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靶向金葡菌Stp1天然抑菌剂筛选及作用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4 05:47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对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此外,金葡菌还可以引起感染,造成皮肤和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败血症、肺炎等。金葡菌能够产生多种毒力因子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和感染的主要原因。金葡菌的真核样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酯酶(eukaryotic-like Ser/Thr phosphatases,Stp1)能够调控多种毒力因子的分泌和表达,且可参与到许多重要的通路中,是金葡菌致病力发挥的重要蛋白分子。因此以Stp1作为抑菌剂的作用靶点来降低金葡菌的致病能力,是解决随着抗生素滥用而产生的金葡菌耐药性难题的可行策略。本论文构建了PET-28a-Stp1原核表达质粒,获得了高纯度的Stp1重组蛋白。筛选了多种靶向Stp1的天然抑菌剂,测定了连翘酯苷A、迷迭香酸、氯化矢车菊素对Stp1的半抑制浓度(IC_(50))。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及分解分析了Stp1与连翘酯苷A、迷迭香酸、氯化矢车菊素的作用机制。通过突变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突变子结合自由能计算、定点突变试验、磷酸酯酶活性试验和荧光淬灭试验验证了三种天然抑菌剂与Stp1的作用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了18种可直接与Stp1相互作用的天然抑菌剂,其中迷迭香酸、连翘酯苷A和氯化矢车菊素对Stp1抑制效果最明显(2)连翘酯苷A对Stp1的IC_(50)为2.38μg/mL。连翘酯苷A是竞争性抑制剂,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在Stp1的活性区域,直接影响Stp1的活性,且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为Phe156、Thr157、Arg161、Tyr199、Asn229、His230、Lys232和Asp233。相比于野生型Stp1,连翘酯苷A与Stp1突变子F156A、R161A和D233A的结合区域和结合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抑制作用降低,结合力下降,表明Phe156、Arg161和Asp233是连翘酯苷A与Stp1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验证了连翘酯苷A抑制Stp1活性的机制为竞争性抑制。(3)迷迭香酸对Stp1的IC_(50)为0.91μg/mL。迷迭香酸是竞争性抑制剂,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在Stp1的活性区域,直接影响Stp1的活性,且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为Arg14、Met39、Gly40、Lys43和Lys232。相比于野生型Stp1,迷迭香酸与Stp1突变子R14A、G40A和K232A的结合区域和结合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抑制作用降低,结合力下降,表明Arg14、Gly40和Lys232是迷迭香酸与Stp1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验证了迷迭香酸抑制Stp1活性的机制为竞争性抑制。(4)氯化矢车菊素对Stp1的IC_(50)为14.59μg/mL。氯化矢车菊素是竞争性抑制剂,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在Stp1的活性区域,直接影响Stp1的活性,且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为Asp194、Asp198、Tyr199、Ala226、Asp228和His230。相比于野生型Stp1,氯化矢车菊素与Stp1突变子D198A和H230A的结合区域和结合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抑制作用降低,结合力下降,表明Asp198和His230是氯化矢车菊素与Stp1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验证了氯化矢车菊素抑制Stp1活性的机制为竞争性抑制。本论文不仅筛选18种可直接与Stp1相互作用的天然抑菌剂,而且分析了迷迭香酸、连翘酯苷A、氯化矢车菊素抑制Stp1的机制,这将为以Stp1为靶点的天然抑菌剂开发和迷迭香酸、连翘酯苷A、氯化矢车菊素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提供理论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2.3
【图文】:

电泳图,电泳图,基因,鉴定结果


论-Stp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过以金葡菌 USA300 基因组为模板的 PCR 扩CR 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如图 2.1,stp1 基对 PCR 扩增产物和 PET-28a 进行双酶切,将酶 重组质粒。质粒转入 DH5α,挑取单菌落接种 PCR 鉴定,鉴定结果如图 2.2,阳性菌液可扩,阴性菌液未见有 PCR 产物。提取阳性菌液的切鉴定,鉴定结果如图 2.3,用琼脂糖凝胶电tp1 基因。将两次鉴定结果均为阳性的质粒测序比对后同源性为 100%的质粒进行后续实验。

电泳图,菌液,电泳图,PCR鉴定


图 2.2 菌液 PCR 鉴定电泳图1:空白载体菌落 PCR;2 和 3:重组载体菌落Fig 2.2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colony PCony PCR of blank vector; 2: Colony PCR of reco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林;;浅谈杀菌机中性抑菌剂的试用[J];中外酒业·啤酒科技;2017年13期

