]。由于其四级光循环中涉及复杂的光物境的影响,导致复杂的光谱响应[9]。
第 1 章 绪论水杨醛缩肼分子是一种具有双分子内氢键的二水杨醛缩肼类化合个强的 O–H···N 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弱的C-H···O型氢键有助于的平面性及有利于分子层与层之间的堆砌[20-23]。针对二水杨醛padhyay 课题组[24]在 2004 年对其进行了半经验计算,如图 1.3 所示0)和最低激发单线态(S1)产生的势能曲线上判断分子内单质子子(DPT)转移反应的可行性。半经验计算表明,处在基态的分子一个吸热过程,势垒很高,而通过激发态的分子内质子传递是一,势垒几乎是基态经历的势垒的一半,因此无论是热力学因素还都表明分子内 SPT 在激发态下是可行的,而 DPT 的发生过程都是力学过程是不利于 DPT 发生的,在 S0和 S1状态下的势垒均太高力学过程。因此认为只有激发态单质子转移过程是热力学和动力论上没有其他质子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建;芳香醛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年09期
2 王艳;对“什么是芳香醛”问题的讨论[J];洛阳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3 徐林;过氧化氢/硼酸氧化芳香醛和酮成酚RoyA等[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年03期
4 尤启冬;;温度和溶剂对催化氢转移还原芳香醛和酮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年07期
5 Shaikh TMA;刘相奎;;苄醇或芳香醛转化为酯[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年01期
6 政;合成芳香醛的新方法[J];化学世界;1962年08期
7 Bhosale SS;吕训磊;;芳香醛制备相应的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年02期
8 Bhosale SS;吕训磊;;芳香醛制备相应的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年03期
9 刘建宁,董彦杰;芳香醛、酮缩氨基硫脲过渡金属配合物合成方法探讨[J];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10 张应焞;成本低廉的芳香醛合成新法[J];现代化工;198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浩然;分子氧在Baeyer-Villiger氧化以及甲苯类化合物氧化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杜文强;不饱和醛及双环芳烃的选择性催化加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姜灵;酯酶/脂肪酶催化碳—碳成键及杂环化合物合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蔡敏敏;氧气/空气液相氧化一元取代甲苯成芳香醛工艺及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莘;芳香醛缩肼类荧光染料的固态荧光及晶型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2 初晓东;几种芳香醛的电合成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3 陈佳;芳香醛激发态动力学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4 曹志武;芳香醛的合成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海燕;芳香醛与丙二腈固相反应机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傅颖;带官能团有机卤化锌试剂与芳香醛的双烷化、烯基化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爱文;改进的Sommelet方法合成芳香醛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唐晓飞;几种芳香醛的合成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9 姚伟;含胺基及乙烯醇基混合配体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引发芳香醛歧化反应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康丽琴;微波促进、Lewis酸催化下芳香醛与芳香酮的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91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9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