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直孔藏纸毒理学安全评价及抑菌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1:12
【摘要】:藏纸是指以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根为原材料,采用西藏传统民族工艺技术制作的手工纸。藏纸因具有丰厚的文化属性和抗菌、防霉、耐久耐用等特性,而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特别是天生抗菌,使其成为抗菌纸开发的优良选材。但因藏纸原材料瑞香狼毒为有毒植物,一般认为其成品纸依旧具有一定毒性。因此,藏纸朝着抗菌纸方向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毒理学安全性及抑菌性在评价和研究上的空白。本文选取直孔藏纸为材料,通过开展化学特性、微生物检测,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及抑菌性能研究,目的为藏纸功能特性研究、产业化发展及瑞香狼毒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直孔藏纸化学特性及微生物检测:依据档案纸耐久性和耐用性国标(GB/T24422-2009),检测出直孔藏纸高锰酸钾值11.85 mL/g,对应卡伯值17.75,符合档案文献纸一般要求,作为档案纸开发具备一定优势;碱保留量0.268 moL/kg,不符合≥0.4moL/kg国标要求,藏纸耐久性可能与西藏特殊环境和原材料所含功能物质有关;pH 7.3呈弱碱性,有利于减缓纸张纤维素降解,确保纸张长时间性能稳定;对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直孔藏纸携带细菌、真菌均未超标;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等致病菌均未检出。2.直孔藏纸毒理学安全评价: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开展动物实验,得出直孔藏纸对家兔的皮肤最高刺激指数为0、无刺激性反应;对豚鼠的皮肤变态反应致敏率0%、致敏强度极轻。经切片观察,二者试验直孔藏纸受试区皮肤病理组织学均无异常变化。因此,直孔藏纸可以安全使用。3.直孔藏纸抑菌性能研究:直孔藏纸在抑菌圈试验中,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表现出抑制性,存在眼观可见抑菌圈,而同等条件下雪梨纸、宣纸、新闻纸和滤纸无明显抑菌圈。在顶空气相色谱试验中,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直孔藏纸抑菌率42.07±0.026%、雪梨纸16.14±0.021%、宣纸12.09±0.046%和新闻纸8.19±0.021%;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直孔藏纸抑菌率29.64±0.026%、雪梨纸18.94±0.046%、宣纸15.29±0.020%和新闻纸8.13±0.015%;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直孔藏纸抑菌率37.42±0.035%、宣纸17.67±0.035%、雪梨纸13.78±0.023%和新闻纸8.58±0.020%。直孔藏纸对于三种菌的抑菌率同等条件下显著高于其他3种纸张。直孔藏纸醇提取物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在268 nm处与芦丁标准品有共有吸收峰,且功能物质总黄酮含量为0.042%。含有总黄酮类物质可能是藏纸具有抑菌性的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766
【图文】:

图文,载体,传承发展,蔡伦


新时代的更好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纸历史沿革及现状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图文载体的寻找与使用(王菊华出现之前,图文载体多种多样。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例,古巴比伦人的的纸莎草、古印度人的贝树叶以及我国商朝的甲骨、西周的青铜器和、木椟等(索朗仁青等 1996),或者因为笨重、或者因为昂贵、或者终究不是图文书写的最佳选材。公元 105 年(东汉元兴元年),以植物蔡侯纸”由蔡伦发明以来,造纸术才真正成形。随着造纸术从中国向见图 1-1),图文载体以纸为主才逐渐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苏发祥 2产和广泛使用,使图文记载简牍繁复的历史就此揭过(孙丽芹等 200的记录和传播在载体上实现了改革和突破,而且对于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当然,在文化的交流互动中,造纸术被广本身也在工艺和材料等方面实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与创新。

藏区,范围图,来源,藏民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整个藏民族特有的图文载体,在整个藏区(见图 1-2)的历史上长政府公文、档案卷宗书写和印刷,而且还以藏钞、药品包装、藏式,广泛存在于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 1300 多年的历史作为藏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纸与雄伟的布达拉宫、辉煌传佛教和绚丽的康巴服饰等“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构化,涵养着藏民族上千年的特有文明。因此,梳理、了解和探究步发展藏纸、研究藏民族及藏区文化意义重大且深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声;;藏纸技艺传承人[J];国画家;2017年03期

2 臧跃军;;《心灵佛光(十四)》[J];现代艺术;2018年05期

3 卢明文;;传承千年的藏纸工艺[J];中国西藏;2017年04期

4 蔡梦玲;张美芳;;藏文档案修复常用藏纸的性能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8年04期

5 本刊讯;;西藏新研制仿动物皮藏纸获专利[J];纸和造纸;2014年12期

6 ;西藏新研制仿动物皮藏纸获专利[J];福建纸业信息;2014年21期

7 索朗仁青,齐美多吉;浅析传统藏纸生产工艺及开发前景[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6年01期

8 德庆卓嘎;瘳勤;;异彰纷呈的藏纸[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9年01期

9 索朗旦增;;藏纸的起源与形成[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8年02期

10 铁性草;;濒临消失的藏纸制作工艺[J];纸和造纸;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许建辉;;馆藏纸质文物管理现状综述[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2 王敏英;;颐和园藏纸绢质文物在修复中施以保护技术的探讨[A];中国文物修复通讯(第17期)[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顾承智;藏纸的前世今生[N];中国青年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谢筱纯;藏纸:千年文明的见证者[N];西藏日报(汉);2018年

3 本报记者 鹿丽娟;尼木藏纸:承载千年墨香[N];西藏日报(汉);2018年

4 本报记者 王雅慧 王雨霏;藏纸:雪域高原的历史手札[N];西藏日报(汉);2017年

5 刘文涛;多些“西藏特色”产品[N];西藏日报(汉);2017年

6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潘鲁生;青藏民艺行走(之一)[N];人民政协报;2017年

7 杨子彦;让藏纸走出“V缤尽盵N];西藏日报(汉);2016年

8 本报记者 廖云路;让藏纸走出深闺[N];西藏日报(汉);2014年

9 记者 次旦卓嘎;首届中日韩造纸史研讨会召开[N];西藏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廖云路;记录千年文明的手札[N];西藏日报(汉);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丹;直孔藏纸耐久性与耐用性评价及防霉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张水平;直孔藏纸毒理学安全评价及抑菌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白晓慧;藏族传统工艺的开发与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肖静;藏族造纸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2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22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