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采后丙酸钠处理对南果梨果实后熟及青霉病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11 01:33
【摘要】:丙酸及其盐类是一种有效、廉价的霉菌抑制剂,其效能甚至高于山梨酸和甲酸,不仅易于处理和使用,且不具有腐蚀性。本论文以南果梨果实为材料,采后用丙酸钠溶液浸泡处理,研究丙酸钠处理对果实致病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抑制作用和对南果梨果实后熟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丙酸钠(1.0、2.0、3.0 g/L)显著抑制了扩展青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丙酸钠处理对损伤接种南果梨果实P.expansum病斑扩展的抑制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相比,1.0 g/L丙酸钠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发病率。(2)常温贮藏期间,丙酸钠处理显著提高了南果梨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lu)的活性;加快了原果胶的分解,导致可溶性果胶含量显著上升,降低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结果显示,丙酸钠处理后的可溶性果胶降解速度快,结构较对照松散。(3)与对照相比,丙酸钠处理加快了南果梨果实乙烯的释放,提高了呼吸强度,促进了硬度、叶绿素、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和失重率上升,但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保持相同的趋势,在贮藏第0-6 d,丙酸钠处理高于对照,在9-18 d之后丙酸钠处理低于对照组。同时,提高了色差中a*值,降低了b*值,加速了南果梨的黄化,并且保持了L*值。综上所述,丙酸钠对P.expansum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有效控制南果梨果实采后青霉病的发生;采后丙酸钠处理对南果梨果实具有一定的催熟作用,但不会降低果实品质。因此,丙酸钠可以作为一种果蔬催熟剂使用。
【图文】:

青霉病,果实,症状,棒曲霉


采后丙酸钠处理对南果梨果实后熟及青霉病的影响变质,在潮湿环境下,有黄色、褐色或绿色病斑和白色菌丝,腐烂从果皮到果肉逐渐深入,,呈漏斗状,腐烂的果肉有土腥味[78,80]。受到青霉菌侵染的果实体内会产生棒曲霉毒素,而棒曲霉毒素具有致突变、遗传、神经和免疫系统毒性[79],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菌落形态,扩展青霉,菌落形态,孢子


8图 1.2 扩展青霉的孢子和菌落形态[81]Fig. 1-2 Spores and colony morphology of P. expansum青霉病的方法法和一般公认安全化学物质处理杀菌剂机制明确、效价高等优点,目前为了减少果实的然是控制真菌病害的主要手段,如仲丁胺、苯并咪唑类唑等新型杀菌剂,可有效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生长,可通浸泡的方法减轻果实贮藏期间病害的发生,在控制病害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5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兵;;丙酸钠在月饼防霉中的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0年Z1期

2 廖耿;陈仪准;;食品添加剂丙酸钙、丙酸钠试验报告[J];广州化工;1987年01期

3 崔海萍;蒋轩;周Oz;李亚鹤;庄艺协;林仕鸿;黄翠莉;綦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糕点、糖果、月饼中的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年12期

4 梁宝爱;;食品中防腐剂丙酸钠、丙酸钙检测方法的研究[J];现代仪器;2009年04期

5 王胜宝;赵文洋;孙瑞泽;张耀玲;王艳龙;陈永刚;黄重;;丙酸钠处理对桑葚保鲜效果的研究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19年06期

6 杜巧云,吉素宁;新型表面活性剂2-十四烷氧基丙酸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1999年05期

7 Т.Кусова ,张永明;生长促进剂[J];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1984年03期

8 ;江西赣州年产20万吨丙酸钠建设项目[J];乙醛醋酸化工;2013年12期

9 ;巨化兰溪农药建设50t/a四氟丙酸钠[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3年01期

10 耿继原;李向东;贾进章;苏大勇;耿志超;;四氟丙酸钠合成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竹天;宋凤英;高鹤娟;;食品中丙酸钙、丙酸钠含量分析方法[A];北京食品学会青年科技论文集[C];199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斌;采后丙酸钠处理对南果梨果实后熟及青霉病的影响[D];渤海大学;2019年

2 刘庆刚;N-月桂基-β-亚氨基二丙酸钠在家居清洁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亚洲;纳他霉素产生菌的选育及其胞外调控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冠群;纳他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3年

5 王娜;埃博霉素B的发酵工艺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6 储成亮;前体对麦白霉素合成组分的影响以及代谢机理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安华燕;有机碳营养浸种剂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王伟;碳源及电子受体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欧丽英;多级AO工艺脱氮及其N_2O释放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10 王晓冲;弥拜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7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07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