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量准确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05:37
  随着工业化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日益扩大,油品的各项性质的研究都必不可少,其中,对于汽油的蒸气压在冬季和春季要求小于90 kPa;夏季和秋季汽油的蒸气压值则要求小于70 kPa。国内外对于石油产品饱和蒸气压的测量有多种现行有效的测定方法,所以本文主要对石油产品饱和蒸气压的测量准确性进行研究,从石油产品蒸气压四种测试方法和试验条件入手,重复测定92#和95#汽油的蒸气压大小并计算出测量不确定度,继而选用稳定性调和油1#为研究对象,确定其扩展不确定度,并考察了其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对国内外现行的蒸气压四种标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四种测试方法遵循的基本原理相同,但准确性差异较大,雷德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范围分别为0.7 kPa3.2 kPa和2.4 kPa5.2 kPa;干法的分别为3.65 kPa4.00 kPa和5.38kPa5.52 kPa;微量法的分别在1.06 kPa2.05 kPa和2.11 kPa4.09 kPa之间;三级膨胀法其重复性范围在0.5...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量准确性研究


雷德法A程序气液室装置结构图

测试过程,气体室,气液,弹簧压力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1 -图2.2 雷德法测试过程Fig. 2.2 The Procedure of Reid Method Test表2.1 雷德法 A、B、C、D 四种测试程序比较Table 2.1 The comparison of Reid Method four test process程序 测压范围 结 构A 0 kPa~180 kPa气体室、单开口液体室、浴槽、波登弹簧压力计、 气液体室比 3.8~4.2B 0 kPa~180 kPa气体室、单开口液体室、半自动水平浴、波登弹簧压力计、气液体室比 3.8~4.2C >180 kPa气体室、双开口液体室、净重测定器、冰冷盘管、气液体室比 3.8~4.2D50 kPa 左右(航空汽油)结构同 A,气液体室比 3.95~4.05雷德法测定过程中由于未脱除空气,气体室内还包括空气和水蒸气,测定的蒸气压值往往大于物质实际饱和蒸气压[33]。

结构图,微量法,结构图


1-进样阀;2-样品输入口;3-测量室;4-真空管线;5-压力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加热模块;图2.4 微量法结构图Fig. 2.4 The structure of Mini Method2.2.4 三级膨胀法三级膨胀法适用于测定沸点不低于0℃,蒸气压值范围在7 kPa~150 kPa 的物质。从结构上看,三级膨胀法与微量法类似,结构简单(见图2.5),易操作,用液量少。除此之外,三级膨胀法利用活塞膨胀,改变测试室体积,可以测定样品在不同气液比下的蒸气压。其测试步骤包括将样品注入测试筒内,密封测试筒后,分三步将测试室扩大至设定倍数,根据每一次活塞膨胀后的压力值,计算得到测定中的空气分压。将温度升至设定值,测出总压值,减去空气分压,便是三级膨胀法测定的蒸气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xcel在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 王爱军.  计量技术. 2014 (09)
[2]HVP972型自动蒸气压测定仪准确测定石油产品的蒸气压[J]. 王艳星.  化工管理. 2014(14)
[3]煤液化油窄馏分饱和蒸气压研究进展[J]. 尹洪清,王辉.  洁净煤技术. 2012(05)
[4]三级膨胀法测定石油产品及烃类蒸汽压力标准试验方法的不确定度评估[J]. 谭曜,陈平,马中春.  广东化工. 2011(03)
[5]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J]. 沙吾列·沙比尔哈孜.  饲料工业. 2010(08)
[6]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统计量F的判断[J]. 阚莹,张正东.  中国计量. 2010(04)
[7]石油产品饱和蒸气压测定方法探讨[J]. 张永明.  广东化工. 2009(11)
[8]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J]. 李佳徽,李道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8)
[9]汽车尾气排放与大气污染[J]. 马涛.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7(02)
[10]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评价[J]. 艾承锦,彭明婷,杨雁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07(02)

硕士论文
[1]甲醇汽油稳定性与蒸发性研究[D]. 杨长春.西安石油大学 2013
[2]多组分石油产品的挥发性研究[D]. 朱莹.南京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40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140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6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