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绿茶品质判别与保质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1 18:00
绿茶是茶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名优绿茶。目前,国内将绿茶品质等同于绿茶感官审评结果,但感官审评存在主观性强、易受环境干扰、需要历年标准样等问题,因此,在贸易流通中,如何保持绿茶品质判别的一致性,建立标准化的品质判别体系和保质期预测模型,仍是茶行业难题。本文以钱塘产区的龙井绿茶作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感官审评与化学分析和智能感官技术结合,获得用理化数据表征感官评分的品质判别模型,然后通过判别模型建立保质期预测模型,并应用两种模型评价绿茶包装材料的保鲜效果,以弥补传统感官审评的主观性和标准样缺失的缺陷,为绿茶品质判定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评价方法,实现绿茶行业品质判别和保质期确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是未来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研究了六种不同等级龙井绿茶的感官评分、主要理化成分和智能感官分析结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绿茶的感官审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适用于相关性分析和模型建立。通过仪器分析和化学计量法测定主要理化成分发现: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抗坏血酸,叶绿素和儿茶素类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智能感官分析发现:色度值中的b(黄蓝度)与a(...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3-1 不同等级茶汤汤色测定结果Fig. 3-1 Results of different grades of tea soup写字母代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等级样本数为 30,共 1表 3-3 绿茶评分与色度值相关性分析
反映了绿茶的品质等级。叶绿素如图3-2(c),在各等级之间没有显著性规律,但特级、一级与其他等级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叶绿素是绿茶主要的色素物质,与绿茶的外形色泽和汤色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鼻对不同产地名优绿茶和红茶香气特征的判别研究[J]. 马会杰,蒋宾,潘玉兰,李永梅,马燕,杨广容. 食品科技. 2019(01)
[2]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分析[J]. 刘淑娟,何郁菲,黄怀生,周琳,周凌云. 茶叶通讯. 2018(04)
[3]四川绿茶感官品质与主要滋味贡献成分分析[J]. 王婷婷,蔡自建,蒲婉欣,罗秀,罗漫,周训滔.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24)
[4]纤维素膜对绿茶保鲜的影响[J]. 赵昊,杜先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5]绿茶、乌龙茶、红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王近近,袁海波,邓余良,滑金杰,董春旺,江用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3)
[6]不同品种绿茶的酚氨值与茶滋味相关性分析[J]. 王海利,黄海铃,崔燕,陈允刚,成玉梁,谢云飞,姚卫蓉,郭亚辉,钱和.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6)
[7]不同季节绿茶香气成分的判别与聚类分析[J]. KANG Suyoung,朱荫,郑新强,梁月荣,林智. 食品科学. 2018(14)
[8]苦茶品系中苦涩味物质分析[J]. 黄华林,乔小燕,何玉媚,吴华玲,李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7)
[9]电子鼻区分不同品质的普洱茶[J]. 高林,秦子涵,赵文婷,胡小松,吴继红. 中国食品学报. 2017(06)
[10]温度补偿处理和低温贮藏对绿茶保鲜效果的影响[J].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董春旺,俸春红,邓余良. 现代食品科技. 2017(08)
博士论文
[1]名优绿茶品质感官评价的仪器化表征研究[D]. 吴瑞梅.江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钙离子对绿茶茶汤滋味品质及其储藏稳定性的影响[D]. 刘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2]绿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 郭建华.浙江大学 2011
[3]绿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 崔峰.浙江大学 2008
[4]软塑袋装绿茶包装保质期试验研究及理论预测[D]. 朱丹.江南大学 2007
[5]碧螺春绿茶贮藏期间品质劣变及保鲜技术研究[D]. 黄力华.扬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11842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3-1 不同等级茶汤汤色测定结果Fig. 3-1 Results of different grades of tea soup写字母代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等级样本数为 30,共 1表 3-3 绿茶评分与色度值相关性分析
反映了绿茶的品质等级。叶绿素如图3-2(c),在各等级之间没有显著性规律,但特级、一级与其他等级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叶绿素是绿茶主要的色素物质,与绿茶的外形色泽和汤色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鼻对不同产地名优绿茶和红茶香气特征的判别研究[J]. 马会杰,蒋宾,潘玉兰,李永梅,马燕,杨广容. 食品科技. 2019(01)
[2]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分析[J]. 刘淑娟,何郁菲,黄怀生,周琳,周凌云. 茶叶通讯. 2018(04)
[3]四川绿茶感官品质与主要滋味贡献成分分析[J]. 王婷婷,蔡自建,蒲婉欣,罗秀,罗漫,周训滔.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24)
[4]纤维素膜对绿茶保鲜的影响[J]. 赵昊,杜先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5]绿茶、乌龙茶、红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王近近,袁海波,邓余良,滑金杰,董春旺,江用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3)
[6]不同品种绿茶的酚氨值与茶滋味相关性分析[J]. 王海利,黄海铃,崔燕,陈允刚,成玉梁,谢云飞,姚卫蓉,郭亚辉,钱和.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6)
[7]不同季节绿茶香气成分的判别与聚类分析[J]. KANG Suyoung,朱荫,郑新强,梁月荣,林智. 食品科学. 2018(14)
[8]苦茶品系中苦涩味物质分析[J]. 黄华林,乔小燕,何玉媚,吴华玲,李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7)
[9]电子鼻区分不同品质的普洱茶[J]. 高林,秦子涵,赵文婷,胡小松,吴继红. 中国食品学报. 2017(06)
[10]温度补偿处理和低温贮藏对绿茶保鲜效果的影响[J].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董春旺,俸春红,邓余良. 现代食品科技. 2017(08)
博士论文
[1]名优绿茶品质感官评价的仪器化表征研究[D]. 吴瑞梅.江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钙离子对绿茶茶汤滋味品质及其储藏稳定性的影响[D]. 刘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2]绿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 郭建华.浙江大学 2011
[3]绿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 崔峰.浙江大学 2008
[4]软塑袋装绿茶包装保质期试验研究及理论预测[D]. 朱丹.江南大学 2007
[5]碧螺春绿茶贮藏期间品质劣变及保鲜技术研究[D]. 黄力华.扬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11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11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