2 马立;;植物抑菌剂抑菌机理的研究方法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7年02期

3 林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抑菌剂含量测定及其抑菌效力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年04期

4 刘艳;牟卫伟;王丽英;丁勃;;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抑菌剂浓度筛选与抑菌效力研究[J];中国药事;2014年12期

5 ;生活[J];时尚育儿;2017年07期

6 卢加举;Arak Tira-Umphon;张正学;雷石富;余兰;;“黔兴1号”抑菌剂在甘蔗开放组培中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年09期

7 伍敏生;;天然抑菌剂用于中药饮片无硫贮存的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7期

8 刘娜;;繁殖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合用分析[J];海峡药学;2012年03期

9 卢加举;张正学;彭仕荣;李向勇;李志琴;黄先群;;复合型抑菌剂在甘蔗开放式组培中的应用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10 宋文阁;1004—CHПX型防腐抑菌剂[J];国外油田工程;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谦;;一种天然抑菌剂的开发与初步应用[A];2018年中国核农学发展高峰论坛论文报告集[C];2018年

2 敖日格乐;王纯洁;吴美云;斯木吉德;;奶牛粪便堆肥中添加抑菌剂对沙门氏菌的杀灭效果[A];中国牛业健康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养牛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艳霞;赵瑛;黄璞;郑思维;斯陆勤;李高;黄建耿;;盐酸罗匹尼罗鼻腔喷雾剂中抑菌剂浓度的筛选与抑菌效力研究[A];2015年全国医院药学(药学监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沈秋莲;杨育儒;王庆芬;陈锦珊;;枸橼酸钾溶液中抑菌剂含量合理性考察与抑菌效力研究[A];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6年

5 沈秋莲;杨育儒;王庆芬;陈锦珊;;枸橼酸钾溶液中抑菌剂含量合理性考察与抑菌效力研究[A];中国药学会第四届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7年

6 赵亚珠;郝晓秀;孟婕;魏娜;;抗菌包装纸的研究进展[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7 伍敏生;;天然抑菌剂用于中药饮片无硫贮存的现状及进展研究[A];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5年

8 王文翠;赵蓓佳;姚雷;;植物精油在不同乳化液介质中抑菌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9 朱霖;徐培成;;甲壳胺作为热固化型丙烯酸树脂义齿基托抑菌剂的应用[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喻东威;李梅;;应用于牛乳的天然抑菌剂[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供;化药仿制药研究和评价[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湖南省卫生监督所 李爱斌;抗菌抑菌剂准入、生产环节均存乱象[N];健康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项铮;滴眼液加防腐剂安全吗?[N];科技日报;2013年

4 卫 文;■去年抗抑菌剂抽检合格率为50.9%[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刘永生;防腐剂其实是抑菌剂、杀菌剂[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乔宁;专家回应滴眼液防腐剂质疑[N];健康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贾岩;防腐剂风波后眼药水安全拷问[N];医药经济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静宇;滴眼液含防腐剂存疑:安全还是不安全?[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9 张渊博 陈慧君;读屏时代,眼睛不要“快闪”[N];21世纪药店;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霍平慧;耐抑菌剂根瘤菌筛选及耐药菌株制备菌剂抑杂菌效果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剑峰;解磷根瘤菌诱变选育及抗污染菌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3 陈默;大豆分离蛋白抑菌膜性能评价及抑菌剂释放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壳聚糖基抑菌剂的制备、性能及在草莓和鲜银耳抑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孙蔺;靶向金葡菌Stp1天然抑菌剂筛选及作用机制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3 邱静茹;系列三唑类金属配合物抑菌剂及其基础配方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4 宁椿源;基于高压均质处理对桃浊汁品质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5 梁小雯;冰片与抑菌剂合用在眼用制剂中的安全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齐康儒;益生菌抑菌剂制备及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7 张果;复合抑菌剂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应用[D];南阳师范学院;2017年

8 贺聪莹;药品制剂中抑菌剂(防腐剂)效力测定及标准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9 秦立芳;局部应用牙周抑菌剂治疗急性牙龈炎、牙周炎的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李欢;羟基磷灰石基载体制备及其在缓释抑菌剂中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40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40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