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附增强策略的二氧化碳电催化剂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16:06
使用清洁能源电化学还原CO2,可以将CO2转化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能够有效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因此,电化学还原CO2是一种新的能源储存和转化利用技术,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其中,催化剂对电化学还原CO2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CO2在水性介质电解液中溶解度低(约为30mM),造成CO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活化困难,从而影响了电化学催化还原CO2活性和选择性。为解决该问题,一些方法比如加压、离子液体以及调节pH等已经被报道。但这些方法存在设备复杂、工艺繁琐、成本较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CO2表面吸附增强策略,设计和制备新型的CO2电催化还原催化剂。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高性能的CO2吸附/活化氧化镁(MgO)基催化剂,采用有机配体修饰催化剂材料的方式,制备了具有高选择性的铜基催化剂。具体内容如下:(1)以P123和油酸钠(SO)作为软模板,使用2,4-二羟基苯甲酸(DA)和甲醛作为碳源,Mg(NO3)2·6H2O作为镁源,通过水热和碳化过程,制备了氧化镁锚定的中空碳球(HCS)复合材料(MgO/HCS)。所制备的材料具有中空多孔且MgO在HCS上均匀分布的特点,...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氨基酸修饰的Cu电极上C02转化成CxHy的示意图和FE图@]??.-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宄生学位论文???營—拳一??carbon?;?h?/?\?/??W\?/mm??一,一一??iJIIIMi1?〇r*Ph#fvtm??C.rbo?f?morlfebor?.??翁?1_'?一??OntfOwm?gmp¥*itK?%bmu?G^aph*t???图1-6不同维度的碳基材料[67]??Fig.?1-6?Different?dimensions?of?Carbon-based?materials??(1)杂原子掺杂:在碳基材料中引入杂原子[69],例如氮(N),硼(B),硫(S)??和氟(F)原子等,是用于提高电催化性能十分有效的策略。同样地,掺杂原子进入??碳骨架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策略,可以修改电子工作带和增加催化剂表面的电荷迁移??率,提高了?C〇2电催化性能。11皿1^等[68]报道了一种N掺杂多孔碳(NPC)材料,??NPC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还原C02制备C0的活性,具有-0.35?V较低的起始电位和??FE为98.4%,这一性能优于许多己报道的基于NPC的ERC电催化剂。??(2)构筑过渡金属-氮-碳结构:如前所述,金属催化剂可以分为四类,最后一种??类型的催化剂基本没有<:〇2催化活性,例如Ni、?6等[7()],但是通过将这些金属引入??碳骨架中,并形成金属氮碳(M-N-C)结构,可以获得优越的电催化性能。以上金属??储量丰富,廉价易得,具备大规模开发应用的潜能。金属原子与N原子键合并避免结??构中的金属与金属相互作用,所得的M-N-C结构是具有优异电催化活性的单原子催??化剂。与其他非均相催化剂不同,单原子催化剂显示出大大提高了活性和降低二氧
?第1章文献综述???化学还原C02,获得了高的HCOOH和CO产物选择性,如图1-7所示。研究结果表??明高活性源自超小的SnO的粒径增强了COf中间体的吸附能力,产物CO的高选择性??归因于导电炭黑中纳米颗粒的高密度矩阵造成了局部高pH环境,局部pH升高可抑??制甲酸形成而对C0生成速率的影响较校近期,Sun等[72]研究者制备了氮掺杂的碳??负载的氧化铜(CuO/NC)催化剂获得了法拉第效率为36%的产物C2H4选择性(-125??V?vs.?RHE)。研究表明,NC是优异的C02捕集材料,可以保持催化剂附近局部高浓??的C02微环境,促进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传输。此外,NC可以增加*CO在铜催化剂表??面的覆盖率,进一步促进了*CO的二聚作用,提高了产物C2H4的选择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催化剂与碳骨架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策略,用于提高电化学还原C02??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〇4?\400°C,4h??/?-CO,CO,?r??/?SnO/C??SnCI2?*?HCI??V'r.4〇〇°C.4h??SnO/C??图1-7?SnO/C和Sn02/C的合成示意图[71]??Fig.1-7?Schematic?diagram?of?the?synthesis?of?SnO/C?and?Sn02/C??1.4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电化学还原co2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产生的清洁能源电能,将co2??转化为CO、烷烃甲酸、醇类等物质,使得电能转化到这些能量密度大的燃料中,是??一种高效的储存电能的方式,因而表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技术因高过??电位,低电流密度和较差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电还原用氮掺杂碳基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J]. 朱红林,李文英,黎挺挺,Michael Baitinger,Juri Grin,郑岳青. 化学进展. 2019(07)
