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型氧化铝层级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00:48
多孔纳米材料因其小尺寸特性和高比表面积特性,在化学催化、光催化、能源、传感检测等诸多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通过构建具有微孔、介孔和大孔结构的层级多孔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微介孔的高比表面积提供大量的反应活性位点,利用大孔结构提供的高效的传质通道促进反应物及产物的传输和转移,进而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γ型氧化铝材料具有独特的四面体和八面体相结合的晶体结构,它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较高的硬度也使得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制备γ型氧化铝的层级多孔结构,对于其作为催化载体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可控制备层级多孔γ型氧化铝材料并探索其作为功能载体的应用仍然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题。为此,本文采用高分子辅助溶胶-凝胶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相结合制备了γ型氧化铝的层级多孔结构,并探索了在催化剂固载化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γ型氧化铝层级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以异丙醇铝、乙酸和聚乙烯醇(PVA)的混合水溶液作为前驱体溶液,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PVA/AlOOH杂化层级多孔材料;进一步通过高温煅烧过程去除有机物,制备了层级多孔γ型氧化铝(HPA);通过改变实...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孔材料概况
1.1.1 多孔材料的简介
1.1.2 层级多孔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多孔氧化铝概况
1.2.1 多孔氧化铝特性以及用途
1.2.2 多孔γ型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3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概述
1.3.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原理
1.3.2 真空冷冻干燥法研究现状
1.4 论文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创新性
第二章 仪器与试剂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层级多孔γ型氧化铝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刚果红(CR)吸附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方法
3.2.2 吸附性能测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PVA含量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3.3.2 水量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3.3.3 煅烧温度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3.3.4 层级多孔γ型氧化铝吸附性能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层级多孔γ型氧化铝固载固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方法
4.2.2 催化性能测试
4.2.3 光催化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原位化学还原法制备Ag纳米粒子/γ型氧化铝层级多孔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3N4/γ型氧化铝层级多孔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4.3.2 气固反应法制备g-C3N4/γ型氧化铝层级多孔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4.3.3 水热反应和化学浸渍法制备层级多孔复合材料的初步探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成果情况
本文编号:3148643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孔材料概况
1.1.1 多孔材料的简介
1.1.2 层级多孔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多孔氧化铝概况
1.2.1 多孔氧化铝特性以及用途
1.2.2 多孔γ型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3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概述
1.3.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原理
1.3.2 真空冷冻干燥法研究现状
1.4 论文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创新性
第二章 仪器与试剂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层级多孔γ型氧化铝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刚果红(CR)吸附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方法
3.2.2 吸附性能测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PVA含量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3.3.2 水量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3.3.3 煅烧温度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3.3.4 层级多孔γ型氧化铝吸附性能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层级多孔γ型氧化铝固载固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方法
4.2.2 催化性能测试
4.2.3 光催化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原位化学还原法制备Ag纳米粒子/γ型氧化铝层级多孔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3N4/γ型氧化铝层级多孔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4.3.2 气固反应法制备g-C3N4/γ型氧化铝层级多孔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4.3.3 水热反应和化学浸渍法制备层级多孔复合材料的初步探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成果情况
本文编号:3148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1486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