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乙氧基取代三嗪异双反应基反应性染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00:51
  反应性染料染色时,存在固色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温和条件下高固色率的染色,本论文通过提高反应性基团的反应活性从而提高其染色的固色率。本文通过设计在三嗪环中引入乙氧基,提高一氯均三嗪反应性基团的反应活性,使之与β-羟乙基砜硫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反应活性相匹配,从而提高氯三嗪型/羟乙基砜硫酸酯(KM型)双反应性基团染料及一氯均三嗪型(K型)单反应性基团染料的固色率,实现温和条件下高固色率染料的合成。合成了一种含有2-乙氧基-4-氯-s-三嗪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合成红、黄、蓝、橙四种颜色的染料共26支,并通过MS,FT-IR,UV-Vis表征染料结构。选择不同的发色母体以扩充色谱范围,收率均达75%以上。将合成的染料分别在60℃、75℃、90℃下通过浸染方法进行染色,在K/S值达到1/1色深的前提条件下,引入乙氧基的J-酸和γ-酸系列染料的最佳固色温度降至75℃,H-酸、吡唑啉酮磺酸和氨基C酸系列染料的最佳固色温度降至60℃。在最佳固色温度下,含乙氧基的KM型染料的竭染率和反应率均达90%以上,固色率均达87%以上,高于芳胺基和烷氨基取代的对比染料,含乙氧基的K型染料的竭染率、固色率及反应率也明显...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反应性染料简介
        1.1.1 反应性染料性质及特点
        1.1.2 反应性染料的分子结构
        1.1.3 反应性染料分类
        1.1.4 反应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反应机理
    1.2 反应性染料的优点与局限性
        1.2.1 反应性染料的优点
        1.2.2 反应性染料的局限性
    1.3 反应性染料在棉纤维上的染色过程
        1.3.1 反应性染料的上染
        1.3.2 反应性染料的固色
    1.4 提高反应性染料固色率的方法
        1.4.1 反应性基团改进
        1.4.2 增加反应性基团个数
        1.4.3 增加发色体个数
    1.5 本论文设计思想
2 乙氧基取代三嗪反应性染料及对比染料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2 染料中间体的制备
        2.2.3 J-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制备
        2.2.4 γ-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制备
        2.2.5 H-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制备
        2.2.6 H-酸双偶氮系列染料的制备
        2.2.7 吡唑啉酮磺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制备
        2.2.8 氨基C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染料中间体的合成与表征
        2.3.2 J-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2.3.3 γ-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2.3.4 H-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2.3.5 H-酸双偶氮系列染料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2.3.6 吡唑啉酮磺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2.3.7 氨基C酸单偶氮系列染料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2.4 小结
3 乙氧基取代三嗪反应性染料及对比染料的染色及性能测试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2 反应性染料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3.2.3 反应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及I/O值的计算
        3.2.4 反应性染料水解动力学的研究
        3.2.5 反应性染料在棉纤维上的染色
        3.2.6 染色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性染料的标准工作曲线
        3.3.2 反应性染料的溶解度及I/O值
        3.3.3 反应性染料的水解动力学结果
        3.3.4 反应性染料在棉纤维上的染色结果
        3.3.5 反应性染料的染色性能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所合成反应性染料的MS图
附录B 所合成反应性染料的UV-Vis图
附录C 所合成反应性染料的FT-IR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573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573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c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