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鲁绣在家居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14:46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鲁绣是文献记载中出现最早的绣种,在中国刺绣历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鲁绣作为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经过齐鲁文化长时间的熏陶,再加上山东地区丰富的地域特色,促使鲁绣形成了图案苍劲粗犷、质地坚实牢固、色彩浓艳、形象逼真、拙朴浑厚的特点。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术,鲁绣与其他地方刺绣有着鲜明的不同。关于中国刺绣的研究文献众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苏绣的研究,但国内外有关鲁绣的研究相对较少,应用型研究的文章更少。本论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发展现状为理论基础,以鲁绣艺术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五个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搜集研究文献以及拜访山东民间手工艺人,对鲁绣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基本的梳理,并通过齐鲁地域文化在鲁绣中的体现以及儒家伦理思想对鲁绣的影响,深度挖掘鲁绣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其次,通过对鲁绣的图案、色彩、刺绣针法等分析以探讨鲁绣的艺术内涵;再者,应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下人们对鲁绣的认知以及对于家居服的诉求,探究了鲁绣应用于家居服设计中的可行性,并以中国传统文化及花鸟元素为灵感源,将鲁绣艺术及家居服相结合,着重体现鲁绣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工艺技法。最后,探讨了鲁绣今后的发展方向。设计本身...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鲁绣在家居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技术路线

丝绸,碎片,内涵,《论衡》


2 鲁绣的起源与文化内涵与文化内涵绣”,是中国出现最早的绣种,在中国刺绣发展历史“鲁缟”出现后,鲁绣在齐鲁大地兴起,至秦而盛,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因山东简称鲁,故称色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使鲁绣具有独特的文化源刺绣的记载,出自《论衡》一书中,“齐郡世刺绣无不巧,日见而手狎也。”[3]。根据《周礼》以及“绸刺绣碎片的研究,鲁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

博物馆,黑龙江,丝绸,春秋战国时期


图 2-1 丝绸刺绣碎片图片来源:http://www.yunxiang.cc/show_166.html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桑树,同样当时的桑蚕养殖业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且生产的丝绸丝线细致均匀,质量与现代丝绸相比难分伯仲。齐鲁地区是中国最早的纺织中心,在春秋战国时期桑蚕的养殖和丝织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4]。从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蚕织图》中能看出当时我国蚕养殖业的发达且分工明确(如图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鲁绣图案研究及在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 高英培.  流行色. 2014(07)
[2]鲁绣的色彩及其文化探究[J]. 殷航,赵军,杨小明.  服饰导刊. 2014(01)
[3]从消费心理类型看济南鲁绣市场现状[J]. 万柯彤.  美术文献. 2014(01)
[4]传统鲁绣的材质与工艺特点[J]. 穆慧玲.  纺织学报. 2013(10)
[5]家文化引导下的家居服品牌文化构建策略[J]. 沈雷,徐兴美,陈赟银.  针织工业. 2013(02)
[6]鲁绣图案的艺术符号表达[J]. 殷航,赵军,杨小明.  民族艺术. 2012(04)
[7]浅析时尚休闲家居服设计特征[J]. 李紫星,王芳,宋明霞.  科技信息. 2012(03)
[8]汴绣与四大名绣之比较研究[J]. 王素花.  美与时代(上). 2011(07)
[9]传统鲁绣焕新生[J]. 宋爱华,陈茂辉.  走向世界. 2011(09)
[10]鲁绣[J]. 武绍昌,宋一鸣,刘富国.  走向世界. 2009(22)

博士论文
[1]鲁绣的工艺、艺术及文化研究[D]. 殷航.东华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鲁绣的发展及服装中的创新性应用[D]. 赵芳琳.天津工业大学 2017
[2]鲁绣传统艺术研究及设计应用[D]. 高英培.北京服装学院 2015
[3]中国民间艺术人物造型在纤维壁挂中的研究与运用[D]. 王晓伟.西南交通大学 2013
[4]现代女式家居服的设计研究[D]. 于素利.东华大学 2011
[5]现代家居服装设计研究[D]. 李紫星.苏州大学 2010
[6]鲁绣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D]. 马亮.山东大学 2010
[7]威海地区鲁绣工艺的传承与发展[D]. 许崇岫.山东大学 2007
[8]鲁绣的传统工艺及设计开发[D]. 刘广平.青岛大学 2007
[9]试论传统服饰手工艺的再生和发展[D]. 魏晓君.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70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970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