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果穗植物化学物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10.9
【图文】:
图 2-1 总黄酮测定流程图Figure 2-1 Determination process of total flavonoids by SBC2.3.6 测定甜玉米果穗各部分的植物化学物组成参照之前报道的文献[112, 113]并加以修改,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定量测定甜玉米果穗各部分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多酚、黄酮类)。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系统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Waters 2998)、自动进样器(Waters 2707)和液相色谱泵(Waters1525)组成。实验中采用 C18 柱(4.6×150mm,5μm,Waters)其中测定波长为 370 nm,254nm 和 280nm;流动相为 A 相(含 0.1%三氟乙酸的水溶液),B 相(乙腈);测定温度为 35℃;测定流速为 1.00mL/min;游离态提取物进样量为 45μL,结合态为 30μL。设定梯度洗脱程序为:0 5 min (90%A),5 20 min (90 75%A),20 25min (75 65%A),25 31 min (65 42% A),31 34 min (42 40% A),34 40 min (40 10% A), 40 50 min(10 90%A),50 60 min (90%A)。标准曲线方程如表 2-3 所示。结果表示为每 100g 样品
图 2-3 各抗氧化性指标的相关性热图Figure 2-3 The heat-map of correlation among antioxidant indexes注:*表示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2 主要成分分析(PCA)要成分分析可以将多指标的复杂问题简化,在降维的同时保留原指标的大少人为干扰,使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客观。分析结果将变量(加载图)分数图)显示到 x-y 平面上。其中,横坐标对应主分量(PC1),纵坐标量(PC2),根据在坐标轴上投影的数值确定对主成分的贡献值。位于同的样本对象和变量关联紧密[130]。实验中玉米穗各部分共有 6 个样本(CB、CJ、CR、CC、ICS、MCS),(总多酚、总黄酮、PSC 值、CAA 值(no wash)、CAA 值(wash)、没食对香豆酸、羟基香豆素、阿魏酸、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香豆素)进析,结果如图 2-4 所示。由表 2-8 可知,5 个主要成分的累积方差对原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扬;刘洋;周鸿立;;玉米苞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J];吉林农业;2015年06期
2 王立峰;陈静宜;谢慧慧;王玉梅;石嘉怿;梁正昌;刘瑞海;鞠兴荣;袁建;;薏米多酚细胞抗氧化及HepG2细胞毒性和抗增殖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14期
3 刘敏轩;陆平;;中国谷子育成品种维生素E含量分布规律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和类胡萝卜素的相关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3年03期
4 赖富饶;李臻;吴晖;李晓凤;;甜玉米芯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2年01期
5 张沐新;刘银燕;孙薇;杨晓虹;王广树;;玉米苞叶中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11期
6 刘拥海;俞乐;王若仲;彭新湘;萧浪涛;;抗坏血酸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及其缺失突变体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1年09期
7 郭长江;顾景范;;植物化学物及其生物学作用[J];营养学报;2010年06期
8 刘学铭;陈智毅;唐道邦;;甜玉米的营养功能成分、生物活性及保鲜加工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谭斌;谭洪卓;刘明;田晓红;李爱科;林家永;;粮食(全谷物)的营养与健康[J];中国粮油学报;2010年04期
10 吴克伟;赵晓燕;李应彪;马越;张超;牟杰;;XAD-7HP大孔树脂纯化紫玉米苞叶花色苷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烨辉;玉米胚蛋白多肽的制备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9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1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