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ADTP/GO/CaO复合颜料的制备及环氧防腐蚀涂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05:28
  金属腐蚀带来了大量的浪费和许多潜在的危险,给国家的经济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防腐蚀涂层是一种减缓金属腐蚀的有效方法,广泛的应用在桥梁、建筑、机械等领域中。水性环氧树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量为0,广泛地应用到防腐蚀涂料中。但是水性环氧树脂涂层中由于溶剂水的挥发,留下了大量的空穴和微小的通道,加速了水分的吸入和盐的渗透,需要填充微孔的填料提高防腐蚀性。三聚磷酸二氢铝(ADTP)是一种优秀的片状防腐蚀微米颜料,跟基底金属离子络合从而形成钝化膜阻止离子继续渗入;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二维纳米材料,能够延长电解质的渗入路径,能够吸附金属离子促进颜料分解;氧化钙(CaO)是一种颜料改性剂,能够提供碱性环境,和磷酸盐结合生成更难溶的磷酸钙。将他们加入涂料中,起到物理和化学双重防腐蚀效果,展现出理想的协同效应。本文介绍了ADTP、GO、ADTP/GO、ADTP-GO、ADTP/CaO、ADTP/CaO-GO的合成,使用XRD、FTIR、UV-Vis、SEM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表明物质制备成功,分析了ADTP、GO、CaO杂化体系下的形貌变化和物质构成,发现GO复合ADTP比... 

【文章来源】: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DTP/GO/CaO复合颜料的制备及环氧防腐蚀涂层的研究


GO的化学结构

防腐机理,有机涂层


进行量子计算,显示了硫酸根离子与 coronene 分子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电荷量为-2 的分子结构导致形成硫酸根作为官能团。然而,使用中性出环氧基团的形成,此外,发现这些相互作用导致形成新基团——环硫硫酸根离子可以在 GO 的氧合功能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并得出结要较长的反应时间时,锰和硝酸根离子可能是硫酸盐群的维持者。 在涂料中的防腐机理身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性质,使得它在物理防腐和电化学防腐上势。有大的比表面积,是一种厚度为纳米级,直径为微米级的片层材料,随机分散,它的片层结构层层叠加、交错排列,形成“迷宫式”屏蔽结电解质的通过路径,有效延缓腐蚀介质的浸润、渗透和扩散,提高涂

ADTP/GO/CaO复合颜料的制备及环氧防腐蚀涂层的研究


ADTP的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氧化石墨烯对磷酸盐无机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J]. 史述宾,戴雷,周楠,闵永安,余海斌.  涂料工业. 2016(09)
[2]氧化石墨烯负载金纳米颗粒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与研究[J]. 尤磊,李利军,程昊,赵彦勇,魏慧丹,李彦青.  光散射学报. 2015(04)
[3]磷钾伴生矿制备三聚磷酸铝[J]. 王为国,李青鹏,吕仁亮,马家玉,汪铁林,王存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4]氧化石墨烯制备及其结构表征[J]. 杨辉,赵小娟,赵建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5]纳米TiO2改性的环氧树脂涂层的防腐蚀性能[J]. 刘栓,赵霞,孙虎元,孙立娟,曹琨.  材料保护. 2014(01)
[6]Hummers法合成石墨烯的关键工艺及反应机理[J]. 任小孟,王源升,何特.  材料工程. 2013(01)
[7]锌、钙改性三聚磷酸铝防锈颜料的制备及应用[J]. 李硕,丁士文,花东栓,李幕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29)
[8]一阶RC电路教学的四步分析法[J]. 聂文艳,王仲根.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4)
[9]氧化石墨烯的合成及组装[J]. 李华静.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10]拜耳法赤泥制备三聚磷酸铝[J]. 陈星,刘应科,张建新,朱云勤,张頔,朱必学.  化工环保. 2012(01)

博士论文
[1]石墨烯缺陷的特点与应用研究[D]. 孙帅.天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海洋环境和弯曲荷载作用下涂层混凝土的防护性能研究[D]. 鞠涛.青岛理工大学 2018
[2]新型聚苯胺环氧树脂复合防腐涂料的制备及其涂覆体系防腐性能的研究[D]. 李俊.浙江大学 2016
[3]三聚磷酸铝复合生态防锈颜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 李硕.河北大学 2013
[4]防锈颜料三聚磷酸铝制备新工艺开发[D]. 李闪闪.郑州大学 2013
[5]由膨润土制备三聚磷酸铝和硅溶胶的工艺研究[D]. 张颍.合肥工业大学 2013
[6]氧化石墨烯及表面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的合成和应用研究[D]. 张文杰.湖南大学 2011
[7]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 党志敏.南京理工大学 2010
[8]有机重防蚀涂层耐蚀性能研究[D]. 杨丽霞.机械科学研究院 2002



本文编号:2962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962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3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