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提质对低阶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10:11
低阶煤具有高水分、高挥发分和高化学反应活性等特点,干燥后极易发生水分复吸和自燃现象,因此寻求有效的深度脱水提质技术是低阶煤利用的关键。在众多低阶煤提质技术中,水热脱水提质技术因其良好的脱水和深度提质效果成为近年来低阶煤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霍林河褐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水热脱水提质对低阶煤理化特性影响的同时,与氮气气氛下的热提质进行对比,重点关注提质低阶煤水分复吸及自燃特性变化。此外,为解决常规水热提质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煤水分离的实验方法对低阶煤进行饱和蒸汽条件下的提质处理,并与水热提质样品进行对比验证该技术可行性,通过不同形态水分作用效果差异初步探索水分在褐煤提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褐煤经水热提质后碳元素含量升高,氧元素含量下降,煤阶向高阶煤靠拢,表面形貌趋于平滑和致密,而氮气气氛下热提质作用对褐煤提质作用有限。水热提质煤样内部含氧官能团含量大幅降低,且随提质终温提高官能团脱除效果显著增强,脱除效果优于常规热提质。水热提质后低阶煤水分复吸能力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高于氮气热提质处理,随水热提质终温升高,提质煤样水分复吸能力进一步下降,这与褐煤内部含...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1.1.2 低阶煤应用前景
1.2 低阶煤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1.3 低阶煤脱水提质技术概述
1.3.1 蒸发干燥技术
1.3.2 非蒸发脱水技术
1.3.3 脱水提质技术比较及存在问题
1.4 水热脱水提质技术研究现状
1.4.1 低阶煤水热提质过程中化学结构变化
1.4.2 水分对低阶煤化学结构演变的影响
1.4.3 低阶煤热解/水解过程中化学结构变化
1.4.4 水热脱水提质技术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装置与分析测试方法
2.1 实验煤种
2.2 实验装置
2.2.1 褐煤水热提质装置
2.2.2 热处理及水分测量装置
2.3 分析测试方法及仪器
2.3.1 工业分析/元素分析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2.3.4 含氧官能团化学分析方法
2.3.5 水分复吸测量方法
2.3.6 燃烧特性分析
第3章 水热脱水提质对低阶煤理化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工况选择
3.2.2 实验步骤
3.3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煤质组成的影响
3.3.1 提质前后含水量变化
3.3.2 提质前后碳含量变化
3.3.3 提质前后氧含量变化
3.4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微观形貌的影响
3.5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含氧官能团含量的影响
3.5.1 FTIR表征结果
3.5.2 化学分析法表征结果
3.6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
3.6.1 环境湿度对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
3.6.2 提质终温对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
3.6.3 提质方式对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
3.7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饱和蒸汽条件下的提质作用探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工况选择
4.2.2 实验步骤
4.3 饱和蒸汽热提质对低阶煤煤质组成的影响
4.3.1 提质前后含水量变化
4.3.2 提质前后碳含量变化
4.3.3 提质前后氧含量变化
4.4 饱和蒸汽热提质对低阶煤微观形貌的影响
4.5 饱和蒸汽热处理对低阶煤含氧官能团含量的影响
4.5.1 FTIR表征结果
4.5.2 化学分析法表征结果
4.6 提质过程中水分作用机制探究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热法改性褐煤及含氧官能团与水相互作用的研究[J]. 刘红缨,郜翔,张明阳,朱彦敏,朱书全. 燃料化学学报. 2014(03)
[2]褐煤微波脱水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规律和界面改性研究[J]. 徐志强,辛凡文,涂亚楠. 煤炭学报. 2014(01)
[3]基于烟煤、褐煤的IGCC系统技术经济性对比[J]. 李政,梁心玉,薛亚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05)
[4]低阶煤脱水提质技术发展现状[J]. 虞育杰,刘建忠,王传成,胡亚轩,周俊虎,岑可法. 热力发电. 2011(09)
[5]我国电力行业褐煤利用探讨[J]. 冯蕾,武俊平. 应用能源技术. 2010(10)
[6]褐煤过热蒸汽预干燥探讨[J]. 蒋斌,李胜,梁国林. 电力技术. 2010(08)
[7]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 许红星. 中外能源. 2010(01)
[8]合理开发利用能源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 王家诚. 当代石油石化. 2009(10)
[9]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我国褐煤提质技术发展趋势初探[J]. 邵俊杰. 神华科技. 2009(02)
[10]低变质程度动力煤干燥提质的可行性研究[J]. 王俊香. 煤炭工程. 2008(09)
博士论文
[1]我国典型低品质煤提质利用及分级分质多联产的基础研究[D]. 葛立超.浙江大学 2014
[2]褐煤微波脱水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规律和界面改性研究[D]. 辛凡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
[3]低阶煤含氧官能团的赋存状态及其脱除研究[D]. 周剑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
[4]褐煤水热脱水提质制备高浓度水煤浆的基础研究[D]. 虞育杰.浙江大学 2013
[5]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D]. 李先春.大连理工大学 2011
[6]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D]. 赵卫东.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褐煤提质及其快速热裂解挥发分析出特性的研究[D]. 邹祥波.浙江大学 2013
