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印迹识别材料的三唑磷仿生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图文】:
实验用缓冲液:10 mM PBS(pH 7.4),配制方法:0.27 g KH2PO4、1.14 g 无水 Na2HPO4、 NaCl、0.2 g KCl,调节 pH 至 7.4,然后用超纯水定容至 1 L;洗板液:PBST(0.05%吐温 20M PBS(pH 7.4);终止液:2 M H2SO4。.2.2 96 孔板表面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在透明 96 孔板表面直接合成分子印迹膜,合成步骤如下:称取 588 mg(2 mmol)三唑酮5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20 ml 乙腈(制孔剂)溶解模板,然后加入 1020 μL(12 mmol)M功能单体),室温震摇 30 min。随后加入 1916 μL(6 mmol)TRIM(交联剂)和 50 mgAIBN(剂),继续震摇 60 min。最后向 96 孔板中每孔加入 100 μL 的预聚合液,用封口膜封住板表在每个孔上扎一个小洞(既便于抽真空又可避免溶剂挥发过快),在真空干燥箱中真空 37℃合反应 24 h。聚合完成后,用超纯水和甲醇分别洗板 3 次以除去未反应的溶液。随后将 96 孔板浸入装醇/乙酸(7:1, v/v)的大烧杯中,放入超声机超声洗脱模板,直至用 HPLC 检测不出洗脱液有模板,然后再放入甲醇中超声 4 h 除去乙酸。作为对照,非分子印迹膜按上述步骤合成只加入模板三唑酮。分子印迹膜制备流程如图 2.1(a)所示。
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三唑磷分子印迹仿生酶联免疫吸附与讨论Ps 膜合成条件的优化IPs/NIPs 膜对三唑磷的吸附容量,对模板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及模板与交化。分别设置了几组不同的模板与功能单体比例(1:2, 1:3, 1:4, 1:5, 1:6)1:1, 1:2, 1:3, 1:4, 1:5)来合成分子印迹膜。结果见图 2.2(a)和图 2.2(b能单体比例为 1:6 时,印迹因子达到最大(1.17),同时当模板与交联剂比到最大(1.51)。(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57.3;TS207.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四霞;;分子印迹材料应用范围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年06期
2 姜如愿;龙泽荣;冉文生;苏玉红;;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7年04期
3 王玲;潘亚男;;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03期
4 胡文英;黄建辉;;叶蝉散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张进;姚桃花;王燕青;;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08期
6 杨挺;吴银良;李存;赵健;陈国;吕燕;;莱克多巴胺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7 黄运红;许杨;杜碧柏;何庆华;曹郁生;;分子印迹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肉中磺胺嘧啶(英文)[J];分析化学;2012年07期
8 信建豪;张翠利;张利娟;王欢欢;李锟;;基于分子印迹检测盒的智能手机血糖测定方法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9年07期
9 谢建军;王璐;李菊;丁博;曾广丰;王志元;陈文锐;;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按摩油类化妆品中16种多环芳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8期
10 邵燕;王良贵;韦祥庆;广霞;陈佳英;;分子印迹磁性固相萃取/GC-MS法检测大米中三环唑[J];广州化工;2017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玉峰;任雪芹;;新型分子印迹材料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食品与环境分析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许志刚;刘智敏;王联广;;分子印迹整体棒微萃取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塑料样品中的环境雌激素[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5年
3 董襄朝;杨芳芳;杨旭;;以抗原决定簇表面分子印迹法合成用于分析乙酰化修饰多肽的人工抗体[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5年
4 申峰;胡玉峰;任雪芹;;分子印迹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15年
5 马润恬;哈伟;陈娟;师彦平;;新型糖蛋白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A];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16年
6 杨亚军;刘希望;孔晓军;秦哲;杜文斌;李世宏;李剑勇;;奥司他韦分子印迹色谱柱的制备及初步评价[A];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16年
7 何艳冬;熊雪;吕运开;;限进介质-分子印迹磁性微球的制备及磁分散萃取奶样中的双酚A[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武小凤;薛敏;孟子晖;;17β-雌二醇分子印迹新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沈桂贤;徐志广;章小慧;;血管紧张素Ⅰ和Ⅱ的N端三肽分子印迹预作用的理论研究[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陈志强;李建平;黄环;张云;;基于酶放大效应的分子印迹碳糊修饰电极[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张明平;“分子印迹”期待叩响产业化“大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2 王晶;天津检验检疫局两项成果达国际水平[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朱海升 蔡光明;依据新技术提升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朦朦;基于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杨丽特;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表面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7年
3 胡美华;功能化Fe_3O_4的制备及其在食品/环境样品中染料和真菌毒素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4 王涵;分子印迹型吸附剂吸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5 陈志亮;氧化石墨烯-Fe(Ⅲ)@分子印迹复合材料模拟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6 李宁;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快速检测微生物活性及其毒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唐志民;表面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8 魏晓兵;新型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9 韩鸿萍;暗紫贝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在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0 雷建都;分子印迹分离技术[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思慧;基于分子印迹识别材料的三唑磷仿生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高远莉;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评价及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汪雨龙;有机磷溶胶—凝胶分子印迹涂层固相微萃取/阵列固相微萃取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张燕;改性聚丙烯酰胺冰胶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5 王红梅;基于多孔材料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6 王彤彤;化学修饰电极在大气羟基自由基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7 张朋杰;外泌体分子印迹材料的研究和应用[D];郑州大学;2018年
8 郭晓阳;基于分子印迹材料的纤维涂层的制备和针式萃取装置的开发[D];吉林化工学院;2018年
9 张瑞星;基于纳米金及石墨烯材料的喹诺酮类分子印迹传感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方孟瑶;碳点基温敏型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识别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2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4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