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蒸制中华绒螯蟹在冷藏过程中腥味变化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7:44
【摘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大闸蟹、河蟹、毛蟹,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著名,在我国的淡水养殖甲壳类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绒螯蟹的市场需求巨大,据统计2017年我国成蟹养殖产量高达75.09万吨。中华绒螯蟹鲜美的味道以及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作为水产动物类产品,腥味是影响它的品质主要因素之一。腥味的形成方式复杂多样,水产动物类产品固有的腥味以及在加工、运输、贮藏等过程中都会使腥味加重。水产动物类产品体内组织酶活跃、脂肪酸易氧化、环境中藻类和微生物作用等是产生腥味的主要因素。中华绒螯蟹在蒸制后放入冰箱冷藏后腥味会加重,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它的喜好。以此为出发点,本研究首先对蒸制后的中华绒螯蟹在冷藏过后腥味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腥味物质的来源与脂肪酸的关系,最后通过真空包装的方法控制腥味加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蒸制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在冷藏过程中腥味物质变化。通过对4±1℃冷藏0、1、3、5 d蒸制的中华绒螯蟹体肉、性腺和肝胰腺分别进行腥味评价、电子鼻分析气味轮廓,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腥味评价中,经冷藏后3个可食部位腥味均明显增加;电子鼻分析显示在第3 d有明显的轮廓区分;经冷藏0、1、3、5 d的体肉中分别检测到44、45、50、54种挥发性物质,肝胰腺中分别检测到52、61、62、57种挥发性物质,性腺中分别检测到37、45、52、58种挥发性物质。蒸制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挥发性物质总量明显增加;对腥味有贡献的己醛、庚醛、壬醛、(E)-2-辛烯醛、1-辛烯-3-醇各总量也随之增加,且都在第3 d时出现明显的差异性,说明第3 d腥味明显增强。根据气味活性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值方法得出在冷藏过程中对中华绒螯蟹腥味贡献程度肝胰腺性腺蟹肉。2.研究蒸制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在冷藏过程中腥味变化与脂肪酸氧化的关系。测定4±1℃冷藏0、1、3、5 d蒸制的中华绒螯蟹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脂肪酸含量以及脂肪酸变化。结果表明,经冷藏后性腺和肝胰腺的TBARS值出现明显增加,在第3 d出现显著性差异,体肉的TBARS值无显著性差异。三个可食部位脂肪酸含量都有所变化,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都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出现下降趋势。脂肪酸中C20:1n-9略有下降,C18:1n-9c、C20:4n-6出现明显的下降,在冷藏过程中不断氧化降解生成小分子挥发性气味物质,它们可能是产生腥味物质的前体脂肪酸。3.蒸制中华绒螯蟹经过真空包装冷藏,探究对蒸制中华绒螯蟹腥味的影响。通过对真空包装4±1℃冷藏0、1、3、5 d的蒸制中华绒螯蟹体肉、性腺和肝胰腺分别进行腥味评价、电子鼻分析气味轮廓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的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腥味评价中,经真空包装冷藏后3个可食部位中体肉和性腺的腥味均未明显增加,肝胰腺在第5 d腥味加重;电子鼻分析显示未有明显的轮廓区分;经真空包装冷藏后体肉、性腺TBARS值未出现明显增加,肝胰腺的TBARS值随冷藏时间增加不断增加,说明肝胰腺发生了脂质氧化。真空包装蒸制中华绒螯蟹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体肉和性腺挥发性物质总量未出现明显增加,肝胰腺挥发性物质总量不断增加;体肉和性腺中对腥味有贡献的挥发物质总量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肝胰腺中对腥味有贡献的挥发物质总量在第3 d时出现明显的差异性。整体而言真空包装冷藏能减缓脂肪氧化以及腥味的加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54.4
【图文】:

