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柴油原料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对积炭形成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04:31
柴油原料的劣质化导致其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催化剂的积炭失活。目前关于柴油加工过程的积炭研究仍处于表面阶段,缺乏对掺炼体系不同原料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积炭形成过程的认识。鉴于此,本文选取直馏柴油和催化柴油作为反应原料,以硫化的CoMo/γ-Al2O3为加氢催化剂,在微型反应器上研究了 380℃时不同反应比例、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加氢量、有无催化剂等条件下积炭量及稳定自由基浓度的变化趋势,同时分别探讨了积炭和液相产物油的自由基浓度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了各个反应条件下液相族组成中芳烃(积炭前驱体)含量的变化。得出了如下结论:1.不同柴油原料的催化反应均为快速反应,0-1 min时,积炭和自由基快速生成,1-3 min时,二者生成逐渐变缓慢,3 min后二者生成都趋于稳定。不同柴油原料的热反应均无积炭的生成,缺氢条件下催化剂对柴油原料的加速脱氢是形成积炭的主要原因。催化剂上积炭量和自由基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关系。柴油催化反应积炭的生成遵循自由基机理。2.直馏柴油和催化柴油混合的反应体系,催化柴油是生成积炭的主要组分,轻质的直馏柴油对催化柴油的分散作用导致积炭在催化剂上的形成过程被抑制,从而...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我国柴油池的组成??
?第一章绪论???I??图1-4?1-己烯反应形成积炭的自由基机理??Fig.?1-4?Free?radical?mechanism?of?coke?formation?by?reacting?with?1-hexene??As_te:?一?—?_?Ar〇matic?s_e??HS-?H:?X??I免??—%??/?H#?iL?Rl/R2=const.?Asphaltene??-vvy_^/?R.?y??Generation?of?Hydrogen?Radical?/?Condensation??Dehydrogenation??1??Sludge??图1-5渣油热反应形成积炭的自由基机理??Fig.?1-5?Free?radical?mechanism?of?coke?formation?by?thermal?reaction?of?residue?oil??7??
?第一章绪论???6????.一■一Deposited?coke??5?___?"1?Suspended?coke??—^ ̄?Total?coke?▲??.?I?.?i?■?I?.?I?.?I?.?I?.?I?,?1?■?t?.?I?.???.??0?10?20?30?40?50?60?70?80?90?100??to?(?CTAR?)?/%??图1-8掺比对体系积炭生成的影响??Fig.?1-8?The?effect?of?mixing?ratio?on?the?formation?of?coke??1.4.5.2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Gualda等[41]在连续流动反应器上研宄了反应温度380°C、反应压力8MPa操作条??件下6-240?h内催化剂的变化。研究表明积炭在很短时间内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催化??剂上的碳含量从6?h的11?wt.%逐渐增加到240?h的14?wt.%,H/C比也相应地从0.84??下降到0.61。作者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积炭逐渐的向更脱氢的方式转化,即软炭向??硬炭的转化。Sawarkar等I42]研宄了阿拉伯混合真空澄油在反应温度430-475°C、反应??压力0.2?MPa、反应时间5-90?min条件下积炭量的变化,如表1-5所示。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积炭量就在越短时间内达到稳定。且当积炭生成达到饱和时,积炭量??会随着反应进程有小幅度的下降。作者认为这是长时间的高温反应会使包裹在积炭里??的挥发物脱去,从而导致了积炭量的减少。这与Safiri等[43]在反应温度440-550°C条??件下研究减压渣油的热反应得到的结论一致。??表1-5不同条件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9年油品市场维持低速增长态势[J]. 李文翎. 中国石油企业. 2019(Z1)
[2]柴油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J]. 郭春垒,范景新,臧甲忠,于海斌,李滨,王银斌. 化工进展. 2018(11)
[3]供给安全背景下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评价[J]. 吕靖烨,丁周香,李朋林.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2)
[4]直馏柴油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研究[J]. 侯亚洲,魏晓丽,毛安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10)
[5]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J]. 邹才能,赵群,张国生,熊波. 天然气工业. 2016(01)
[6]催化柴油加工路线选择及经济性分析[J]. 张寒,王吉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5(04)
[7]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积炭分析[J]. 刘勇军,邹瑜.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8]减压渣油掺炼煤焦油的共焦化性能研究[J]. 隆建,沈本贤,刘慧,凌昊,赵基钢.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2(02)
博士论文
[1]不同芳香性重馏分油对渣油加氢过程影响的研究[D]. 牛传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2001
硕士论文
[1]沥青质对渣油/煤焦油混炼体系加氢反应生焦的影响[D]. 孙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
[2]Mo-Co/γ-Al2O3催化剂柴油加氢脱硫初活性下降原因分析[D]. 魏亦明.华东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58832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我国柴油池的组成??
