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荔枝特征香气组分鉴定及热加工对荔枝汁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55.1
【图文】:
五个品种荔枝汁理化特性及特征香气成分的研究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分别取 0.5、1.0、1.5、2.0、2.5 mL 葡萄糖标准样品溶液定容至 10 mL,配制成质量浓度为 0.1、0.2、0.3、0.4、0.5 g/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分别移取 1 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于 10 mL 试管中,加入 2 mL DNS 溶液,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显色反应 3 min 后,测定在 540 nm 波长处吸光度。葡萄糖标准工作曲线见图 2.1。
152.3.2 五种荔枝香气感官评价分析由五种荔枝汁香气特征剖面(图2-2)可知,五种荔枝汁整体特征香气强度相近,分为“甜香”、“水果香”、“青瓜味”、“青草味”、“花香”以及“柑橘香”等6个香气属性;妃子笑“果香”的香气强度最大,其次分别为糯米滋、玉荷包、淮枝以及桂味;“花香”属性中,妃子笑的香气强度最高,糯米滋、玉荷包、桂味的香气强度与妃子笑差距不大,淮枝则远低于其他四种荔枝汁;妃子笑、玉荷包和糯米滋“青瓜味”属性的香气强度远高于桂味和淮枝,其中妃子笑的强度最高;淮枝、妃子笑和玉荷包的“甜香”属性的强度高于糯米滋与桂味,其中淮枝的“甜香”强度最大;桂味的“柑橘香”强度最大,其次为妃子笑、玉荷包和糯米滋,淮枝强度最低;五种荔枝汁在“青草味”属性的强度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一曼;程拯艮;樊明涛;;谷胱甘肽添加对贮藏猕猴桃酒香气成分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08期
2 魏永义;王飞;;食醋香气成分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1年11期
3 崔殿文;杨婀娜;;果蔬香气成分的变化[J];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4 叶乃兴;乌龙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1988年02期
5 王杰;食品香气成分的分析方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8年06期
6 林正奎;华映芳;;甜橙贮藏过程香气成分变化[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年06期
7 沈生荣,杨贤强;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研究[J];福建茶叶;1989年04期
8 陈虹;贾林青;杨桂秋;张峰;;食品中香气成分的检测研究进展[J];检验检疫学刊;2017年01期
9 刘婷;罗秀华;孙晶;高丽华;;酱油中香气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方法[J];中国调味品;2014年04期
10 陈冰丹;陈明;罗娜;;啤酒中酒花香气成分检测及应用的研究[J];中外酒业·啤酒科技;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瑶;蒲彪;刘云;;枇杷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变化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张瑶;蒲彪;刘云;;枇杷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变化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严赞开;赖宣;黄玉细;张天仙;;佛手果在腌制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A];中国化学会第9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王丽丽;夏会龙;;不同花期茶树花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裘姗姗;王俊;;基于气质联用技术对加工贮藏过程柑橘汁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贾惠娟;张晓萌;李斌;;果实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蒲彪;张瑶;;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枇杷酒香气成分的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夏亚男;王颉;;红枣白兰地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蒋耀庭;;电场对香气成分的影响[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燕;李帅;吴鸣建;;烟草中主要香气成分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勤操;代谢组学联合蛋白组学解析白茶的品质形成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涂正顺;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采后果实、发酵果酒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孙海楠;菊花及近缘种属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鉴定及合成机制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苟才明;粮酿兼用玉米种质评价、品种筛选及优化种植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海翔;超高压处理对鲜榨橙汁香气的影响及异味控制措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杨华峰;银朗姆酒风味形成及氨基甲酸乙酯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张春林;泸州老窖大曲的质量、微生物与香气成分关系[D];江南大学;2012年
8 王贵章;乙烯对采后低温冷藏桃果实香气合成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昊澄;不同品种荔枝特征香气组分鉴定及热加工对荔枝汁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9年
2 魏劲松;葛根酒发酵工艺及品质分析研究[D];西华大学;2019年
3 任晓宇;红枣白兰地特征香气成分及烘烤柞木片催陈效果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4 齐晓茹;红枣白兰地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及真菌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5 李冲;i*柑果酒酿造工艺及其香气成分与货架期研究[D];吉首大学;2018年
6 赵楠;烘焙枣茶挥发性成分的全二维GC-MS分析及烘焙温度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7 陈志达;白茶风味品质的物质基础与量化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8 黄苏婷;红糖香气成分鉴别及其溯源初探[D];广西大学;2018年
9 程娇娇;不同年份赊店酒香气模型的建立及其对比分析[D];河南科技学院;2018年
10 尹洪旭;栗香绿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721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2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