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家具用水性聚氨酯漆干燥速率及漆膜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07:44
  水性木器漆具有无毒、安全、环保等特点,但是目前国内关于水性漆成膜与固化的核心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涂饰工艺技术、干燥技术等都有待继续提高和发展,而其涂饰和干燥等是家具生产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系统研究了漆料、基材、涂饰工艺和干燥工艺对水性聚氨酯漆表干时间、实干时间和漆膜硬度、附着力、耐磨性的影响,以阐明树脂、基材类型及涂饰工艺和干燥工艺与漆膜干燥成膜及漆膜质量的相互关系。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漆料的表实干时间及漆膜硬度、附着力、耐磨性很大程度受成膜树脂本身性能影响。本试验条件下,水性聚氨酯一(M1)在50°C、50%相对湿度下干燥速度最慢,M2和M3间区别不大;水性聚氨酯二(M2)漆膜硬度和附着力优于水性聚氨酯三(M3),分别达2H和0级,M1和M3分别都为H和1级,但M2漆膜耐磨性稍差;M2和M3的漆膜表面平整度相对较好,且M2的漆膜热稳定性较好。综合比较,M2较优。2)基材影响漆料干燥速率、漆膜硬度和附着力,但对漆膜耐磨性影响不大。其中,M2在水曲柳贴面胶合板和樱桃木贴面胶合板上的干燥速度最快,在红橡贴面胶合板上次之,在白橡及沙比利贴面胶合板上略慢;M2涂饰于樱桃木贴面胶...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家具用水性聚氨酯漆干燥速率及漆膜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水性涂料,成膜,示意图


阶段Ⅲ:此时缩水表面产生的力或表面张力起主导作用,聚合物界面分子链相互扩散、渗透、缠绕,粒子边界融合充分,从宏观上表现为形成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连续漆膜。这一阶段学者们为了分析其相互扩散过程,推测并提出了各种数学模型如Guinier 和 Summerfield 模型、Winuik 模型和 Goh 模型等[73],但是这些数学模型都是在假设分子链均匀分布的前提下提出的,还有聚合物需要符合扩散方程,因此这些数学模型最终计算出的扩散系数跟实际值相差较远,具有一定局限性。乳液:涂层中树脂颗粒分散状态 阶段Ⅰ:水分蒸发粒子紧密堆积

试件,涂饰工艺,木纹方向,漆膜性能


左右;(3)干燥,涂饰后的试件立即放入恒温恒湿箱(温度为 50°C、相对湿度为 50%、风速为 0.5 m/s)中进行干燥,时间约为 4 小时,随时记录试样的表实干时间;(4)打磨,待试样实干后,用 600#砂纸顺着木纹方向轻轻手动打磨涂层,直至试样表面平整并清除磨屑,再进行下一道工序;(5)实干后的试验板放置于室内环境中平衡 7 天后进行漆膜性能测试。具体涂饰工艺流程如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低聚多元醇软段结构水性聚氨酯膜的制备[J]. 姚路路,席涛,崔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05)
[2]水性木器漆常见施工弊病及解决方案[J]. 何冬梅,陈炳耀,毛秋燕,温海军,庞文武,罗国涛.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8(03)
[3]表面涂饰对杨木强化材TVOC释放影响的研究[J]. 邵亚丽,沈隽,邓富介,李永博,沈煕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2)
[4]丙烯酸水性漆的涂饰工艺及其对漆膜性能的影响[J]. 黄艳辉,赵畅,冯启明,常晓雅.  林产工业. 2018(01)
[5]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聚丙烯酸酯面漆漆膜性能评价[J]. 张岱远,申黎明,闫小星.  林业工程学报. 2017(05)
[6]2017年上半年中国涂料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环保政策分析[J]. China National Coatings Industry Association;.  中国涂料. 2017(08)
[7]2017年上半年我国木材进口市场概况[J]. 朱光前.  国际木业. 2017(08)
[8]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改性水性聚氨酯膜制备及膜性能[J]. 叶辉,席涛,姚路路,郝文涛,崔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7(07)
[9]水性丙烯酸酯在家装中的应用研究[J]. 李果.  塑料工业. 2017(06)
[10]水性木器涂料在家具涂装领域的干燥解决方案[J]. 林进辉,黄文敏,江宛芸,何国瑞,熊学军.  中国涂料. 2016(06)

博士论文
[1]MUF树脂浸渍杨木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和树脂固化特性研究[D]. 徐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2]家具用杨木板件的薄木贴面及其水性涂料涂饰工艺研究[D]. 路则光.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M公司工业涂料营销策略研究[D]. 徐晓明.吉林大学 2017
[2]水性涂料应用于木家具涂饰工艺的研究[D]. 陈秀兰.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7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277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