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籽中淀粉和纤维的综合提取及高值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0 06:48
本研究以茶叶籽为原料,通过对茶叶籽淀粉和茶叶籽纤维进行综合研究,本研究为解决茶叶籽副产物的可利用问题和提升农业中废弃物的高值化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超声波法提取茶叶籽淀粉,以茶叶籽淀粉提取率为指标,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及超声温度对茶叶籽淀粉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优化茶叶籽淀粉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确定茶叶籽淀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茶叶籽淀粉最佳提取工艺为:茶叶籽粉处理量1020g、超声功率12020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20min、液料比6:1(ml/g),在此条件下茶叶籽淀粉提取率达到98.28%,比传统的水提法提高了16.35%。在最优条件下提取的茶叶籽淀粉蛋白质含量为0.54%,灰分0.17%,直链淀粉含量为20.14%,支链淀粉为79.86%,溶解力22.19%,膨胀力40.75%;SEM图像表明,茶叶籽淀粉颗粒呈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度大小为171820nm;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茶叶籽淀粉处于缔合状态的氢键较多。通过超声波制备茶叶籽多...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茶叶籽概述
1.2 茶叶籽主要组成份研究
1.2.1 茶叶籽淀粉
1.2.2 茶叶籽膳食纤维
1.3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1.3.1 稀减法
1.3.2 超声辅助水提取法法
1.3.3 水浆静置发酵分层法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剂与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2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2.2.1 茶叶籽仁中组成分测定
2.2.2 茶叶籽淀粉加工流程
2.2.3 茶叶籽淀粉含量的计算
2.2.4 茶叶籽淀粉提取单因素实验
2.2.5 茶叶籽淀粉提取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2.2.6 茶叶籽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
2.2.7 淀粉粒度大小的测定
2.2.8 淀粉颗粒形态特征的研究
2.2.9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测定
2.3 茶叶籽多孔淀粉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2.3.1 茶叶籽淀粉的前处理
2.3.2 茶叶籽多孔淀粉的制备单因素实验
2.3.3 茶叶籽多孔淀粉的制备优化实验
2.3.4 茶叶籽多孔淀粉吸油率的测定
2.4 茶叶籽纤维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2.4.1 茶叶籽纤维制备及纯化处理
2.4.2 .茶叶籽纤维的改性方法
2.4.3 化学和单糖组成
2.4.4 持水性(WHC)
2.4.5 吸油性(OBC)
2.4.6 膨胀性(SC)
2.4.7 乳化活性及其稳定性
2.5 茶叶籽纤维的微观结构及体外功能特性的研究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粒度分析
2.5.2 X射线衍射(XRD)
2.5.3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IR)
2.5.4 热重分析(TGA)
2.5.5 体外胃肠道模拟胆固醇吸附能力(CAC)
2.5.6 体外胃肠道模拟亚硝酸盐离子的吸附能力(ACNI)
2.5.7 体外胃肠道模拟葡萄糖吸附能力(GAC)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与优化
3.1.1 茶叶籽仁的组成分
3.1.2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最佳单因素
3.1.3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响应面优化
3.1.4 茶叶籽淀粉组成分分析
3.1.5 茶叶籽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力的分析
3.1.6 茶叶籽淀粉粒度大小的分析
3.1.7 茶叶籽淀粉形态结构的分析
3.1.8 茶叶籽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力的分析
3.1.9 茶叶籽淀粉红外光谱的分析
3.2 茶叶籽多孔淀粉的制备优化与理化性质
3.2.1 超声功率对茶叶籽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
3.2.2 超声作用时间对多孔茶叶籽淀粉吸油率的影响
3.2.3 液料配比对茶叶籽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
3.2.4 茶叶籽多孔淀粉提取工艺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
3.2.5 响应面分析及优化
3.3 茶叶籽纤维的制备最佳条件及理化性质
