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6:52
【摘要】:“五味调和”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饮食审美理念。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五味进行饮食调味,并依据当时的阴阳五行文化,创造出五味调和的饮食理念。直到今天,中国人的饮食调味还是离不开这五种味道,可见“五味调和”理念对中国人的饮食观影响之深。作为一个中国饮食文化特有的审美范畴,味觉审美在审美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味觉不像视觉和听觉那样直观精确,却比任何一种感官都更能唤起人的审美想象。正是因为味觉感受的妙不可言,人们倾向于将味觉上升到感官世界以外的精神境界进行讨论,丰富了味觉审美的文化内涵。在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对五味调和的研究主要是从养生功能的角度进行研究,或是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讨论“味”的审美范畴,而本文将把五味调和中的味审美作为着力点,研究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及审美应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五味调和饮食理念的融变与转型。 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入手,根据文献资料梳理五味调和的历史发展脉络,还原五味调和的理论原型,将五味调和饮食理念的历史发展情况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先秦时期)、形成期(秦汉时期)和演变期(汉代以后)。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可以发现五味调和是以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为理论模型建立的饮食调味理论体系,它通过五行模型与世间万物取得广泛的联系,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理论根源上说,五味调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饮食理念,它符合中国人的人生观、文化观和价值观,这是五味调和审美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五味调和审美功能实现的过程是对食品味本体的艺术化加工,将人的主观情感与食品的客观属性结合,使味本体脱离自然性味的形式,转化为能够体现人的意识、满足人的需求的精神产品,体现其艺术价值。然而进入现代以来,传统饮食文化受到科学化的挑战:复合调味品的产生,简化了五味调和的工艺实践;多元文化与个性解放动摇了五味调和在食品美学领域的主导地位,现代科学和营养学的兴起更是对传统饮食理念的科学性产生质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五味调和必须融合新的观念,摒弃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传统饮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唯一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S9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居;;美与和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崔涛;我国古代美意识的起源探论[J];甘肃高师学报;1999年04期

3 王远坤;饮食之味觉及其美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唐海燕;;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陈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饮食化批评渊源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郭志;羽中;;浅谈菜肴制作过程中的调味[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7 赵巍;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J];理论导刊;1993年11期

8 芮顺淦;;从中国传统伦理看“和”文化的心理基础[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徐晓庚;古典味觉美学理论探微[J];求是学刊;1993年03期

10 李西建;当代美学的价值重构及其功能[J];求是学刊;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峰;中国饮食文化的心理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许丙泉;从快感到美感[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南伟;论阴阳五行之起源[D];青岛大学;2006年

2 耿峰;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高云霞;美感功用性的现代阐释[D];西北大学;2008年

4 吴凡;古典文学语境中“味”的语义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焱;论近世中西文化视域下中国饮食文化之新变[D];江南大学;2008年

6 邹一;大众文化的审美存在与审美现代性批判[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丰琼;董仲舒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4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94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