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静电纺丝法制备载氢溴酸高乌甲素/氧化锌复合微纳米纤维膜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13:51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可以简单、快捷的制备纳米纤维的常用手段,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等特性。结合静电纺丝技术与药物控释体系制备一种具有药物控释性能的静电纺丝载药体系,既可以负载多种多样的药物,同时,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特性,药物可以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均匀的分散在纤维上,有效的解决药物控释体系载药量低的难题,因此静电纺丝载药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用于控制药物释放体系的聚合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聚乳酸(PLA)、聚氨酯(PU)、聚己内酯(PCL)、聚苯乙烯(PS)、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高分子聚合物,这些聚合物作为控制药物释放体系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可以降低人体排异反应。随着对静电纺丝载药体系的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该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可以降低该聚合物对人体产生排异反应发生的概率。一般来说,一种药物用于药物控释体系的制备时,人体对该药物的吸收速率是由两点因素决定的,即药物自身的尺寸以及药物载体的尺寸,随着药物自身尺寸的减小以及药物载体尺寸的减小,...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静电纺丝法制备载氢溴酸高乌甲素/氧化锌复合微纳米纤维膜及应用研究


静电纺丝装置图

化学结构,伤口,药物


第1章绪论7有良好的吸收性,可以充分吸收伤口在鱼和过程中产生的组织渗透液;(3)伤口在愈合过程中,恒定的温度可以促进上皮组织的形成,因此还应具有能够维持伤口表面温度的性能;(4)可长时间储存;(5)使用过程方便;(6)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易引起人体的排异反应。传统的给药方式具有很多弊端,例如不具有药物控释性能,需对患处多次给药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但多次给药会对患处造成二次损伤,给伤口的愈合带来很大影响,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而静电纺丝药物控制释放系统通过调控参数,可以长期给药,同时控制药物在治疗浓度范围内,在降低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的同时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让患者更加便利。相比于传统敷料,静电纺丝载药体系有以下几个优点[65]:(1)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收性,其吸水率可达到17.9%-21.3%,而普通薄膜敷料的吸水率仅为2.3%。同时这种高吸水率可以使纤维维持创伤表面的湿润环境。(2)纤维的高孔隙结构使其具有选择渗透性,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可以有效的阻隔外界环境对伤口的感染。(3)纤维直径多在微纳米级别,这让纤维具有良好的三维贴合性,可以更严密的覆盖伤口,避免伤口感染;(4)具有无疤痕性,研究表明,电纺纤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皮肤的再生,电纺纤维敷料让伤口的无疤痕愈合成为了可能。(5)降低给药次数,使得患者更加舒适和便利。(6)相比于传统的给药方式,药物控释系统可以减少药物的毒性,降低对人体的危害。1.4材料简介1.4.1模型药物氢溴酸高乌甲素图1.2LAH的化学结构式Fig.1.1Chemicalstructureoflappaconitinehydrobromide

SEM图,纳米纤维,质量比,纤维


第2章PLA/PCL复合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形貌研究172.3.1.2不同质量比PLA/PCL复合微纳米纤维膜的形貌表征图2.1不同质量比的PLA/PCL复合微纳米纤维膜SEM图Fig.2.1SEMimagesofPLA/PCLcompositenanofibrousmembraneswithdifferentmassratios其中A、B、C为PLA/PCL的质量比为5/5,浓度分别为5%、10%、15%。D、E、F为PLA/PCL的质量比为7/3,浓度分别为5%、10%、15%。H、I、G为PLA/PCL的质量比为9/1,浓度分别为5%、10%、15%。图2.1给出了不同组分比(PLA/PCLw/w)下复合微纳米纤维的SEM照片。如图所示,在静电纺丝液的浓度都为10%时,随着PLA质量比的增加,得到的纤维粗细均匀,形貌光滑产生的微米级串珠以及串珠状纤维逐渐消失,且随着PLA质量比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也随之增大,这是因为纺丝液粘度随着PLA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更易成纤维;当PLA/PCL比为9/1时,随着纺丝液浓度由5%增加至10%时,得到的纤维直径逐渐均匀,但浓度为15%时,静电纺丝液粘度大,产生的纤维没有在静电场中得到足够的拉伸力以及拉伸距离,纤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LLA/PCL复合纳米纤维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J]. 林皓,刘瑞来,齐小宝,胡家朋,赵瑨云,付兴平.  高分子通报. 2019(06)
[2]PLLA/PVP纤维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J]. 刘瑞来,齐小宝,赵瑨云,付兴平.  高分子通报. 2019(04)
[3]Poloxamer188复合载多西紫杉醇聚L-乳酸电纺纤维的制备及表征[J]. 张天,刘阳,罗徐,崔银,王浩,程博闻.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9(02)
[4]静电纺丝制备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纤维及以其作载体的释药性能[J]. 司军辉,洪艺鸣,林禄银,吴宇航,崔志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6)
[5]聚合物熔体法制备纳米纤维技术研究现状[J]. 陈明军,张有忱,杜琳,李好义,丁玉梅,杨卫民.  纺织学报. 2018(12)
[6]静电纺定向纳米纤维及其组织工程支架应用研究进展[J]. 李博昱,刘呈坤,谭耀红,于群,孙润军.  化工新型材料. 2018(12)
[7]聚乳酸-羟基乙酸/胶原纳米载药膜的制备及释药性研究[J]. 陈丽,邵莹华,郑建华,赵芳,吴昌琳.  纺织导报. 2018(07)
[8]高压电性静电纺柔性氧化锌/聚偏氟乙烯复合纤维膜[J]. 李静静,卢辉,蒋洁,张思航,顾迎春,陈胜.  纺织学报. 2018(02)
[9]聚降冰片烯/聚乳酸共混物形状记忆效应的研究[J]. 肖雅,曲明,史新妍.  高分子学报. 2018(03)
[10]聚乳酸-聚己内酯/丝素蛋白三元复合纳米纤维膜支架的结构与性能[J]. 王利君,熊杰,骆菁菁,赵兴艳,赵新飞.  纺织学报. 2017(05)

博士论文
[1]海藻酸盐水凝胶粘附细胞于静电纺丝聚己内酯血管支架的机体研究[D]. 孙光孝(Kwang-Hsiao Sun).南京大学 2017
[2]近场纺丝制备聚合物微/纳米纤维及其应用研究[D]. 蒲娟.电子科技大学 2011
[3]Ⅰ型胶原/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共电纺构建三维组织工程支架[D]. 臧俊亭.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聚乳酸的合成及其纳米纤维蛋白缓释性能的研究[D]. 林彦.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00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300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