[2]仿生多孔MgO-TiO2合成及其光催化CO2还原性能(英文)[J]. 王芳,周勇,李萍,蒯立邦,邹志刚. 催化学报. 2016(06)
硕士论文
[1]多孔铜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CO2还原的研究[D]. 赵金虎.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3883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氨基酸修饰的Cu电极上C02转化成CxHy的示意图和FE图@]??.-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宄生学位论文???營—拳一??carbon?;?h?/?\?/??W\?/mm??一,一一??iJIIIMi1?〇r*Ph#fvtm??C.rbo?f?morlfebor?.??翁?1_'?一??OntfOwm?gmp¥*itK?%bmu?G^aph*t???图1-6不同维度的碳基材料[67]??Fig.?1-6?Different?dimensions?of?Carbon-based?materials??(1)杂原子掺杂:在碳基材料中引入杂原子[69],例如氮(N),硼(B),硫(S)??和氟(F)原子等,是用于提高电催化性能十分有效的策略。同样地,掺杂原子进入??碳骨架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策略,可以修改电子工作带和增加催化剂表面的电荷迁移??率,提高了?C〇2电催化性能。11皿1^等[68]报道了一种N掺杂多孔碳(NPC)材料,??NPC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还原C02制备C0的活性,具有-0.35?V较低的起始电位和??FE为98.4%,这一性能优于许多己报道的基于NPC的ERC电催化剂。??(2)构筑过渡金属-氮-碳结构:如前所述,金属催化剂可以分为四类,最后一种??类型的催化剂基本没有<:〇2催化活性,例如Ni、?6等[7()],但是通过将这些金属引入??碳骨架中,并形成金属氮碳(M-N-C)结构,可以获得优越的电催化性能。以上金属??储量丰富,廉价易得,具备大规模开发应用的潜能。金属原子与N原子键合并避免结??构中的金属与金属相互作用,所得的M-N-C结构是具有优异电催化活性的单原子催??化剂。与其他非均相催化剂不同,单原子催化剂显示出大大提高了活性和降低二氧
?第1章文献综述???化学还原C02,获得了高的HCOOH和CO产物选择性,如图1-7所示。研究结果表??明高活性源自超小的SnO的粒径增强了COf中间体的吸附能力,产物CO的高选择性??归因于导电炭黑中纳米颗粒的高密度矩阵造成了局部高pH环境,局部pH升高可抑??制甲酸形成而对C0生成速率的影响较校近期,Sun等[72]研究者制备了氮掺杂的碳??负载的氧化铜(CuO/NC)催化剂获得了法拉第效率为36%的产物C2H4选择性(-125??V?vs.?RHE)。研究表明,NC是优异的C02捕集材料,可以保持催化剂附近局部高浓??的C02微环境,促进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传输。此外,NC可以增加*CO在铜催化剂表??面的覆盖率,进一步促进了*CO的二聚作用,提高了产物C2H4的选择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催化剂与碳骨架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策略,用于提高电化学还原C02??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〇4?\400°C,4h??/?-CO,CO,?r??/?SnO/C??SnCI2?*?HCI??V'r.4〇〇°C.4h??SnO/C??图1-7?SnO/C和Sn02/C的合成示意图[71]??Fig.1-7?Schematic?diagram?of?the?synthesis?of?SnO/C?and?Sn02/C??1.4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电化学还原co2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产生的清洁能源电能,将co2??转化为CO、烷烃甲酸、醇类等物质,使得电能转化到这些能量密度大的燃料中,是??一种高效的储存电能的方式,因而表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技术因高过??电位,低电流密度和较差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电还原用氮掺杂碳基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J]. 朱红林,李文英,黎挺挺,Michael Baitinger,Juri Grin,郑岳青. 化学进展. 2019(07)
[2]仿生多孔MgO-TiO2合成及其光催化CO2还原性能(英文)[J]. 王芳,周勇,李萍,蒯立邦,邹志刚. 催化学报. 2016(06)
硕士论文
[1]多孔铜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CO2还原的研究[D]. 赵金虎.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3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3038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