[2]褐煤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及动力学分析[D]. 熊程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1
[3]不同水热解条件下煤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D]. 曾维薇.清华大学 2011
[4]蒙东褐煤热压脱水机理与经济性研究[D]. 李培.浙江大学 2011
[5]褐煤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量子化学研究[D]. 王三跃.太原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96574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1.1.2 低阶煤应用前景
1.2 低阶煤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1.3 低阶煤脱水提质技术概述
1.3.1 蒸发干燥技术
1.3.2 非蒸发脱水技术
1.3.3 脱水提质技术比较及存在问题
1.4 水热脱水提质技术研究现状
1.4.1 低阶煤水热提质过程中化学结构变化
1.4.2 水分对低阶煤化学结构演变的影响
1.4.3 低阶煤热解/水解过程中化学结构变化
1.4.4 水热脱水提质技术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装置与分析测试方法
2.1 实验煤种
2.2 实验装置
2.2.1 褐煤水热提质装置
2.2.2 热处理及水分测量装置
2.3 分析测试方法及仪器
2.3.1 工业分析/元素分析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2.3.4 含氧官能团化学分析方法
2.3.5 水分复吸测量方法
2.3.6 燃烧特性分析
第3章 水热脱水提质对低阶煤理化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工况选择
3.2.2 实验步骤
3.3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煤质组成的影响
3.3.1 提质前后含水量变化
3.3.2 提质前后碳含量变化
3.3.3 提质前后氧含量变化
3.4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微观形貌的影响
3.5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含氧官能团含量的影响
3.5.1 FTIR表征结果
3.5.2 化学分析法表征结果
3.6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
3.6.1 环境湿度对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
3.6.2 提质终温对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
3.6.3 提质方式对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
3.7 提质处理对低阶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饱和蒸汽条件下的提质作用探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工况选择
4.2.2 实验步骤
4.3 饱和蒸汽热提质对低阶煤煤质组成的影响
4.3.1 提质前后含水量变化
4.3.2 提质前后碳含量变化
4.3.3 提质前后氧含量变化
4.4 饱和蒸汽热提质对低阶煤微观形貌的影响
4.5 饱和蒸汽热处理对低阶煤含氧官能团含量的影响
4.5.1 FTIR表征结果
4.5.2 化学分析法表征结果
4.6 提质过程中水分作用机制探究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热法改性褐煤及含氧官能团与水相互作用的研究[J]. 刘红缨,郜翔,张明阳,朱彦敏,朱书全. 燃料化学学报. 2014(03)
[2]褐煤微波脱水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规律和界面改性研究[J]. 徐志强,辛凡文,涂亚楠. 煤炭学报. 2014(01)
[3]基于烟煤、褐煤的IGCC系统技术经济性对比[J]. 李政,梁心玉,薛亚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05)
[4]低阶煤脱水提质技术发展现状[J]. 虞育杰,刘建忠,王传成,胡亚轩,周俊虎,岑可法. 热力发电. 2011(09)
[5]我国电力行业褐煤利用探讨[J]. 冯蕾,武俊平. 应用能源技术. 2010(10)
[6]褐煤过热蒸汽预干燥探讨[J]. 蒋斌,李胜,梁国林. 电力技术. 2010(08)
[7]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 许红星. 中外能源. 2010(01)
[8]合理开发利用能源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 王家诚. 当代石油石化. 2009(10)
[9]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我国褐煤提质技术发展趋势初探[J]. 邵俊杰. 神华科技. 2009(02)
[10]低变质程度动力煤干燥提质的可行性研究[J]. 王俊香. 煤炭工程. 2008(09)
博士论文
[1]我国典型低品质煤提质利用及分级分质多联产的基础研究[D]. 葛立超.浙江大学 2014
[2]褐煤微波脱水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规律和界面改性研究[D]. 辛凡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
[3]低阶煤含氧官能团的赋存状态及其脱除研究[D]. 周剑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
[4]褐煤水热脱水提质制备高浓度水煤浆的基础研究[D]. 虞育杰.浙江大学 2013
[5]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D]. 李先春.大连理工大学 2011
[6]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D]. 赵卫东.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褐煤提质及其快速热裂解挥发分析出特性的研究[D]. 邹祥波.浙江大学 2013
[2]褐煤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及动力学分析[D]. 熊程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1
[3]不同水热解条件下煤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D]. 曾维薇.清华大学 2011
[4]蒙东褐煤热压脱水机理与经济性研究[D]. 李培.浙江大学 2011
[5]褐煤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量子化学研究[D]. 王三跃.太原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96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4965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