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煤炭及含硫模型化合物生物降解转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23:41
  生物降解作为新的煤炭降解转化途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传统的降解方法相比,它环保,成本低,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去探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降解效果较低,菌种生长环境受限制,降解底物的抑制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问题始终制约着煤炭生物降解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围绕煤炭生物降解现状,首先研究了提高生物降解效果的几种方法,其次研究了降解过程中酶浓度和酶活性变化,最后指出煤炭的生物降解研究方向,并就煤炭生物降解产业化发展的问题给出明确的建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多年的开采使得低硫煤储量日益减少,高硫煤的使用成为必然,而紧随而来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包括有机硫和无机硫。有机硫主要是指均匀的分布在煤的有机质结构中,无机硫是指以硫化物硫(主要是黄铁矿硫FeS2)和硫酸盐硫。无机硫脱出方法已趋向成熟,而有机硫的脱出仍然收效甚微,微生物对煤炭的降解给人们进行生物脱硫提供实验基础,煤的威斯模型基本说明了有机硫在煤有机质中的结构形式,即有机硫主要以硫醚,二硫化物和硫醇等形式存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微生物对含硫模型化合物...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煤炭降解可行性
    1.3 煤炭生物降解研究现状
    1.4 提高酶活性的主要方法
    1.5 酶的催化与纯化机理
        1.5.1 Lip的催化机理
        1.5.2 Mnp的催化机理
        1.5.3 漆酶的催化机理
        1.5.4 酶的纯化原理
    1.6 煤炭生物降解菌种类以及其协同作用
    1.7 底物煤处理方法
    1.8 生物脱硫
        1.8.1 生物脱硫背景
        1.8.2 微生物脱硫的原理
        1.8.3 煤中硫的赋存状态
    1.9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1.9.1 研究内容
        1.9.2 创新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菌种与培养基
        2.2.1 菌株的来源
        2.2.2 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
    2.3 试验研究方法
        2.3.1 紫外诱变
        2.3.2 微波诱变
        2.3.3 酶活性测定方法
        2.3.4 降解率的测定
        2.3.5 2-HBP测试方法
3 紫外诱变对白腐真菌酶活性和褐煤降解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材料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褐煤煤样制备方法
    3.3 实验方法
        3.3.1 紫外诱变方法
        3.3.2 酶活性测定方法
        3.3.3 降解率测定方法
        3.3.4 酶的纯化方法
        3.3.5 Bradford法测蛋白质浓度
    3.4 白腐真菌紫外诱变后菌落生长状况
    3.5 内蒙褐煤降解率
    3.6 紫外诱变酶含量及酶活性分析
        3.6.1 酶含量分析
        3.6.2 紫外诱变酶活性结果与分析
    3.7 红外检测与扫描电镜分析
        3.7.1 红外检测分析
        3.7.2 扫描电镜分析
    3.8 本章结论
4 微波诱变对白腐菌酶活性和褐煤降解性能的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微波诱变酶活性结果
        4.3.2 微波诱变菌对内蒙褐煤的降解
        4.3.3 红外检测
        4.3.4 扫描电镜
    4.4 本章小结
5 紫外诱变黄孢原毛平革菌对DBT降解的探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5.2.1 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标准曲线绘制
        5.3.1 实验原理
        5.3.2 实验目的
        5.3.3 实验结果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紫外诱变2-HBP的浓度
        5.4.2 紫外诱变对DBT降解的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球红假单胞菌对DBT脱硫能力的探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方法
        6.2.1 紫外诱变对球红假单胞菌脱硫能力的探究
        6.2.2 微波诱变对球红假单胞菌脱硫能力的研究
    6.3 球红菌标准曲线的制作与线性拟合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不同诱变条件对DBT的降解率的探究
        6.4.2 微波诱变脱硫
        6.4.3 紫外诱变脱硫率
    6.5 球红假单胞菌的驯化育种
        6.5.1 实验背景
        6.5.2 实验原理
        6.5.3 球红假单胞菌的培养基组成
        6.5.4 实验方法
        6.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6.5.6 实验结论
    6.6 本章小结
7 球红假单胞菌降解DBT的响应面实验
    7.1 PB实验设计
    7.2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7.3 Box-Behnken实验结果与分析
    7.4 响应面最优值与实验验证
    7.5 本章小结
8 球红假单胞菌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DBTO2降解的研究
    8.1 球红假单胞菌降解DBTO2的探究
        8.1.1 实验原理
        8.1.2 实验方法
        8.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8.1.4 本实验结论
    8.2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DBTO2的降解的探究
        8.2.1 实验原理
        8.2.2 实验步骤
        8.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8.2.4 实验结论
    8.3 紫外、微波诱变条件下球红菌降解DBTO2的探究
        8.3.1 实验原理
        8.3.2 实验方法
        8.3.3 紫外诱变实验结果与分析
        8.3.4 紫外诱变实验结论
        8.3.5 微波诱变结果与分析
        8.3.6 微波诱变实验结论
    8.4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研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腐真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影响因子的研究[J]. 谭丽泉,阮小文,余梅,周天,卢玉娟.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4(07)
[2]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的研究进展及前景[J]. 张美丽,毛勇,张志敏,李飞,王燕,邓媛.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1)
[3]一氧化氮在启动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降解酶合成中的作用[J]. 郑耀通,邱爱连,李文燕,郑锋,张力,施雅青,郑罡,邹艳琼.  微生物学报. 2013(03)
[4]金属离子影响白腐菌降解十溴联苯醚的途径分析[J]. 何宝燕,尹华,彭辉,叶锦韶,龙焰,彭素芬.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2(06)
[5]白腐真菌对百里酚的降解机理[J]. 石开仪,陶秀祥,李志,籍永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6]黄孢原毛平革菌菌球对多环芳烃的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J]. 丁洁,陈宝梁,朱利中.  科学通报. 2012(24)
[7]Mn2+对白腐菌发酵油菜秸秆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J]. 王力生,程建波,朱洪龙,蔡海莹,方飞,程茂基.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06)
[8]白腐菌锰过氧化物酶对2,2’,4,4’-四溴联苯醚的降解[J]. 阮久莉,王勐,毛亮,高士祥.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01)
[9]白腐菌木质素降解酶及其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J]. 唐菊,段传人,黄友莹,孙达,胡江.  生物技术通报. 2011(10)
[10]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诱变育种及其产酶特性[J]. 邱爱连,李文燕,郑耀通,范晓静,叶友贤,孟延.  微生物学报. 2011(03)

硕士论文
[1]微波诱变白腐菌高产漆酶及降解秸秆木质素的研究[D]. 王丽婷.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2
[2]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漆酶对五氯酚降解的研究[D]. 彭丹.湖南大学 2008
[3]球红假单胞菌降解褐煤的研究[D]. 沈国娟.安徽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3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913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4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