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新型智能响应聚合物凝胶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21:25
  智能响应聚合物凝胶如今已被广泛研究,在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本文分别研究了温敏性智能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反Arrhenius离子电导率行为,以及CO2响应吸油树脂的制备及其对油相的吸附和在CO2作用下对所吸附油相的脱附性能。温度响应导电凝胶在人工智能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导电材料而言,一般情况,电子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离子电导率变化趋势符合Arrhenius方程或改进的Vogel-Tammann-Fulcher(VTF)方程。本文通过简便自由基聚合,制备N-异丙基酰胺(NIP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磺酸盐(AMPSLi,AMPSNa,AMPSK)的共聚物,得到了具有温敏特性的智能聚合物导电水凝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凝胶体积相变温度区间,存在反Arrhenius离子电导率行为,其体积相变温度随着AMPS的含量升高而升高。对于锂离子共聚水凝胶而言,最高体积相变温度约为65 oC(含5%AMPSLi时),最低体积相变温度约为35 oC(含1%AMPSLi时)。且智能水... 

【文章来源】:江汉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型智能响应聚合物凝胶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水凝胶的pH响应溶胀与收缩示意图

偶氮基团,照射区,纳米,刺激源


1.2.4 其他刺激源除上述之外,还有诸如光照,化学环境和特定生物分子也可作为刺激源。例如,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光敏聚合物,它们的性质会发生改变[34]。但紫外线并不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效刺激源,因为它在长距离或在具有大折射率和吸光度的介质中会快速衰减[35]。含有偶氮苯基团的聚合物是光响应性聚合物研究最多的例子[36],如图 1-2,为偶氮苯的光响应特性概念图。

胰凝乳蛋白酶,交联网络,水凝胶,智能聚合物


图 1-3 用 R-胰凝乳蛋白酶降解 CYKC-交联水凝胶,水凝胶从不溶的 3-D 交联网络变为水溶性聚合物[40]综上所述,虽然刺激源种类繁多,随之也有很多智能聚合物凝胶的应用,但温度和 CO2相对于其他刺激源来说不仅更安全,更易实现,同时不会破坏聚合物本身结构,而且几乎不会污染反应体系。从这些方面来看,温度和 CO2作为刺激源具有一定优势。1.3 智能聚合物凝胶及其应用1.3.1 温度敏感智能聚合物凝胶及其应用能对温度的改变产生响应的智能聚合物凝胶为温敏性凝胶,一般用于合成温敏性凝胶的单体为 N-烷基丙烯酰胺。其中最为常见的温敏性单体为 N-异丙基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星状pH响应聚合物及其自组装胶束研究[J]. 羊惠燕,郭建维.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9(01)
[2]近红外光响应氧化石墨烯/微凝胶复合智能水凝胶[J]. 张宁,单国荣.  化工学报. 2018(11)
[3]温度响应弯曲变形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J]. 邵葳,王金荣.  石油化工. 2018(05)
[4]锗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吸附材料的杂化制备及表征[J]. 曹洪杨,金明亚,张魁芳,朱薇,陶进长,高远,刘志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7(09)
[5]光响应性微凝胶的分子设计和智能材料构筑[J]. 王平,杨巧凤,赵传壮.  化学进展. 2017(07)
[6]环境刺激响应型高强度智能水凝胶研究进展[J]. 刘壮,谢锐,巨晓洁,汪伟,褚良银.  化工进展. 2016(06)
[7]硅水凝胶隐形眼镜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 王延龙.  应用化工. 2014(02)
[8]CO2刺激响应聚合物[J]. 冯岸超,闫强,袁金颖.  化学进展. 2012(10)
[9]丝素/纳米SiO2凝胶共混膜的生物安全性评估试验[J]. 周婵,徐水,成国涛,李雯静,傅蕾,李圣春,朱勇.  蚕业科学. 2011(03)
[10]CO2开关型溶剂、溶质及表面活性剂[J]. 王九霞,苏鑫,P.G.Jessop,冯玉军.  化学进展. 2010(11)

博士论文
[1]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D]. 王全勇.北京化工大学 2017
[2]基于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控释的聚合物载药胶束体系[D]. 熊迪.华南理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基于多重刺激响应性的智能执行器及多功能导电水凝胶[D]. 王涛平.苏州大学 2018
[2]以CO2为引发剂的可逆响应溶剂制备及在烃类分离中的应用[D]. 刘卫东.北京化工大学 2018
[3]基于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空心微球/胶束的制备及对药物的负载与释放[D]. 于娜娜.鲁东大学 2017
[4]CO2/N2刺激响应的可切换Pickering乳化剂的研究[D]. 逯卫强.浙江大学 2014
[5]经皮给药压敏胶和水凝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 张斌.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3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953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b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