3.3.1 复合酶的添加量对茶叶籽纤维持水率的影响
3.3.2 酶解时间对茶叶籽纤维持水率的影响
3.3.3 超声功率对茶叶籽纤维持水率的影响
3.3.4 超声时间对茶叶籽纤维持水率的影响
3.3.5 理化性质和单糖组成
3.3.6 持水性
3.3.7 吸油性
3.3.8 膨胀性(SC)
3.3.9 乳化性及其稳定性
3.4 茶叶籽纤维的微观结构及体外肠胃道消化模拟
3.4.1 微观结构和粒度分析
3.4.2 X射线衍射(XRD)
3.4.3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IR)
3.4.4 热重分析(TGA)
3.4.5 体外胃肠道模拟胆固醇吸附能力(CAC)
3.4.6 体外胃肠道模拟亚硝酸盐离子的吸附能力(ACNI)
3.4.7 体外胃肠道模拟葡萄糖吸附能力(GAC)
4.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78895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茶叶籽概述
1.2 茶叶籽主要组成份研究
1.2.1 茶叶籽淀粉
1.2.2 茶叶籽膳食纤维
1.3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1.3.1 稀减法
1.3.2 超声辅助水提取法法
1.3.3 水浆静置发酵分层法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剂与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2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2.2.1 茶叶籽仁中组成分测定
2.2.2 茶叶籽淀粉加工流程
2.2.3 茶叶籽淀粉含量的计算
2.2.4 茶叶籽淀粉提取单因素实验
2.2.5 茶叶籽淀粉提取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2.2.6 茶叶籽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
2.2.7 淀粉粒度大小的测定
2.2.8 淀粉颗粒形态特征的研究
2.2.9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测定
2.3 茶叶籽多孔淀粉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2.3.1 茶叶籽淀粉的前处理
2.3.2 茶叶籽多孔淀粉的制备单因素实验
2.3.3 茶叶籽多孔淀粉的制备优化实验
2.3.4 茶叶籽多孔淀粉吸油率的测定
2.4 茶叶籽纤维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2.4.1 茶叶籽纤维制备及纯化处理
2.4.2 .茶叶籽纤维的改性方法
2.4.3 化学和单糖组成
2.4.4 持水性(WHC)
2.4.5 吸油性(OBC)
2.4.6 膨胀性(SC)
2.4.7 乳化活性及其稳定性
2.5 茶叶籽纤维的微观结构及体外功能特性的研究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粒度分析
2.5.2 X射线衍射(XRD)
2.5.3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IR)
2.5.4 热重分析(TGA)
2.5.5 体外胃肠道模拟胆固醇吸附能力(CAC)
2.5.6 体外胃肠道模拟亚硝酸盐离子的吸附能力(ACNI)
2.5.7 体外胃肠道模拟葡萄糖吸附能力(GAC)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与优化
3.1.1 茶叶籽仁的组成分
3.1.2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最佳单因素
3.1.3 茶叶籽淀粉的提取响应面优化
3.1.4 茶叶籽淀粉组成分分析
3.1.5 茶叶籽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力的分析
3.1.6 茶叶籽淀粉粒度大小的分析
3.1.7 茶叶籽淀粉形态结构的分析
3.1.8 茶叶籽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力的分析
3.1.9 茶叶籽淀粉红外光谱的分析
3.2 茶叶籽多孔淀粉的制备优化与理化性质
3.2.1 超声功率对茶叶籽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
3.2.2 超声作用时间对多孔茶叶籽淀粉吸油率的影响
3.2.3 液料配比对茶叶籽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
3.2.4 茶叶籽多孔淀粉提取工艺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
3.2.5 响应面分析及优化
3.3 茶叶籽纤维的制备最佳条件及理化性质
3.3.1 复合酶的添加量对茶叶籽纤维持水率的影响
3.3.2 酶解时间对茶叶籽纤维持水率的影响
3.3.3 超声功率对茶叶籽纤维持水率的影响
3.3.4 超声时间对茶叶籽纤维持水率的影响
3.3.5 理化性质和单糖组成
3.3.6 持水性
3.3.7 吸油性
3.3.8 膨胀性(SC)
3.3.9 乳化性及其稳定性
3.4 茶叶籽纤维的微观结构及体外肠胃道消化模拟
3.4.1 微观结构和粒度分析
3.4.2 X射线衍射(XRD)
3.4.3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IR)
3.4.4 热重分析(TGA)
3.4.5 体外胃肠道模拟胆固醇吸附能力(CAC)
3.4.6 体外胃肠道模拟亚硝酸盐离子的吸附能力(ACNI)
3.4.7 体外胃肠道模拟葡萄糖吸附能力(GAC)
4.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78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178895.html