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单纤维去污测定法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05:13
【摘要】:随着日用洗涤剂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对于洗涤剂去污能力的检测需求也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开发新型洗涤产品,需发展更具直观的去污效果测试方法。现有的国标测试方法以及实验室研究测试方法虽然能够定量准确的测试洗涤产品的去污力,却不能直观地监测洗涤过程中污渍在载体上的变化。针对该缺陷,本课题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可拍摄获取荧光图像的功能,以单纤维为研究对象,用特定荧光素标记污渍,直观地监测污渍在单纤维上被洗去的过程,通过对所获得的荧光图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图像和数据的分析结果综合评价洗涤剂去污效果。这种新型方法具有可直观观察、可过程模拟、可定量分析的特点。(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单纤维去污测定法的建立:样品准备(沾污---污渍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拍摄---洗涤---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拍摄---整理图片---进行去污性能评价。样品准备情况如下:以大豆油渍作为典型的油性污渍,用尼罗红进行荧光标记;以纯牛奶作为典型的蛋白类污渍,用异硫氰荧光素进行标记。通过对这两种典型污渍模拟洗涤的研究,建立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单纤维去污测定法。(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单纤维去污测定法的可行性研究。从其测试效果、适用性、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有效性等方面考虑。为了研究这种新型方法的测试效果,拓展其适用性,分别测试了其在五种液体(Tide free、LAS/AEO-9(1:1 wt%)、AEO-9、LAS、水)和三种单纤维上(棉、黏胶、涤纶)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它们的去油污性能可以通过图像和定量数据结合评价,直观准确,且污渍被去除的过程可以通过一系列图片实现直观可见,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的去污过程和结果不直观的弊端。其中,Tide Free在棉、黏胶、涤纶单纤维上的去油污指数分别为52.46%、51.87%、75.54%,表明这种新型方法具有很好的评价效果且可适用于评价多种洗涤剂和多种单纤维的去污能力。另外,以Tide Free为例,重复6次测试其在棉单纤维上的去油污指数,分析标准偏差以及重复性指数,结果表明标准偏差控制在1以内,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10%以内,表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其次,为了研究此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将对五种液体及三种单纤维的去污性能测试结果与反射率法、明度法、称重法等常用去污力测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方法测试结果与常用方法基本保持一致,证明此方法有效可行。(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单纤维去污测定法的应用。一是测试了四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去污性能,其中它们去油污指数大小顺序为:Tide freeLAS/AEO-9(1:1 wt%)LASAEO-9;去蛋白污渍指数大小顺序为:Tide freeLAS/AEO-9(1:1 wt%)AEO-9LAS。利用此方法的高度灵敏性,可以有效区分不同表面活性剂去除不同污渍的效率,为洗涤剂配方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二是测试评价了市场上八种衣料用洗涤剂,结果表明这八种洗涤剂去油污指数大小顺序为:LBAOPUTTide FreeAX。三是应用此方法探究了织物老化损伤对其去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老化损伤造成其亲水性有所改变,从而影响其去污性能,原因是亲水性好的织物,其附着的污渍更容易被洗涤溶液带走,因此具有较好的洗涤性能。其中,经过氧化漂白和摩擦后,其亲水性增加,去污能力也增加,而经过氨基硅油、角鲨烯处理后的织物,其亲水性减弱,去污能力也大大减弱。可见,此新型方法实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去污研究领域,对新型洗涤剂的研发、去污性能测试方法的改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649.6;TS9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S.Hickie;M.Chaikin;张士才;;在大牵伸纺纱装置上生产的细纱中单纤维的力学状态——选译自《精梳毛纱结构的若干方面》一文[J];国外纺织技术;1979年03期

2 严灏景;王国强;;利用束纤维强伸性能测定单纤维强伸度的研究[J];纤维标准与检验;1988年12期

3 张锦生;;},丝纺加工过程中单纤维机械性能的变化[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4 王建仁;;苎麻单纤维平均断裂强度计算公式的简化[J];纤维标准与检验;1990年03期

5 白文千,郑国辉;单纤维测长仪的研制与应用[J];现代商检科技;1993年03期

6 来建平;;棉结测定与分析[J];棉纺织技术;1992年07期

7 蔡长庚,朱立新;单纤维拔出实验的有关理论与应用[J];绝缘材料;2004年03期

8 王科;于伟东;;国外羊毛卷曲的检测技术(一)——基本概念及对单纤维的检测方法[J];中国纤检;2007年05期

9 P.E.Sasser;F.M.Shofner;望仁;;单纤维、束纤维和棉纱抗张强度数据分析[J];纤维标准与检验;1992年09期

10 钱振明,邓传斌,段文江;单纤维实验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实验力学;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吉永;王如彬;丁辛;杨旭东;;单纤维刺扎人体皮肤的弯曲力学行为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戴瑛;郑百林;贺鹏飞;;单纤维拔出实验模型的力学分析及脱粘判据研究[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何玉明;刘大彪;胡鹏;丁华明;李召;唐旭涛;;金属单纤维微观力学变形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单纤维去污测定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2 雷陈磊;单纤维非稳态过滤的捕集效率及压降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3 吴建军;基于VC++与ANSYS单纤维拔出实验模拟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孙宇;影响高模量纤维单纤维模量测试因素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5 吴登茹;沙柳、杨木、旱柳材纤维形态和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6 黄传实;TSV-Cu结构应力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23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23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