?第一章绪论???I??图1-4?1-己烯反应形成积炭的自由基机理??Fig.?1-4?Free?radical?mechanism?of?coke?formation?by?reacting?with?1-hexene??As_te:?一?—?_?Ar〇matic?s_e??HS-?H:?X??I免??—%??/?H#?iL?Rl/R2=const.?Asphaltene??-vvy_^/?R.?y??Generation?of?Hydrogen?Radical?/?Condensation??Dehydrogenation??1??Sludge??图1-5渣油热反应形成积炭的自由基机理??Fig.?1-5?Free?radical?mechanism?of?coke?formation?by?thermal?reaction?of?residue?oil??7??
?第一章绪论???6????.一■一Deposited?coke??5?___?"1?Suspended?coke??—^ ̄?Total?coke?▲??.?I?.?i?■?I?.?I?.?I?.?I?.?I?,?1?■?t?.?I?.???.??0?10?20?30?40?50?60?70?80?90?100??to?(?CTAR?)?/%??图1-8掺比对体系积炭生成的影响??Fig.?1-8?The?effect?of?mixing?ratio?on?the?formation?of?coke??1.4.5.2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Gualda等[41]在连续流动反应器上研宄了反应温度380°C、反应压力8MPa操作条??件下6-240?h内催化剂的变化。研究表明积炭在很短时间内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催化??剂上的碳含量从6?h的11?wt.%逐渐增加到240?h的14?wt.%,H/C比也相应地从0.84??下降到0.61。作者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积炭逐渐的向更脱氢的方式转化,即软炭向??硬炭的转化。Sawarkar等I42]研宄了阿拉伯混合真空澄油在反应温度430-475°C、反应??压力0.2?MPa、反应时间5-90?min条件下积炭量的变化,如表1-5所示。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积炭量就在越短时间内达到稳定。且当积炭生成达到饱和时,积炭量??会随着反应进程有小幅度的下降。作者认为这是长时间的高温反应会使包裹在积炭里??的挥发物脱去,从而导致了积炭量的减少。这与Safiri等[43]在反应温度440-550°C条??件下研究减压渣油的热反应得到的结论一致。??表1-5不同条件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9年油品市场维持低速增长态势[J]. 李文翎. 中国石油企业. 2019(Z1)
[2]柴油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J]. 郭春垒,范景新,臧甲忠,于海斌,李滨,王银斌. 化工进展. 2018(11)
[3]供给安全背景下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评价[J]. 吕靖烨,丁周香,李朋林.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2)
[4]直馏柴油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研究[J]. 侯亚洲,魏晓丽,毛安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10)
[5]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J]. 邹才能,赵群,张国生,熊波. 天然气工业. 2016(01)
[6]催化柴油加工路线选择及经济性分析[J]. 张寒,王吉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5(04)
[7]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积炭分析[J]. 刘勇军,邹瑜.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8]减压渣油掺炼煤焦油的共焦化性能研究[J]. 隆建,沈本贤,刘慧,凌昊,赵基钢.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2(02)
博士论文
[1]不同芳香性重馏分油对渣油加氢过程影响的研究[D]. 牛传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2001
硕士论文
[1]沥青质对渣油/煤焦油混炼体系加氢反应生焦的影响[D]. 孙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
[2]Mo-Co/γ-Al2O3催化剂柴油加氢脱硫初活性下降原因分析[D]. 魏亦明.华东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58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4588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