感官分析,蒸制,部位,独立性


2.2 冷藏过程中各可食部位气味轮廓主成分分析(PCA)是将电子鼻 18 根传感器响应的特征向量矩阵数据降维,并对降维后的特征向量进行线性分类,最后将分类结果以 PCA 散形式展现出来[64]。(PC1%+PC2%)的值越大则表明样本差异信息体现越完图2-2~图2-4可知PC1和PC2贡献度之和分别为95.304%、95.179%、95.352大于 90%。表明此差异能在 PC1、PC2 构建的平面上充分显示。体肉和性藏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立性区域无重叠;在冷藏过程中逐渐区分开,说明在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有明显的差异。由于第一主分 PC1 贡献率大,3 个位在冷藏过程中所形成的的独立性区域映射在 PC1 上可以看出第 3 d 与第比已经完全被区分。而肝胰腺在冷藏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性区域 0 d 与 1 d, 5 d 有部分重叠,但 0 d 与 3 d 相比已经完全被区分,表明在冷藏过程中味物质 0 d 与 3 d 相比有较大差异。

蒸制,中华绒螯蟹,气味,主成分分析


[65]。由图2-2~图2-4可知PC1和PC2贡献度之和分别为95.304%、95.179%、95.352%,均大于 90%。表明此差异能在 PC1、PC2 构建的平面上充分显示。体肉和性腺在冷藏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立性区域无重叠;在冷藏过程中逐渐区分开,说明在冷藏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有明显的差异。由于第一主分 PC1 贡献率大,3 个可食部位在冷藏过程中所形成的的独立性区域映射在 PC1 上可以看出第 3 d 与第 0 d相比已经完全被区分。而肝胰腺在冷藏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性区域 0 d 与 1 d,3 d与 5 d 有部分重叠,但 0 d 与 3 d 相比已经完全被区分,表明在冷藏过程中生成气味物质 0 d 与 3 d 相比有较大差异。图 2-1 蒸制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在冷藏过程中感官分析图Fig.2-1 Sensory analysis of the Edible Parts of steamedChinese mitten crab during cold storag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华;季金箭;王斌;方亦舟;丁玉庭;;金枪鱼酶解液脱色工艺及其对腥味物质和金属元素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5年04期

2 程伟伟;栗俊广;蒋爱民;张大磊;范萌萌;沈小璐;陈洁楹;;仙草胶对贡丸的流变特性、感官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5年02期

3 贺旺林;马红艳;于红;张瑞红;董洋洋;姚鸿宇;俞龙浩;;真空包装对哈尔滨红肠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年10期

4 石婧;王帅;龚骏;顾赛麒;庄静;王锡昌;;不同育肥方式对中华绒螯蟹雄蟹肌肉呈味物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15期

5 冯怡;汪薇;任文彬;白卫东;;鱼制品脱腥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4年12期

6 崔方超;李婷婷;杨兵;刘滢;励建荣;李洪军;李敏镇;;电子鼻结合GC-MS分析草鱼脱腥前后风味变化[J];食品科学;2014年20期

7 李玉琪;朱永祥;陶宁萍;孙侦龙;龚骏;秦巍仑;顾赛麒;;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水域刀鲚肉中脂肪酸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14年20期

8 徐永霞;姜程程;刘滢;仪淑敏;密更;励建荣;;带鱼脱腥工艺及脱腥前后的理化性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年12期

9 王一涵;刘学军;;淡水鲫鱼脱腥试验的比较研究[J];肉类工业;2013年12期

10 顾赛麒;王锡昌;张晶晶;毛健桢;;电子鼻在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及等级评定上的应用[J];中国水产科学;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娜;基于脂质热氧化降解解析中华绒螯蟹关键香气物质的形成机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雪;冷藏条件下中华绒螯蟹与三疣梭子蟹ATP降解途径的探究及品质变化的评价[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2 王振华;泥鳅脱腥方法及脱腥对泥鳅品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3 赵恒亮;池塘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长江、黄河和辽河3个地理种群成蟹形态学、养殖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4 王建磊;发酵型水产蛋白粉的制备工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刘奇;鲟鱼腥味物质特征及其与脂肪酸氧化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曾绍东;罗非鱼肉的酶解及产物脱腥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金燕;蟹肉风味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张娜;中华绒螯蟹风味物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2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42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f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