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焰煤及其显微组分结构模型的构建及液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6 17:07
煤炭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煤炭的不清洁利用如燃烧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煤直接液化技术是将煤加氢转化为液体燃料油的清洁转化技术,这对平衡我国能源现状、维持能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以及保证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物质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在分子水平上,探究煤及其组分结构差异及其液化反应性,对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具有意义。本论文选择黑岱沟煤作为长焰煤代表,对长焰原煤及其镜质组、惰质组进行了分析表征,探究了三种样品的结构差异,并构建了三种样品的结构模型。在结构模型基础上,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热解及高压釜试验,探究了三种样品的液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镜质组含有较多的脂肪结构,原煤和惰质组含有较多的芳香结构。原煤结构中的芳香结构主要有芘、菲、萘、苯、吡啶及吡咯;镜质组结构中不含有芳环缩合程度较高的芘和菲,只含有芳环缩合程度较低的萘以及缩合度为零的苯、吡啶及吡咯;惰质组结构中,芳环缩合程度较高的芘、菲和萘含量较高,缩合度为零的苯环结构数量较少。此外,惰质组结构中不含有吡啶结构,只含有吡咯结构。构建的原煤、镜质组和惰质组结构式分别为C189H<...
【文章来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煤的经典化学结构模型((a)Fuchs模型(b)Given模型(c)Wiser模型(d)Shinn模型)
第4页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现煤结构性质,不能代表所有煤的特性,而且由于形成煤炭植物的多样化,演化过程的不连续性且演化时间的不同,这更使得对煤结构的了解变得困难。从煤的结构与构成成分来说,关于煤的构成的不同分子的了解始终是模糊与零散的,这些模型对实际工业生产指导有较大局限性。1.3.2 物理结构模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7型的能量构成、不同类型键的键长和键裂解能。王宝俊[40]构建了七个可以代表煤局部微观结构但又具有不同特性的结构模型,且基于这七个结构模型,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阐述了结构与相关性质的关系。杨晓林等[41]选择了五个与煤的化学结构和煤液化有关的模型化合物,进行热解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导电率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李芳,牛会永,李石林,朱豪. 安全. 2017(12)
[2]煤中不同显微组分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赵永超,倪小明,李全中. 煤矿安全. 2018(01)
[3]神东2-2煤镜质组大分子结构模型13C-NMR谱的构建与修正[J]. 贾建波,曾凡桂,孙蓓蕾. 燃料化学学报. 2011(09)
[4]煤岩显微组分性质的研究进展[J]. 李建亮,吴国光,孟献梁,谷天野,康虹. 中国煤炭. 2007(12)
[5]神府煤显微组分表面性质研究[J]. 段旭琴,王祖讷,孙春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7(05)
[6]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J]. 李文华,白向飞,杨金和,陈文敏,马伟伟. 煤炭学报. 2006(03)
[7]神府煤惰质组与镜质组的富集和可浮性研究[J]. 段旭琴,陈志刚,祁威,丁志杰. 选煤技术. 2004(04)
[8]中低变质程度煤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的XRD研究[J]. 罗陨飞,李文华. 煤炭学报. 2004(03)
[9]煤显微组分分子结构模型的量子化学研究[J]. 孙庆雷,李文,陈皓侃,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2004(03)
[10]煤岩组分与高压电选关系的研究[J]. 褚建萍. 选煤技术. 2003(05)
博士论文
[1]开滦煤显微组分分离及其富集物的特性研究[D]. 张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
[2]煤结构与反应性的量子化学研究[D]. 王宝俊.太原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46065
【文章来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煤的经典化学结构模型((a)Fuchs模型(b)Given模型(c)Wiser模型(d)Shinn模型)
第4页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现煤结构性质,不能代表所有煤的特性,而且由于形成煤炭植物的多样化,演化过程的不连续性且演化时间的不同,这更使得对煤结构的了解变得困难。从煤的结构与构成成分来说,关于煤的构成的不同分子的了解始终是模糊与零散的,这些模型对实际工业生产指导有较大局限性。1.3.2 物理结构模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7型的能量构成、不同类型键的键长和键裂解能。王宝俊[40]构建了七个可以代表煤局部微观结构但又具有不同特性的结构模型,且基于这七个结构模型,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阐述了结构与相关性质的关系。杨晓林等[41]选择了五个与煤的化学结构和煤液化有关的模型化合物,进行热解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导电率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李芳,牛会永,李石林,朱豪. 安全. 2017(12)
[2]煤中不同显微组分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赵永超,倪小明,李全中. 煤矿安全. 2018(01)
[3]神东2-2煤镜质组大分子结构模型13C-NMR谱的构建与修正[J]. 贾建波,曾凡桂,孙蓓蕾. 燃料化学学报. 2011(09)
[4]煤岩显微组分性质的研究进展[J]. 李建亮,吴国光,孟献梁,谷天野,康虹. 中国煤炭. 2007(12)
[5]神府煤显微组分表面性质研究[J]. 段旭琴,王祖讷,孙春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7(05)
[6]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J]. 李文华,白向飞,杨金和,陈文敏,马伟伟. 煤炭学报. 2006(03)
[7]神府煤惰质组与镜质组的富集和可浮性研究[J]. 段旭琴,陈志刚,祁威,丁志杰. 选煤技术. 2004(04)
[8]中低变质程度煤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的XRD研究[J]. 罗陨飞,李文华. 煤炭学报. 2004(03)
[9]煤显微组分分子结构模型的量子化学研究[J]. 孙庆雷,李文,陈皓侃,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2004(03)
[10]煤岩组分与高压电选关系的研究[J]. 褚建萍. 选煤技术. 2003(05)
博士论文
[1]开滦煤显微组分分离及其富集物的特性研究[D]. 张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
[2]煤结构与反应性的量子化学研究[D]. 王宝俊.太原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46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3460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