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Eu 3+ 掺杂球形荧光粉的超声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2 10:01
  Eu3+掺杂稀土氧化物荧光粉作为高效的红光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发光器件中。形貌、粒径是影响其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当荧光粉呈现球状形貌时,其不仅有着良好的流动性、分散性、高填充密度等性质,而且球状表面有利于减少光散射提高发光强度,所以球状形貌的荧光粉是一种应用于高分辨率显示屏的理想发光材料。目前Eu3+掺杂稀土氧化物荧光粉的主流制备方法为固相烧结法,该法不利于形貌与粒径的控制,其余可控形貌的制备路径,如湿化学法,却又操作繁琐,周期过长,无法一步生产和连续制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取历史最悠久、最典型的三种Eu3+掺杂稀土氧化物荧光粉:YVO4:Eu3+、Y2O3:Eu3+、YAG:Eu3+为目标产物及研究对象,采用喷雾干燥法以及超声喷雾干燥法为制备路径,一步制备得到形貌、粒径均可控的球形Eu3+掺杂稀土氧化物荧光粉并探讨了该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水热法结合喷雾干燥法两步制备工艺制得粒径分布在1~7 μm之间的类球状YVO4:Eu3+/SiO2复合材料。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典型的三价铕离子特征发射,其主要支配峰位于612 nm处,且其发光强度比水热法制备...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Eu 3+ 掺杂球形荧光粉的超声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图1.2喷雾干燥过程中成型机理示意图??14??

路径图,球状,材料,机理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Eu3+掺杂球形荧光粉的超声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性能研宄??当液珠中具有多种组分时,通过调整各组分浓度,或者调整各组分粒径亦可??得到各式形貌。如图1.3-R1所示,当材料A与材料B颗粒粒径相差不大时,二??者移动速率也相差无几,因此最后可以得到各组分均匀分散的球状复合材料,而??当材料A与材料B颗粒粒径相差过大时,大尺寸A材料颗粒会有着相较于小尺??寸B材料颗粒较慢的移动速率,从而导致了小尺寸B颗粒会优先到达液珠表面??并在表面析出,紧密排列,而大尺寸的A颗粒因为较慢的移动速率会被小尺寸??颗粒所包覆祝最终形成胶囊(石榴石)状的球状复合材料(图1.3-R2)。??均匀《合的??溶剂蒸发,顆粒自钽装渚剂蒸发,颡粒自组装??+??肢*式复合??瀋剂蒸发,软拉自组装洧剂蒸发,软拉自组装?S拉材14??图1.3喷雾干燥过程中成型机理示意图??多孔球状材料的制备则有两种路径。前驱体组分单一,浓度较低,雾化器喷??头口径较大可制备得到具有细小气孔的微孔(孔径<2?nm)球状材料(图1.4-R1)或??可在前驱体中加入有机化合物通过成型后的后续热处理得到介孔(孔径在2-50??nm)球状材料(图1.4-R2)。??产生气体,??〇.??〇0?并择发??。货??譬_爹錢_鬱??溶剂蒸发?干燥、扩散?微孔多?L球??[聲_??小浓戒??M?有机物顆粒、溶液?'混合物??#?^?^??通顆粒、溶液?w介孔¥球??图1.4喷雾干燥过程中成型机理示意图??15??

示意图,机理,过程,示意图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Eu3+掺杂球形荧光粉的超声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性能研宄??当液珠中具有多种组分时,通过调整各组分浓度,或者调整各组分粒径亦可??得到各式形貌。如图1.3-R1所示,当材料A与材料B颗粒粒径相差不大时,二??者移动速率也相差无几,因此最后可以得到各组分均匀分散的球状复合材料,而??当材料A与材料B颗粒粒径相差过大时,大尺寸A材料颗粒会有着相较于小尺??寸B材料颗粒较慢的移动速率,从而导致了小尺寸B颗粒会优先到达液珠表面??并在表面析出,紧密排列,而大尺寸的A颗粒因为较慢的移动速率会被小尺寸??颗粒所包覆祝最终形成胶囊(石榴石)状的球状复合材料(图1.3-R2)。??均匀《合的??溶剂蒸发,顆粒自钽装渚剂蒸发,颡粒自组装??+??肢*式复合??瀋剂蒸发,软拉自组装洧剂蒸发,软拉自组装?S拉材14??图1.3喷雾干燥过程中成型机理示意图??多孔球状材料的制备则有两种路径。前驱体组分单一,浓度较低,雾化器喷??头口径较大可制备得到具有细小气孔的微孔(孔径<2?nm)球状材料(图1.4-R1)或??可在前驱体中加入有机化合物通过成型后的后续热处理得到介孔(孔径在2-50??nm)球状材料(图1.4-R2)。??产生气体,??〇.??〇0?并择发??。货??譬_爹錢_鬱??溶剂蒸发?干燥、扩散?微孔多?L球??[聲_??小浓戒??M?有机物顆粒、溶液?'混合物??#?^?^??通顆粒、溶液?w介孔¥球??图1.4喷雾干燥过程中成型机理示意图??15??


本文编号:3471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471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5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