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H195;TS971
【部分图文】:
图 2-1 唐代越窑茶具图片来源:齐东方,隋唐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139除此之外,越窑青瓷茶具还擅长将自然界中的花、果、叶、木等事物与结合,使茶具的造型更加美观新颖、丰富多彩。如图 2-2 所示唐代越窑海棠,便是将瓷碗与海棠花相结合,碗壁从上而下有四条沟壑,碗口略微内敛呈弧形下收之状,底部有海棠花造型缺口,整体釉色青黄、通体饱满,犹盛开的海棠花。如图 2-3①所示唐代越窑海棠式杯,此杯足部较高,碗型向外身和口沿凹凸有致,犹如一朵盛放的海棠花。这种造型具有强烈的西域风唐代深受各家喜爱,南北方瓷窑都有烧制。同时海棠寓意“金玉满堂、富”,以示吉祥。如图 2-4 所示唐代越窑青瓷荷叶盏、托,则是将茶盏、茶托造型呈现,茶盏成荷花花瓣五叶造型,碗体口敞腹深,有圈足,茶托以卷造型呈现,中心有一定凹度,恰好与茶盏足部相契合,浑然一体,整体釉,犹如一朵绚烂绽开的荷花,同时荷花取自“出淤泥而不染”之意,以示好。如图 2-5②所示 1954 年陈万里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馆的越窑青釉执壶,
唐代越窑海棠式瓷碗
唐代越窑海棠式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香白;《中国茶文化》三版后语[J];农业考古;2000年02期
2 鲁明;试论中国茶文化新世纪走向[J];农业考古;2000年04期
3 程启坤;20世纪的中国茶文化[J];中国茶叶;2001年02期
4 黎小萍;简说中国茶文化[J];茶叶机械杂志;2001年04期
5 石慧敏;让洋学生与茶结缘——新世纪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点思考[J];农业考古;2001年02期
6 于光远;中国茶文化[J];中国茶叶;2003年03期
7 邵迅,陈刚;中国茶文化沃土中的新葩——《中国茶文化系列》从书策划、编辑后记[J];茶叶;2003年01期
8 张利平;中国茶文化与佛教[J];茶业通报;2003年02期
9 施由民;试论中国茶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J];农业考古;2003年02期
10 张德生;对于中国茶文化在新世纪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思考[J];农业考古;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婧;清茶远韵——中国茶文化的审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影童;当代中国茶文化服饰的设计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3 金娇;中国茶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何龙;中国茶文化题材纪录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田娜;中俄茶文化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邹丽娟;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周琳;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茶文化教学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邱尚周;中国茶文化空间形态研究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春;中国茶文化公关传播误区的思考[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马焱霞;中国古代茶业的发展以及对茶文化作用的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0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7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